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
马原阶段测验二(第二章-第三章)
最后得分:100 分做题时长:39分57秒测验时间: 2018-09-09 09:58:42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叫做()。
A、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
C、地理环境
D、人口因素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参见教材P124。
2、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这是以物质实体形式相对独立存在的因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参见教材P128。
3、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运筹性的综合因素,包括分工协作、经济管理、预测决策等。
参见教材P129。
4、现代生产力系统要素中的渗透性因素,主要指()。
A、教育
B、决策
C、自然科学
D、劳动资料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渗透性因素,主要指自然科学。
参见教材P129。
5、下列不属于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划分出的社会形态的是()。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人类历史上有五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依次占统治地位,因而人类历史就相应地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
参见教材P135。
6、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社会基本矛盾
B、阶级斗争
C、技术革命
D、社会改革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参见教材P140。
7、第一次揭示了阶级的本质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揭示了阶级的本质。
参见教材P141。
8、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A、政治标准
B、思想标准
C、经济标准
D、社会标准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经济标准。
参见教材P142。
9、我国()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八届三中全会
D、十八届六中全会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参见教材P147。
10、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中,()是动力。
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科学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改革是动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稳定才能获得可靠的保障。
参见教材P147。
11、我国古代,()主张性善说,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A、孟子
B、荀子
C、老子
D、董仲舒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孟子主张性善说,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参见教材P148。
12、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存在着根本分歧。
A、朴素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D、形而上学和历史唯心主义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即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上,存在着根本分歧。
参见教材P151。
1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是()。
A、群众观点
B、英雄观点
C、名人观点
D、伟人观点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观点。
参见教材P153。
1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是()。
A、一切有感觉能力的人
B、一切有生命的人
C、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参见教材P101。
15、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是对事物()反映。
A、间接的
B、全体的
C、概括的
D、表面的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D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
参见教材P107。
16、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就会导致()的错误。
A、经验论或唯理论
B、实践论
C、唯书论
D、可知论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在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割裂开,就会犯经验论或唯理论的错误。
参见教材P107。
17、人的认识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但永远不能达到这样一种状态: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已经完毕,除了望着已获得的正确认识出神外,就再也无事可做了。
这段话强调的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
A、具有曲折性
B、具有反复性
C、具有无限性
D、具有有限性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每个时代的人的每一次具体的认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都是有限
的;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则具有无限性。
因此,上面这段话强调的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具有无限性。
参见教材P109。
18、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
A、两者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B、一切真理同时具有的两种属性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B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一切真理同时具有的两种属性。
参见教材P113。
19、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也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
A、唯心论
B、辩证法
C、唯物论
D、实用主义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C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也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
参见教材P115。
20、真理()的功能是真理最突出的价值,因为它是最能获得成功的,这种成功能使人的需要得到满足。
A、指导实践
B、再认识
C、教育
D、激励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 【答案正确】
【答案解析】:真理指导实践的功能是真理最突出的价值,因为真理指导下的实践是最能获得成功的,这种成功能使人的需要得到满足。
参见教材P117。
意见簿 | 计算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