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翼型与机翼的气动特性

翼型与机翼的气动特性

,以及低超声速飞行的超声速飞机机翼; 另一类是尖头尖尾的,用于较高超声速飞行的超声速飞机
机翼和导弹的弹翼。
历史回顾:飞机翼型的发展
对翼型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后 期,那时的人们已经知道带有一定安装 角的平板能够产生升力,有人研究了鸟 类的飞行之后提出,弯曲的更接近于鸟 翼的形状能够产生更大的升力和效率。 鸟翼具有弯度和大展弦比的特征
NACA翼型族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for Aeronautics,缩写为NACA,后来为NASA,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对低速翼型进行了
系统的实验研究。他们发现当时的几种优秀翼型的折算成相同厚度时,
6.2 低速翼型及机翼气动特性
6.2.1 低速翼型
Airfoil characteristics(experiment)
翼型的低速绕流图画
翼型的低速绕流图画 起动涡:尾缘 附着涡:由绕整个翼型的环量形成 驻点位置变化:下翼面距前缘不远处;迎角越小,驻点离前缘越近
;迎角增大,驻点位置后移;压强最大点 压强与速度变化
平板翼型效率较低,失速迎角很小
将头部弄弯以后的平板翼型, 失速迎角有所增加
1884年,H.F.菲利普使用早期的风洞测试了一系列翼型, 后来他为这些翼型申请了专利。
早期的风洞
与此同时,德国人奥托·利林塔尔设计并测试了许多曲线翼 的滑翔机,他仔细测量了鸟翼的外形,认为试飞成功的关键 是机翼的曲率或者说是弯度,他还试验了不同的翼尖半径和 厚度分布。
yf xff2(2xf xx2)
yf
f
(1xf
)2
(12xf )2xf xx2
0x xf xf x1
式中,f 为相对弯度,x f 为最大弯度位置。
NACA四位数翼型族(1932)
f是中弧线最高点的纵坐标;p是此最高点的弦向位置(x f)
第1数代表f,是弦长的百分数;第2位代表p,是弦长的十
翼型的几何参数
Leading edge: 前缘 Chord line: 弦线 Thickness: 厚度 Mean chamber line:
trailing edge: 后缘
chord length: 弦长
camber:
弯度
中弧线
翼型的分类
按几何形状,翼型可分为两类: 圆头尖尾的,用于低速、亚声速和跨声速飞行的飞机机翼
翼型的临界马赫数
临界马赫数(或称下临界马赫数):翼型本身的相对 厚度、相对弯度和迎角等参数、平面形状
临界压强
等熵流动
k
p p
1 1
k k
1
2 1
2
M M
2
2
k 1
临界压强系数
k
p临 p
1
k
1M 2 k 1
2

