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常成人24h的尿量约(1000〜2000)ml,平均在(1500)ml左右。
尿液的颜色呈(淡黄色或深黄色。
2.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输尿管结石泌尿系统肿瘤结核及感染疾病。
胆红素尿见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疾病。
乳糜尿见于丝虫病疾病。
3.当泌尿系统感染时新鲜尿液发出(氨)臭味。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尿液呈烂苹果气味。
4.膀胱刺激征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
5.女性患者导尿一般插人尿管的长度为4-6)cm;男性患者导尿一般插人尿管的长度为(20-22)c m。
6.人体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某些有害物质大部分通过(肾脏过滤),以尿的形式经肾盂)、(输尿管)流入膀胱贮存。
7.当膀胱高度膨胀时,第一次导尿量不应超过 1000ml,以免导致患者出现血尿和虚脱。
8. 24h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
24h尿量大于(2500 )ml为多尿。
9.尿失禁可分为真性尿失禁假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
10.为女性患者导尿初步消毒的顺序是阴阜大阴唇小阴唇尿道口
11.为女性患者导尿再次消毒的顺序是尿道口小阴唇尿道口
12.留置尿管期间,如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每日摄入水分在2000)ml以上,达到(自然冲洗尿道)目的。
13.尿失禁是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14.下消化道出血粪便为(暗红色血)便;肠套叠、阿米巴痢疾为(果酱样)便;痔疮或肛裂时粪便表面粘有(鲜红色血液);霍乱、副霍乱为白色“米泔水”样便。
15.—般肉食者粪便气味(重),素食者粪便气味(轻)。
严重腹泻患者的粪便呈碱性反应气味极(恶臭);下消化道溃疡、恶性肿瘤患者的粪便气味呈(腐败)臭;上消化道出血粪便呈(腥臭)味;消化不良、乳儿糖类未充分消化粪便气味为(酸败)味。
16.个体进食大量蔬菜时,尿液可呈(.碱性),而进食大量肉类时,尿液可呈(酸性)。
17.慢性痢疾患者进行保留灌肠常采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病患者灌肠应取(右侧)卧位。
18.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粪便常表现为(柏油样)颜色胆道梗阻患者的大便常表现为(白陶土)颜色。
19.肛管排气时肛管插入的深度是(15-18)cm,保留灌肠时肛管插人的深度为(15-20)cm。
20.正常人的粪便为成形软便。
便秘时粪便坚硬,呈(栗子样);消化不良或急性肠炎时可为(稀便或水样便);肠道部分梗阻或直肠狭窄,粪便常呈(扁条形或带状)。
21.肠胀气指胃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
腹泻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频繁排出(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
22.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
23.成人每次灌肠的溶液量为(500 ~ 1000 )ml,小儿(200 -500 )ml。
溶液温度一般为(39 ~41)℃,降温时用(28-32 )℃,中暑时溶液温度为4℃。
24.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液)灌肠;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患者禁用(生理盐水)灌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禁忌(灌肠)
25.为消除或减轻患者肠胀气,行肛管排气,一般保留肛管不超过(20m i n),长时间留置肛管,会降低(肛门括约肌)的反应,甚至导致(肛门括约肌永久性松弛)。
名词解释
1.膀胱刺激征: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
2.尿潴留:指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
3.尿失禁: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4.导尿术:是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人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
5.腹泻: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频繁排出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
6.排便失禁: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的控制而不自主地排便。
7.便秘: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
8.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淸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
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
四、简答题
1.简述对于膀胱高度膨胀且极度虚弱的患者,第-次放尿不得超过1000ml的原因。
对膀胱高度膨胀且虚弱的患者,第-次放尿不超过1000ml。
因为大量放尿可使腹腔内压急剧下降,血液大量滞留在腹腔内,导致血压下降而虚脱;又因为膀胱内压突然降低,导致膀胱黏膜急剧充血,发生血尿。
2.简述留置导尿管术的目的。
答:(1)抢救危重、休克患者时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测量尿比重,以密切现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2)为盆腔手术排空膀胱,使膀胱持续保持空虚,避免术中误伤。
(3)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留置导尿管,便于引流和冲洗,并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促进伤口的愈合。
(4)为尿失禁或会阴部有伤口的患者引流尿液,保持会阴部的淸洁干燥。
(5)为尿失禁患者行膀胱功能训练。
3.列出影响排尿的因素。
心理因素;个人习惯;文化因素;液体和饮食的摄人;气候变化;治疗及检查;疾病;其他因素如妊娠、月经周期、老年人、婴儿。
4.简述引起便秘的原因。
某些器质性病变;排便习惯不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排便时间或活动受限制;强烈的情绪反应;各类直肠肛门手术;某些药物不合理的使用;饮食结构不合理;饮水量不足,滥用缓泻剂、栓剂、灌肠;长期卧床或活动减少等。
5.列出影响排便的因素。
答: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年龄、食物与液体摄人、活动、排便习惯、疾病、药物、治疗和
检查。
6.简述给患者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时的注意事项。
答:(1)妊娠、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禁灌肠。
(2)伤寒患者灌肠时溶液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液面不得超过肛门30cm)。
(3)为肝性脑病患者灌肠时,禁用肥皂水,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患者禁用0. 9%氯化钠溶液灌肠。
(4)准确掌握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液的量。
(5)灌肠时患者如有腹胀或便意时,应嘱患者做深呼吸,以减轻不适。
(6)灌肠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时,应立即停止灌肠并及时与医生联系,采取急救措施。
7.简述留取隐血标本时的注意事项。
答:嘱患者于检查前3天开始禁食肉类、动物血、含铁丰富的药物、食物及绿色蔬菜,以免造成假阳性。
五、论述题
陈女士,40岁,行子宫切除术,术后10h仍未排尿,主诉下腹胀痛难忍,有尿意,但排尿困难,患者烦躁不安。
检査:耻骨联合上方膨隆,可触及一囊性包块,请分析该患者病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如何护理?上述处理无效时,根据医嘱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术
答:(1)该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
(2)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心态,耐心安慰、解释,缓解患者的焦虑不安的心情。
2)安排有利于排尿的环境,如关门窗、屏风遮挡以达到视觉隐蔽,以利患者排尿。
3)调整体位和姿势,使患者处于舒适卧位或术后允许的习惯姿势排尿。
4)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如让患者听流水声,用温水冲洗会阴等。
5)轻轻按摩或热敷下腹部,以放松肌肉,促进排尿。
6)按医嘱针灸或肌内注射其他药物,帮助排尿。
7)仍不能解除尿潴留时,可采用导尿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