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寻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群体保生存谋发展之道——以江浙两省小微企业为例

探寻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群体保生存谋发展之道——以江浙两省小微企业为例

宏观经济引言在2012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小型微型企业,指出小型和微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要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落实并完善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激发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发展活力。

小微企业它们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农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实体经济领域,是“稳增长”的重要力量;它们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载体,是“保民生”的重要力量。

所以,集中扶持小微企业生存发展,切实解决小微企业生存难题和发展困境,激发小微企业的活力,就是保持中国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的关键所在。

随着政府不断出台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江浙两省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后,在小微企业“保生存谋发展”之道上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就总体情况而言,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仍然处于弱势群体,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所以,如何使小微企业彻底摆脱生存的困境,怎样让小微企业继续保持活力已经亟待解决。

带着这些问题,本项目组通过资料调查和根据自身条件,选定了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带上的苏州市、扬州市、淮安市以及浙江省诸暨市作为本课题的调查样本。

本项目组设计并发放抽样问卷,共收回950份有效问卷,此次问卷均由企业中高级领导者或管理者填写,所收集信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参考价值。

同时,本项目组深入实际,走访江苏省中小企业局,和苏州市、扬州市、淮安市三个地区近20家具有典型代表的小微企业。

在调研过程中,本项目组深刻地了解到江浙两省小微企业总体生存环境以及关于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的落实程度。

在分析问卷中,本项目组归纳并总结了一些现实问题,并就出现的问题以及政府现有的条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为小微企业“保生存谋发展”之道上提供一定切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一、四地区小微企业相似现状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开始进入萧条时期,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群体——小微企业也无不例外地受到了冲击,正普遍面临着生存艰难的多重困境:首先,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小微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经营状况岌岌可危。

其次,小微企业外部融资渠道狭窄,融资困难,在金融危机下资金问题尤为突出。

最后,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产品差异化优势不明显,竞争力弱,易被市场淘汰。

(一)企业基本状况四个地区的小微企业均出现了相似的经营状况现象,即“少数企业经营势头良好,多数企业经营平稳,但仍有较大部分的企业出现轻度亏损,甚至有部分企业存在中度或重度亏损”,出现经营状况差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利润空间小,难以维持企业正常经营。

例如,据诸暨市小微企业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显示,其2011年76%的企业经营状况正常平稳,13%的企业面临5%以内的轻度亏损,其中有2%的企业经营惨淡达到了20%以上的中度亏损,而经营势头良好的企业仅占9%。

这说明2011年小微企业经营态势总体还算良好,但不可否认的部分企业经营仍然存在较大问题。

(二)企业资金流动状况通过四个地区的调查分析发现:资金短缺问题是各地中小微企业普遍遭遇的问题,即使像苏州市这样的经济发展大市,资金问题也依然存在。

比如,据苏州市调查问卷统计显示:资金紧张的公司共计36家,占总数18%。

虽然其所占比例不大,但相较于资金充裕或很充裕的公司数量都是0的情况,从中仍能看出小微企业在资金这一块所存在的较大问题。

又如诸暨市,该地区抽样问卷显示,有100万以下融资需求的企业为22.9%,有100—500万融资需求的为39.2%,有500万以上融资需求的为27.2%,而不需要融资的企业仅为10.7%。

这充分说明,小微企业资金短缺,急需融资的缓解。

扬州市以及淮安市的小微企业也同样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资金问题。

(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据调查显示,淮安市220所小微企业中,只有20所小微企业有将公司产品进行创新的打算;诸暨市95家小微企业中,自身有所属或合作的研究机构的企业共9家,只占9.5%:与研究机构合作研发新产品数达5个以上的只有1家,而新产品数达10个以上的却有5家;获得技术专利数10个以上的有3家,20个以上的有2家,30个以上的只有1家。

除上述企业外,诸暨市未有所属或合作的研究机构但有自主研发新产品的企业共8家,占8.4%,新产品数为1个的有3家,新产品数为2个有2家,新产品数达20个以上有2家,新产品数达30个以上只有1家。

苏州市、扬州市也存在相似情况。

对这些情况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目前小微企业的产业依然以传统型企业为主,总体自主创新水平较低。

企业自身缺乏有力的高学历人才和高科技技术,企业之间科技水平差距颇大、创新能力参差不齐。

二、四地区小微企业相似情况原因分析(一)企业自身1.依赖原材料,挤压利润空间由于目前大部分小微企业仍为“原材料依赖型企业”,该类型企业原材料占产品成本比例较高的企业。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小微企业,尤其建材、纺织、服装服饰、以及加工定探寻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群体“保生存谋发展”之道 ——以江浙两省小微企业为例朱莹 姚 马晓蕾 张育心 南京审计学院摘要: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命脉之所在,其发展事关民生与稳定。