k
1
2
Cp临kM22临(pp临 1)
C p临 k2 M 2临 {k[2 1(1k2 1M 2临 )k]k 11 }
厚度分布规律几乎完全一样。于是他们把厚度分布就用这个经过实践证
明,在当时认为是最佳的翼型厚度分布作为NACA翼型族的厚度分布。
厚度分布函数为:
yc
c (0.29690 0.2
x0.12600x
0.35160x20.28430x30.10150x4)
最大厚度为xc 30%c 。
中弧线取两段抛物线,在中弧线最高点二者相切。
M 1
速度图法概述
速度图法:恰普雷金 主要思想:将原来物理平面上用自变量x,y表示的全速势函数ф或流函
数Ψ变换成由速度平面上的自变量Vx, Vy或V、θ来表示(θ为速度矢量 与轴的夹角。 平面射流特点:(1)在射流自由面上流体的压力是相等的;(2)在轴 x所表示的壁面上,各点的速度方向已知,都是水平方向,但速度的大 小未知。
矩形机翼在亚声速气流 中的气动载荷分布
一 个 翼 型
展向载 荷分布 所产生 的尾涡 系
6.3 跨声速翼型与机翼的气动 特性
跨声速流动相关的处理方法
采用小扰动假设,以简化运动方程:跨声速时, 运动方程可简化,但得不到线化
应用相似律:量纲分析法;解与解间的关系 数值计算:有限差分、有限元 速度图法:精确;仅限于平面流 近似解法:动量积分方法 渐近展开法:物体的相对厚度很小
斜置翼
跨声速机翼气动特性的相似参数
相似参数: 相对厚度、展弦比
1
M
2
tg
3c
升力系数和零升波阻系数
C y Y3c,tg ,1M 2
(C xb2 )0X 0 3c, tg , 1M 2
c
一种适用于跨声速流的超临界翼型
超临界翼型:一种上翼面中部比较平坦,下翼面后部向里 凹的翼型,在超过临界M数飞行时,虽有激波但很弱,接近 无激波状态,故称超临界翼型。
迎角不大时,摩擦阻力是主要的, 压差阻力较小;在设计升力系数下 ,此时迎角不大,阻力系数称为最 小阻力系数
随迎角或升力系数的增大,翼面上 边界层增厚,尾迹区加宽,粘性压 差阻力逐渐增大为主要部分;一旦 出现失速,粘性压差阻力剧增
Cy-Cx升阻特性:升阻比
极曲线
粘性流动:翼型阻力
翼型的升力是由于表面上的压力分布造成的。对 作用在翼型上的剪切力沿升力方向上进行积分得到的 值通常是可以忽略的。事实上,升力可以通过 假定无 粘流动并且结合在后缘处的库塔条件精确求得。但是 ,运用相同的方法来预测阻力,得到的阻力值为0,这 个结果与常识相违背,称此为d’Alembert悖论。 d’Alembert是法国数学和物理学家,他第一个运用 这种方法来计算二维翼型无粘扰流产生的阻力
薄翼型的气动特性随来流马赫数的变化
升力系数随来流马赫数之变化
升力系数随来流马赫数的变化
阻力系数随来流马赫数之变化
阻力系数随来流马赫数的变化
俯仰力矩特性随来流马赫数之变化
压力中心随来流马赫数的变化
机翼主要几何参数对跨声速气动特性 的影响
翼型的临界马赫数将随翼型的相对厚度、相对弯度以及升 力系数Cy的增大而降低
012
中弧线 0:简单型 1:有拐点
c 12%
C y设 :来流与前缘中弧线平行时的理论升力系数
NACA层流翼型族(1939)
层流翼型是为了减小湍流摩擦阻力而设计的,尽量使上翼 面的顺压梯度区增大,减小逆压梯度区,减小湍流范围。
NACA六位数翼型族
超临界翼型(1967)
1967年美国NASA兰利研究中心的Whitcomb主要为了 提高亚声速运输机阻力发散Ma数而提出来超临界翼型的概念。
不可压缩流体的 平面射流
应用:高亚声速翼型(钱学森(1939) )、跨声速领域 局限性:变换后的边界条件通常是非线性的,一般变得很
复杂
(a)物理平面
(b)速度平面
不可压缩流体绕椭圆柱的流动
跨声速流动图画
拉伐尔喷管喉部的实际流动
跨声速流动图画
一个常规翼型的跨声速绕流
一个尖头翼型的跨声速绕流
翼型最低压强点压强系数
(Cpmin)M
(Cpmin)0 1M2
(Cpmi)nM
(Cpmi)n0 1M 2 1M 1 2M 2 (Cp2 mi)n0
随着相对厚度的增大,翼型的 临界马赫数亦随之下降
确定翼型临界马赫数的图线
薄翼型的跨声速绕流流谱
0.75;0.81;0.89;0.98;1.4;1.6 翼型跨声速绕流流场结构
美国的赖特特兄 弟所使用的翼型与利 林塔尔的非常相似, 薄而且弯度很大。这 可能是因为早期的翼 型试验都在极低的雷 诺数下进行,薄翼型 的表现要比厚翼型好。
随后的十多年里,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大量翼 型,有的很有名,如RAF-6, Gottingen 387,Clark Y。 这些翼型成为NACA翼型家族的鼻祖。
分数;最后两位代表厚度,是弦长的百分数
例: NACA


①②
f 2% xf 40%
c 12%
NACA五位数翼型族(1935)
五位数翼族的厚度分布与四位数翼型相同。不同的是中弧 线。它的中弧线前段是三次代数式,后段是一次代数式。
例:
2
NACA
20 3
C
y设
2
C y设
2
3 20
0.3
3
2 x f 30 % x f 15 %
超临界翼型:(Supercritical airfoil)是一种高性能的超音 速翼型。超临界翼型是一种为提高临界马赫数而采取的特 殊翼型,能够使机翼在接近音速时阻力剧增的现象推迟发 生。它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兰利研究中心的 理查德.惠特科姆(Richard T.Whitcomb 1921-)在1967年 提出的。这种翼型属于双凸翼型的一种,但样子看起来像 一个倒置的层流翼型,即下表面鼓起,而上表面较为平坦。 超临界翼型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将临界马赫数大大提高,因 此可以获得较好的跨音速和超音速飞行性能。
翼型临界马赫数与相对厚度的关系
翼型临界马赫数与相对弯度的关系
翼型临界马赫数与升力系数的关系
机翼临界马赫数:机翼的平面几何参数(后 掠角和展弦比)
机翼的临界马赫数,除与翼型的几何参数与攻角有关外,还与机翼的平 面几何参数(如后掠角和展弦比)有关。
增大机翼后掠角,可提高机翼的临界马赫数 展弦比越小,机翼的临界马赫数就越高
Cl
1 2
L
V
2
c
Cd
1 2
D
V
2
c
Cm
1 2
M
V
2
c
翼型升力特性
升力特性用Cy-α曲线表示 常用翼型在中小迎角范围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