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K:39 Cu:63.5 Fe: 56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本草纲目》记载了烧酒的制造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
其方法与分离下列物质的实验方法原理上相同的是A. 四氯化碳和水B. 硝酸钾和氯化钠C. 乙酸乙酯(沸点77 ℃)和乙酸(118 ℃)(两者互溶)D. 食盐水和泥沙【答案】C【解析】【详解】烧酒的制造工艺是利用蒸馏的方法,可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A.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A不合题意;B.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B不合题意;C.乙酸乙酯和乙酸沸点相差较大,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C符合题意;D.泥沙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D不合题意。
故选C。
2.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8 g 乙烯(C2H4)和丙烯(C3H6)的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数为3N AB. 标准状况下2.24 L苯(C6H6)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得到0.6N A CO2分子C. 1 L 1 mol/L Na2SO4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4N AD. 欲配制480 mL 0.4 mol/L NaOH溶液,需称量NaOH的质量为8.0 g【答案】D【解析】【详解】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相同,都为CH2,依据最简式可知,28 g CH2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数为6N A,故A错误;B. 标准状况下苯(C6H6)为液体,不能使用22.4L/mol进行计算,故B错误;C. 1 L 1 mol/L Na2SO4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4N A,但其水溶液中,水也含O原子,所以氧原子总数大于4N A,故C错误;D. 欲配制480 mL 0.4 mol/L NaOH溶液,需选择500mL的容量瓶,利用500mL进行计算,需称量NaOH的质量为8.0 g,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一定漏气的是A. B.C. D.【答案】A【解析】【详解】A.从左端往量气管内加水,右端气体的压强增大,如果装置不漏气,左端液面应高于右端,现在两端始终相平,说明装置漏气,A符合题意;B.关闭弹簧夹,长颈漏斗内的水面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B不合题意;C.用手捂住烧瓶,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装置不漏气,C不合题意;D.用手捂住试管,烧杯内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不漏气,D不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检查装置气密性时,通常都是利用改变温度,或加入液体,创设一个压力差的氛围,看与之相通的另一侧是否发生液面的变化或有无气泡产生,从而确定装置是否漏气。
4.下列各项除杂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KCl固体混有KClO3:加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并加热B. CO2中混有CO气体:通入氧气中点燃C. 硝酸钾溶液中混有氯化钠:加入四氯化碳萃取并分液D. Cu(NO3)2溶液混有AgNO3:加入过量的铜粉并过滤【答案】D【解析】A.加入二氧化锰,为反应的催化剂,引入新杂质,故A错误;B.含有少量CO,不易燃烧,可用灼热的CuO除杂,故B错误;C.氯化钠不溶于四氯化碳,可用重结晶的方法除杂,故C错误;D.铜可置换出银,同时生成硝酸铜,可用于除杂,故D正确;故选D。
5.在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烧瓶中要放入碎瓷片以防止暴沸B. 通过蒸馏可以除去自来水中含有的Cl-等杂质C. 冷凝水应该是下进上出,与水蒸气的流向相反D. 开始蒸馏时,应先加热再开冷凝水;蒸馏完毕,应该先关冷凝水再撤酒精灯【答案】D【解析】【详解】A.为防止液体暴沸,加热前应在烧瓶中放入碎瓷片,A正确;B. 蒸馏是利用沸点的差异,实现物质的分离,自来水中含有的Cl-等杂质构成的物质沸点高,不会随水一起蒸出,B正确;C. 蒸气冷凝时,为确保冷凝效果,采用逆流原理,冷凝水应该是下进上出,与水蒸气的流向相反,C正确;D. 开始蒸馏时,应先开冷凝水再加热;蒸馏完毕,应该先撤酒精灯再关冷凝水,D错误。
故选D。
【点睛】冷凝管中冷却水的流向下进上出的原因:一是确保冷凝管内充满水,防止冷凝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二是采用逆流原理,冷凝效果好;三是节约用水。
6.下列哪种物质所含原子数与0.2 mol H3PO4所含原子数相等( )A. 0.4 mol H2O2B. 0.2 mol H2SO4C. 0.9 mol NaClD. 0.3 mol HNO3【答案】A【解析】【详解】0.2 mol H3PO4所含原子数为1.6mol。
A. 0.4 mol H2O2所含原子数为1.6mol;B. 0.2 mol H 2SO 4所含原子数为1.4mol ;C. 0.9 mol NaCl 由离子构成,原子数为0;D. 0.3 mol HNO 3所含原子数为1.5mol ;故选A 。
7.意大利罗马大学的FulvioCacace 等人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 4分子,N 4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 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 N 4与N 2的摩尔质量相等C. 等质量的N 4与N 2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为1∶1D. 等质量的N 4与N 2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为2∶1【答案】C 【解析】【详解】A. N 4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不是化合物,A 错误;B. N 4与N 2的摩尔质量分别为56g/mol 、28g/mol ,B 错误;C. 等质量的N 4与N 2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为,C 正确;mg mg4:21:156g/mol 28g/mol ⨯⨯=D. 由C 可知,等质量的N 4与N 2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不为2∶1,D 错误。
