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计算机考研历年面试问题集专业部分操作系统部分:1 windows/linux使用的文件系统?windows使用的文件系统有:FAT(包括FAT12,FAT16,FAT32),CDFS,UDF,NTFS,DFS(分布式文件系统,用于windows2000/xp服务器上的网络组件)linux使用的文件系统有:ext2,ext3,FAT32 ???????2 虚拟内存?传输协调工作,并为用户提供一个统一的界面和标准的接口,用户通过这一界面实现所需要的从操作以及使用系统资源,使系统中的若干台计算机相互协作以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效控制和协调诸任务的并行执行,并向系统提供统一的,有效的接口软件集合。
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虽然都属于管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操作系统,但最大的差别是:网络操作系统工作时必须确认网址,而分布式操作系统则不必知道计算机的确切地址;分布式系统负责整个系统的资源分配,通常能够很好的隐藏系统的内部细节,如对象的物理位置,并发控制,系统故障等。
这些对用户都是透明的。
8 操作系统为什么要用驱动程序?参考912 io调度算法?此题似乎有问题,分解之:IO控制方式:程序IO方式,中断驱动IO控制方式,DMA直接存储器访问方式,IO通道控制方式磁盘调度算法:RSS(随机调度),FIFO,PRI(进程优先级调度),LIFO,SSTF(最短作业优先),SCAN (在磁盘上往复),C-SCAN(一条道路,快速返回),N-step- SCAN(一次N个记录的SCAN),FSCAN13 一个文件重命名和把它直接删除后再重新建立新文件名有何不同?1.物理地址:前者不变,后者变化2.pcb:前者只改了文件名,后者重新建立PCB14 介绍一下os的层次结构?●多数据流:文件的实际内容被当作字节流处理,在NTFS中可以为一个文件定义多个数据流;●通用索引功能:NTFS中,每个文件都有一组属性与之关联.这样,文件管理系统中文件描述的集合组织成一个关系数据库,因而文件可以建立关于任何属性的索引.20 轮转法知道么,用在什么系统?简单介绍下分时操作系统,时间片可等长——简单轮转调度,亦可不等长——多级反馈调度数据结构部分:1 介绍分治算法,回溯算法,动态规划法?弃,其余儿子节点被加入到活节点表中。
此后,从活节点表中取下一个节点作为当前扩展节点,并重复上述节点扩展过程。
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找到所需要的解或是活节点表为空时为止。
3 说一下几种排序?简单排序,希尔排序,快速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具体略)4 赢者树?树型选择排序的一种变形,每个非终端节点均表示其左右孩子节点中的胜者。
(所谓胜败看你怎么定义)5 Hash表,hash表什么用?等待图法:事物等待图是一个有向图G=(T,U)。
T为结点的集合,每个结点表示正运行的事务;U为边的集合,每条边表示事物等待的情况。
4 数据库那些范式的作用和类型,具体的区别?目前关系数据库有六种范式: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第四范式(4NF)、第五范式(5NF)和第六范式(6NF)1 第一范式(1NF)在任何一个关系数据库中,第一范式(1NF)是对关系模式的基本要求,不满足第一范式(1NF)的数据库就不是关系数据库。
征来创建索引结构,从而有效地组织和检索信息。
尽管如此,数据挖掘技术也已用来增强信息检索系统的能力6 数据库中一条语句从读入到输出经过处理得到结果,经过什么过程?网络部分:1 TCP与UDP,tcp和udp的区别?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即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是一个工业标准的协议集,它是为广域网(WANs)设计的7 100baseT的表示意思?100baseT通过双绞线电缆相连、以 100 MB/秒 (Mbps) 的速度传输数据的局域网的以太网标准。
8 OSI 7层,和tcp协议在哪层, 会话层做什么的?第一层—物理层:物理层定义了通讯网络之间物理链路的电气或机械特性,以及激活、维护和关闭这条链路的各项操作。
物理层特征参数包括:电压、数据传输率、最大传输距离、物理连接媒体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实际的物理链路是不可靠的,总会出现错误,数据链路层的作用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将数据分成帧,以数据帧为单位进行传输)将有差错的物理链路转化成对上层来说没有错误的数据链路。
它的特征参数包括:物理地址、网络拓朴结构、错误警告机制、所传数据帧的排序和流控等。
其中物理地址是相对网络层地址而言的,它代表了数据链路层的节点标识技术;“拓朴”是网络中经常会碰到的术语,标记着各个设备以何种方式互连起来,如:总线型—所有设备都连在一条总线上,星型—所有设备都通过一个中央结点互连;错误警告是向上层协议报告数据传递中错误的发生;数据帧排序可将所传数据重新排列;流控则用于调整数据传输速率,使接收端不至于过载。
第三层—网络层:网络层将数据分成一定长度的分组,并在分组头中标识源和目的节点的逻辑地址,这些地址就象街区、门牌号一样,成为每个节点的标识;网络层的核心功能便是根据这些地址来获得从源到目的的路径,当有多条路径存在的情况下,还要负责进行路由选择。
第四层—传输层:提供对上层透明(不依赖于具体网络)的可靠的数据传输。
