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7章 超音速翼型和机翼的气动特性(高等教学)
第7章 超音速翼型和机翼的气动特性(高等教学)
超声速二维流动的小扰动速度位函数,所满足的线化位 流方程为:
B2 2 2 0,
x2 y 2
其中:B M 2 1
这是一个二阶线性双曲型偏微分方程,x沿来流,y与之 垂直。上述方程可用数理方程中的特征线法或行波法求 解。
讲课材料
21
超音速薄翼型线化理论
B2 2 2 0,
x2 y 2
其中:B M 2 1
系列膨胀波后,由于在后缘处
流动方向和压强不一致,从而
形成两道斜激波。以使后缘汇
合后的气流具有相同的指向和
相等的压强。(近似认为与来 流相同)
实线表示激波,虚线表示膨胀波
讲课材料
(a) 小迎角 <
11
超音速薄翼型的绕流
如果迎角大于薄翼型前缘 半顶角,则气流绕上翼面 前缘的流动,就相当于绕 凸角流动。上翼面前缘将 产生一组膨胀波,下面仍 为激波。
中迎角
讲课材料
12
超音速薄翼型的绕流
由于在后缘处流动方向和压 强不一致,有一道斜激波和 一族膨胀波,以使后缘汇合 后的气流具有相同的指向和 相等的压强。(近似认为与 来流相同)
实线表示激波,虚线表示膨胀波
讲课材料
(b) 中迎角 > 13
超音速薄翼型的绕流
受激波和膨胀波的影响,翼型压强在激波后变大,在膨 胀波后变小。
讲课材料
14
超音速薄翼型的绕流
激波阻力和升力与翼面上的压强分布有关。
讲课材料
15
超音速薄翼型的绕流
翼面的压强在激波后最大,以后沿翼面经一系列膨胀 波而顺流逐渐减小。由于翼面前半段的压强大于后半 段压强,因而翼面上压强的合力在来流方向将有一个 向后的分力,即为波阻力。(激波阻力形成机理)
讲课材料
16
将原变量代回得线化方程的通解:
( ,) f1(x By) f2 (x By)
讲课材料
26
超音速薄翼型线化理论
( ,) f1(x By) f2 (x By)
x By 常数, x By=常数 分别表示倾角为 arctg1/B 和 arctg(- 1/B )的两族直
小迎角
讲课材料
7
超音速薄翼型的绕流
靠近翼面的气流,通过激波后,将偏转到与前缘处的切 线方向一致,随后,气流沿翼型表面的流动相当于绕凸 曲线的流动,通过一系列膨胀波。
讲课材料
8
超音速薄翼型的绕流
从翼型的前部所发出的膨胀波,将与头部激波相交,激 波强度受到削弱,使激波相对于来流的倾角逐渐减小, 最后退化为马赫波。
2 2
其中:B M 2 1
2
y 2
B
2
(
2 2
2
2
2 2
)
代入,得:
4B 2 2( ,) 0
讲课材料
23
超音速薄翼型线化理论
4B 2 2( ,) 0
上式对ξ积分得:
( ,) f *()
f*是自变量η的某一函数。
讲课材料
24
超音速薄翼型线化理论
( ,) f *()
讲课材料
19
超音速薄翼型线化理论
为了减小波阻,超声速翼型厚度都比较薄,弯度很小甚至 为零,且飞行时迎角也很小。因此产生的激波强度也较弱, 作为一级近似可忽略通过激波气流熵的增加,在无粘假设 下可认为流场等熵有位,从而可用前述线化位流方程在给 定线化边界条件下求解。
讲课材料
20
超音速薄翼型线化理论
实线表示激波,虚线表示膨胀波
(a) 小迎角 <
讲课材料 (b) 中迎角 >
5
超音速薄翼型的绕流
如果迎角小于薄翼型前 缘半顶角,则气流流过 翼型时,在前缘处相当 于绕凹角流动,因此, 前缘上下表面将产生两 道附体的斜激波。
小迎角
讲课材料
6
超音速薄翼型的绕流
当有迎角时,由于上下 翼面气流相对于来流的 偏转角不同,因此,上 下翼面的激波强度和倾 角也不同。
第7章 超音速翼型和机翼的气动 特性(1)
讲课材料
1
7.1 超音速薄翼型的绕流
讲课材料
2
超音速薄翼型的绕流
超音速气流流过物体时,如果是钝头体,在物体表面 将有离体激波产生。由于离体激波中有一段较大的正 激波,使物体承受较大的激波阻力(波阻力)。
为了减小波阻力,超音速翼型前缘最后做成尖的如菱 形、四边形和双弧形等尖前缘。
(a) 小迎角 <
17
超音速薄翼型的绕流
当翼型处于大正迎角时,上 翼面前缘产生膨胀波,压 强小;下翼面前缘产生激 波,压强大。所以上翼面 的压强低于下翼面的压强 ,压强合力在与来流相垂 直的方向上有一个分力, 即升力。
实线表示激波,虚线表示膨胀波
讲课材料
(b) 中迎角 > 18
7.2 超音速薄翼型线化理论
超音速薄翼型的绕流
当翼型处于小的正迎角时,由
于上翼面前缘的切线相对于来
流所组成的凹角,较下翼面的
为小,故上翼面的激波较下翼
面的弱,其波后马赫数较下翼
面的大,波后压强较下翼面的
低,所以上翼面的压强低于下
翼面的压强,压强合力在与来
流相垂直的方向上有一个分力 ,即升力。
实线表示激波,虚线表示膨胀波
讲课材料
讲课材料
9
超音速薄翼型的绕流
当上下翼面的超音速气流流到翼型的后缘时,由于上下
气流的指向不同,且压强一般也不相等,故根据来流迎
角情况,在后缘上下必产生两道斜激波或一道斜激波和
一组膨胀波,以使在后缘汇合的气流有相同的指向和相
等的压强。
讲课材料
10
超音速薄翼型的绕流
当α<,前缘上下均受压缩,
形成强度不同的斜激波;经一
为解出通解,引入变量: x By, x By
从而有:
x x x
2 2 2 2 2 x2 2 2
2
y 2
B
2
(
2 2
2
2
2 2
)
讲课材料
2 2 0,
x2 y 2
2
x 2
2 2
2
2
将上式进一步积分得:
(,) f *()d f1( ) f1( ) f2()
其中: f1( ) 是ξ的某函数,f2() f *()d是η的某函数,
且二者无关。
讲课材料
25
超音速薄翼型线化理论
(,) f *()d f1( ) f1( ) f2()
x By, x By
讲课材料
3
超音速薄翼型的绕流
但是,超音速飞机总要经历起飞和着陆的阶段,尖头 翼型在低速绕流时,在较小的迎角时气流就有可能在 前缘分离,使翼型的气动特性变坏。
因此,为了兼顾超音速飞机高速飞行的低速特性,目 前,低超音速飞机的翼型,其形状都为小圆头对称薄 翼型。
讲课材料
4
超音速薄翼型的绕流
下面以双弧形为例,说明翼型超音速绕流的流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