故选C 。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标准状况下,1LHCl 和1LH 2O 的物质的量相同②标准状况下,1gH 2和14gN 2的体积相同③28gCO 的体积为22.4L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⑤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②③⑥D. ②⑤⑥【答案】D【解析】【详解】①标准状况下,H2O不是气态,无法计算其物质的量,错误;②标准状况下,1gH2和14gN2的物质的量都为0.5mol,体积相同,正确;③28gCO的物质的量是1mol,没有告诉是标况,体积不一定是22.4L,错误;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不一定相同,因为该物质的状态不一定是气体,错误;⑤根据PV=nRT可知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正确;⑥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可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正确;答案选D。
9.用10 mL0.1mol·L-1 BaCl2溶液恰好可使相同体积的Fe2(SO4)3、K2SO4和ZnSO4三种溶液中的SO42-完全转化为BaSO4沉淀,则三种硫酸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A. 3∶2∶2B. 1∶2∶3C. 1∶3∶3D. 3∶1∶1【答案】C【解析】【分析】反应消耗BaCl2的物质的量相同,Fe2(SO4)3、ZnSO4、K2SO4三种溶液中的SO42-离子恰好完全转化为沉淀,则各溶液中硫酸根物质的量相等,据此确定Fe2(SO4)3、ZnSO4、K2SO4物质的量之比,因三种溶液的体积相同,则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浓度之比。
【详解】由题意知反应消耗BaCl2的物质的量相同,Fe2(SO4)3、ZnSO4、K2SO4三种溶液中的SO42-离子恰好完全转化为沉淀,设Fe2(SO4)3、ZnSO4、K2SO4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为x、y、z,则由Ba2++ SO42-=BaSO4↓可知:3x=y=z,则x:y:z=1:3:3,因三种溶液的体积相同,则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浓度之比,即浓度之比为1:3:3;故选:C。
10.将质量均为a g的O2、X、Y气体分别充入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压强(p)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X 、Y 气体可能分别是()A. C 2H 4、CH 4B. CO 2、Cl 2C. SO 2、CO 2D. CH 4、Cl 2【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PV=nRT 可知,在质量相同、体积相同的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压强成反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由图可知,温度相同时P(氧气)>P(X)>P(Y),根据PV=nRT 可知,在质量相同、体积相同的条件下,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压强成反比,则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压强越小,即X 、Y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2,且Y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X ,所以符合条件的只有B ;答案选B 。
二、选择题(本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VLFe 2(SO 4)3溶液中含Fe 3+mg ,则溶液中SO 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mol·L -1B. mol·L -156mV 3m56V C. mol·L -1D. mol·L -1m56V 3m112V 【答案】D 【解析】【详解】Fe 3+的物质的量为m/56 mol ,Fe 3+和SO 4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即SO 42-的物质的量为3m/112 mol ,因此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3m/112V mol·L -1,故选项D 正确。
答案选D 。
12.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6.4g 氧气和臭氧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4N AB. 常温常压下,22.4LCl 2中含有的分子数为N AC. 1L1mol/LK 2SO 4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为N AD. 1mol 钠变为Na +失去的电子数为11N A【答案】A 【解析】【详解】A. 6.4g 氧气和臭氧可以看做6.4g 氧原子,即为0.4mol 氧原子,所以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4N A ,故A 选;B. 常温常压下,22.4LCl 2的物质的量不是1mol ,故B 不选;C. 1L1mol/LK 2SO 4溶液中含有的钾离子数为2N A ,故C 不选;D. 1mol 钠变为Na +失去的电子数为N A ,故D 不选。
故选A 。
13.在标准状况下,将a L A 气体(摩尔质量是M g/mol )溶于0.1L 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b g/cm 3,则此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B. C. D.2240abMa +10002240ab Ma +10002240abM Ma +()22400.1Maa b+【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n=来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利用m=n×M 来计算气体的质量,溶剂和溶质的质量和为m V V 溶液的质量,利用V=来计算溶液的体积,最后利用c=来计算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