但是,在国际经济形势严峻的影响下,小微企业正面临着生存的多重困境,这样势必会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本文以江浙两省小微企业为例,以抽样调查的950份有效问卷及各项访谈资料为依据,概述了江浙两省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实际状况,分析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小微企业“保生存谋发展”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小微企业;保生存;谋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9-03现代经济信息制等行业普遍存在“原材料挤压利润空间”的问题。

2.创新能力不足,制约创新发展多数小微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产品,按单生产,赚点加工费,利润很低。

这种企业产品既缺少利润空间,又缺乏竞争优势。

这主要是由于企业人才不足,导致产品创新水平低。

据分析结果显示:诸暨市95家受调查的企业中,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在岗职员的企业只有36.8%,有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仅为5家。

其余企业的员工受教育程度均在大专以下,企业中学历为中专(含技校、职高、高中)的员工居多。

而在淮安受调查的企业中,具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员工也仅占到不到20%。

创新型人才短缺,这无疑令企业的市场扩大及产品创新带来难度。

(二)客观因素2011年是小微企业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金融危机加速蔓延给小微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1.市场萎缩,订单下滑“生意时断时续,连正式工人都不敢雇,只能找一些家庭妇女做临时工”,淮安市真隆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告诉我们,“去年开春之后就没赚钱,夏秋两季赚了点,到了冬天又赔了,一年到头算起来,只赚了一个季度的钱。

”同时扬州市邗江工业园区经济管理局副局长也谈到“扬州一些家庭作坊式的小加工点很多,固定资产不多,也没有厂租费用,一般不容易亏损,但稍大一点的企业则不同,不管是否赚钱,单子都得接,不能让工人闲着,稍有不慎就会亏本。

”订单数量减少充分说明了不论国内还是国外市场在金融危机下都呈现了萎缩的现象,这对小微企业经营状况产生了深刻巨大的影响。

2资金紧张,融资困难近年来,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小微企业的经营环境逐步恶化,与此同时,原材料、用工成本的大幅增加,更进一步加剧了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

比如,据扬州市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导致企业资金紧张的原因其中企业用工成本增加和原材料成本增加超过半数,分别占29.03%和25.81%;银行贷款困难也是重要原因,占16.13%;产品库存增多和民间借贷也分别占了9.68%和6%.说明导致小微企业资金紧张的最大的三个原因: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和银行贷款困难。

而原材料和用工成本涨更是让企业难以招架。

除了复杂拖沓的贷款程序,高利率则小微企业主们叫苦不迭,“目前的基准利率比其它国家高,已经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要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40%-50%,甚至更高,此外,担保公司从中抽利10%左右,从而将贷款利率推得更高。

3.税负过重,挤占利润空间通过调查了解,税收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负担,挤占了企业利润空间。

当前,中小企业税负偏重是不争的事实。

据统计,如果把中国各种隐性、显性的税加在一起,很多中小企业平均税负在40%以上。

税种包括增值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等多项,仅增值税一项就占营业额的10%。

税负关使企业难堪重负。

淮安市某公司的负责人说,企业每年的收入中有将近一半都交为税收,近些年来,税收的种类越来越多,对公司造成很大压力。

为此,国务院也出台一系列诸如“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支持政策。

尽管如此,仍有很多小微企业不满足减税条件,无法享受优惠政策。

三、小微企业“保生存谋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一)政府制度层面1.大力宣传推广小微企业典型经验虽然当前小微企业在发展中存在各种困难与挑战,但在一片叫难声中,仍不乏这样一批小微企业,它们坚持创新创优,积极化解不利因素,在本行业做稳做实,进而做精做优,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业绩。

另一方面,尽管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各项政策的重大决策权在中央层面,但各级基层党委、政府应树立信心,在能力范围内给予小微企业更大支持,有所作为。

各级党委、政府应大力宣传小微企业保生存、促转型、谋发展的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小微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引导小微企业健康发展,鼓舞广大小微企业发展的信心。

加强对社会舆论的规范引导,大力宣传艰苦创业、善于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小微企业主的先进事迹,为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沦环境。

2.统一标准明确小微企业统计职能部门政府应加速出台小微企业认定标准,明确小微企业统计与认定的职能部门,制定系统的、操作性强的统计与认定办法,从而有效掌握小微企业发展动态,并在操作层面推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注重实效性与普惠性财税政策适当向小微企业倾斜,设立省级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其他各类政策性项目资金对小微企业进行单列申报评选,保证各类扶持资金对小 微企业的覆盖。

将散落在各个部门的优惠政策进行集成,通过舆论平台及时、全面宣讲各类优惠政策及产业发展导向,有效畅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政策对接,加大扶持政策的落实及检查力度。

4.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加大针对小微企业的税费减免力度,将小微企业作为结构性减税的主要对象。

可适当授予地方权限,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调整征税起征点及征收比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