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生平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
诞生在斯塔基拉希腊移民区。
曾经跟随父亲学医。
17岁时,被送到雅典,进入柏拉图(前427-前347)学园学习。
成为柏拉图的得意门生,但是他的许多学术观点跟柏拉图并不相同。
他喜欢独立思考,对于老师传授的知识,他都要寻根究底地仔细研究,绝不盲从。
他说:“教师是可敬的,但真理更可贵。
”
公元前347年,柏拉图逝世。
4年以后,亚里士多德被国王腓力召去做王储亚历山大的教师,因此他在马其顿居住了7年。
亚历山大当政后,年近半百的亚里士多德又回到了雅典。
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建了一所名为吕克昂的学校,建立了有名的学派,即后人称为逍遥派。
他在校教书12年,同时对植物、动物、天文、气象、数学和物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写成许多书。
据说有一段时间里,在他手下工作的有1000名学者,帮助他编辑各种科学著作。
亚里士多德一生的著作有1000部之多,他研究成果之多、范围之广,是前无古人的。
研究科学论证和公理推导形式的逻辑学著作,如《分析前篇》、《分析后篇》、《范畴学》、《对诡辩的驳斥》等等,在古代就被汇集成为《科学的工具》。
《动物志》、《动物的构成》、《动物的起源》、《动物的活动》等著作,直到19世纪还吸引着科学界。
他的《心灵》为心理学奠定了基础。
他研究物理及相邻自然科学的著作更为恢宏,有《物理学》、《天论》、《起源与消亡》、《气象学》、《力学问题》及14卷巨著《玄学》(意思是“物理之后”)。
亚里士多德力图以世界的本来面目来说明各种自然现象,这是他的进步之处。
但由于当时研究物理只是依靠直觉和思维来进行,所以他的很多关于物理方面的论述,显然今天看来是错误的,然而在当时,能够摆脱神的意志,特别是形成一套自圆其说的体系,这是很不简单的。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没有现成的根据,没有可照抄的模型,我是一个开拓者,所以我是很渺小的。
我希望读者诸君承认我已成就的,原谅我未能成就的。
”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死后,马其顿王朝被希腊人推翻。
这时亚里士多德也遭不幸,失去了他苦心搜集的各种标本和资料,失去了他的全部书稿。
第2年,在极度失望的情况下,这位科学的始祖饮毒而死。
摘自《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物理卷)》第4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