如果说网络层关心的是“点到点”的逐点转递,那么可以说传输层关注的是“端到端”(源端到目的端)的最终效果。
它的功能主要包括:流控、多路技术、虚电路管理和纠错及恢复等。
其中多路技术使多个不同应用的数据可以通过单一的物理链路共同实现传递;虚电路是数据传递的逻辑通道,在传输层建立、维护和终止;纠错功能则可以检测错误的发生,并采取措施(如重传)解决问题。
第五层—会话层:在网络实体间建立、管理和终止通讯应用服务请求和响应等会话。
第六层—表示层:定义了一系列代码和代码转换功能以保证源端数据在目的端同样能被识别,比如大家所熟悉的文本数据的ASCII码,表示图象的GIF或表示动画的MPEG等。
第七层——应用层:应用层是面向用户的最高层,通过软件应用实现网络与用户的直接对话,如:找到通讯对方,识别可用资源和同步操作等。
9 ipv4 ipv6区别?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即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它是一组用于由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传送邮件的规则,由它来控制信件的中转方式。
SMTP协议属于TCP/IP协议族,它帮助每台计算机在发送或中转信件时找到下一个目的地。
通过SMTP协议所指定的服务器,我们就可以把E-mail寄到收信人的服务器上了,整个过程只要几分钟。
SMTP服务器则是遵循SMTP协议的发送邮件服务器,用来发送或中转你发出的电子邮件。
11.网络,PPP和TCP面向连接的问题?1.点对点协议(PPP)为在点对点连接上传输多协议数据包提供了一个标准方法。
PPP 最初设计是为两个对等节点之间的 IP 流量传输提供一种封装协议。
在 TCP-IP 协议集中它是一种用来同步调制连接的数据链路层协议(OSI 模式中的第二层),替代了原来非标准的第二层协议,即 SLIP。
除了 IP 以外 PPP 还可以携带其它协议,包括 DECnet 和 Novell 的 Internet 网包交换(IPX)。
2.英文原义: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中文释义:传输控制协议注解:该协议主要用于在主机间建立一个虚拟连接,以实现高可靠性的数据包交换。
IP协议可以进行IP数据包的分割和组装,但是通过IP协议并不能清楚地了解到数据包是否顺利地发送给目标计算机。
而使用TCP协议就不同了,在该协议传输模式中在将数据包成功发送给目标计算机后,TCP会要求发送一个确认;如果在某个时限内没有收到确认,那么TCP将重新发送数据包。
另外,在传输的过程中,如果接收到无序、丢失以及被破坏的数据包,TCP还可以负责恢复。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运输层通信协议,通常由IETF的RFC 793说明。
在简化的计算机网络OSI模型中,它完成运输层所指定的功能。
我同学(他考的上交软件,考了软件工程这门课)建议说答软件工程的题一定要把握这一点:软件工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软件质量和软件开发效率1 CMM是什么?(百度的,结合了一下课本)CMM是指能力成熟度模型用于估测一个企业开发软件产品的规模(说白了就是衡量一个企业开发软件的能力指数)。
英文全称为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它是一组用于改进软件过程的相关策略,侧重于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及工程能力的提高与评估,其核心是把软件开发视为一个过程,并根据这一原则对软件开发和维护进行过程监控和研究,以使其更加科学化,标准化,使用权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商业目标。
CMM分为五个等级:一级为初始级,二级为可重复级,三级为已定义级,四级为已管理级,五级为优化级。
2 UML是什么?(最后一句是我自己加的,以前使用过)UML是(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统一建模语言的缩写,也就是说,UML 是一种语言,是用来对面向对象软件编程进行建模所使用的。
通过使用UML,我们可以表示一个工程中各个类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个类中有哪些属性和方法。
试(分两种,黑合测试(即功能测试,测试其功能和接口,不用理会内部的实现)和白合测试(即路径测试,测试内部设计结构)),(当各个模块结合时,进行)集成测试(自顶向下和自下向上两种),接下来是产品测试,最后是验收测试(根据测试的场所可以分为阿尔法测试(在开发场所的测试(用户也在现场))和贝塔测试(在用户处的测试))。
关于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多态就是“相同的表达式,不同的操作”。
其意义在于实现了接口重用,使程序更易于扩展,代码重用更加方便。
举个例子,有Animal这个类,该类里有个虚函数eat() 。
Dog类,Cat类均继承Animal这个类,并对eat()这个函数进行实现。
Dog里面eat的实现是:打印狗吃骨头,Cat里eat的实现是:打印猫吃鱼。
若有一个函数Void fun(Animal a) {a.eat();}那么当调用fun(dog)时就能打印出狗吃骨头,调用fun(cat)时就能打印出猫吃鱼。
若不使用多态,那么针对这个情况,当我们需要正确打印的时候就要定义两个fun()函数,分别是Fun(Dog), Fun(Cat),不利于代码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