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讲 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第十讲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

第九讲 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第十讲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


对弗洛伊德的评价
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正确态度 在方法论上的局限:坚持还原论、等同论。抹杀了
人的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和主观能动性。把人类 的心理视为畸形。 学说的生物学化倾向:泛性论。 整个理论主观色彩浓厚:主观臆想和纯粹的逻辑分 析,甚至用神话传说为佐证,没有事实根据和客观 的验证,常被称为心理玄学。
响远远超出了专业学术领域,而成为20世纪为数不 多的具有世界性知名度的人物之一:一方面他受到 过来自世界各地和各个不同领域的许多善意和恶意 的批语、指责,但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他 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理解、赞誉,获得了越来 越高的评价和地位,有人将弗洛伊德与爱因斯坦、 哥白尼并列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有人以弗 洛伊德理论的出现为标志将人类的认识历史划分为 前后两个时期 。
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划分。 精神分析的方法: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对 日常生活的分析。 弗洛伊德的机械决定论和生物还原论思想。
本能论
本能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
冲动和内在驱力。本能有来源、目的、对象 和原动力四个特征。 本能的种类:前期认为只有性本能和自我本 能(目的是保持种族繁衍和个体的生存), 一战后增加了死的本能(派生出攻击破坏战 争和一切毁灭行为,转向内部导致自伤自杀, 转向外部导向攻击仇恨谋杀等)。
梦论
梦具有重大意义,对梦的科学解释是可能的。
梦是一种被压抑的欲望(性的欲望)的象征
性满足。。 隐梦如何成为显梦—梦的工作有四个基本过 程:凝缩,移置,象征(房子代表人体,小 动物代表儿童,出生与水有关,火车旅行代 表死去,衣服代表裸体),润饰
焦虑论
焦虑的性质:早期认为焦虑是压抑的结果,后期认
弗洛伊德的生平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
《性学三论》《图腾与禁忌》 《精神分析引论》《超越快乐 原则》《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 分析》《自我和伊底》《文明 及其缺陷》等》 在心理学上的地位无与伦比。 在心理学史书籍上被引注次数 最多。其名气超出心理学,文 学、史学、哲学、艺术、宗教、 法学、医学、社会学等领域, 无人不知弗洛伊德。
人格论
三部人格结构说:伊底、自我和超我。
人格发展: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口唇期(0~1岁):乐观慷慨开放活跃--依赖被动悲观猜疑; 肛门期(1~3岁):肮脏浪费凶暴无序—清洁忍耐吝啬强迫; 性器期(3~5岁):恋父情结与恋母情结。 潜伏期(5~12岁):性冲动被转移到学习体育艺术等活动中。 生殖期(12~20岁):在性、心理和社会方面都达到完美状态。
弗洛伊德的生平
成名始于《梦的分析》。阿德勒
和荣格分别于1902年和1907年 加入精神分析阵营。1909年在 克拉克大学作《精神分析五讲》。 1911年荣格任国际精神分析学 会主席。阿德勒和荣格先后于 1911年和1914年离去。 1923年患口腔癌,此后16年开 刀33次。1933年纳粹执政,著 作在柏林广场被烧。1938年不 得不移居伦敦。书籍介绍来自 在本书中,弗洛伊德一方面
强调了梦是无意识欲望的表 达,但另一方面又指出了这 种表达并不是肆无忌惮、直 截了当的,而是经过修饰改 装过后的表达。进而,弗洛 伊德对梦作出立体的理解, 并通过大量梦例的分析,探 讨了梦如何对愿望进行改装 的方法,即所谓梦的工作。
精神分析的对象和方法
精神分析的对象:无意识现象和内容。对意
精神分析心理学
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哈特曼、艾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派 霍妮、弗洛姆、沙利文的社会文化学派
精神分析不同于其他学派之处
起源于对精神病的治疗与实践。
既是治疗精神病的方法,又是研究潜意识活
动的理论。
精神分析运动的历史背景
社会历史条件:19世纪末奥地利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社会文化生活 的产物 文化思想渊源: 心理学思想(布伦塔诺;莱布尼茨;赫尔巴特;费希纳); 哲学思想(叔本华;尼采;哈特曼;哲学中流行的享乐主义动机学说); 科学思想(能量守恒观;进化论) 心理病理学的背景:对精神疾病的原因和治疗之看法的改变: 中邪,肉体惩罚;视为一种疾病加以治疗;生理病因观;心理病因观。 麦斯麦;布雷德;伯恩海姆(南锡学派);沙可(巴黎学派)。让内的 心理病因观
为焦虑的体验导致了压抑。
焦虑的根源:出生创伤。分离的焦虑,阉割焦虑,
超我的焦虑。
焦虑的种类:客观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
虑。
从焦虑论中引出自我防御机制理论
自我防御机制论
自我防御机制的特点:用于避免和减轻消极的情绪状态;大
多通过对现实的歪曲起作用;在起作用时个体常意识不到。 主要的八种自我防御机制:压抑(最重要最基本,是主动性 的遗忘。有原始压抑和真正压抑之分,对此观点的实证研 究);投射(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移置(对象移置,迁怒 或迁爱)和驱力移置(对象不变情感改变);否认(自欺欺 人,如视恐惧为兴奋);反向作用(物极必反,如爱可通过 攻击讽刺拒绝等表现);认同(视己为人);退行(对象退 行和驱力退行);升华(里比多转向对文化和文明事业的追 求)。
精神分析的分裂
与弗洛伊德的刚愎自用有极大关系:不容许别人对其理论说

第九讲 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的生平 (Freud,Sigmund,1856-1939)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有史
以来因提出划时代思想使人类 自我形象受到重大冲击的人物 之一。 犹太家庭出生,母亲为其父的 第三任妻子,他是同母所生8 个兄弟姐妹中的长兄。自小才 华出众,8岁能读莎士比亚著 作。精通7国语言,文学素养 高。多次获诺贝尔奖提名。获 1930年哥德文学奖。
对弗洛伊德的评价
最主要的历史功绩:开创了无意识心理的研
究,比以往的心理学家对人的内心认识更加 深刻。 开拓了心理学学科的建设:性心理学、动力 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 极大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 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
对弗洛伊德的评价
虽然弗洛伊德最初只是一位精神分析学家,但其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