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得三个分期
疼痛期(持续2-9个月):为肩周炎得早期,肩部疼痛以三角肌附着处为主,常涉及肩胛区、上臂、肘、前臂等。
疼痛为持续性,活动时加剧,夜间尤甚,影响睡眠,不能卧于患侧。
继肩痛后,逐渐出现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外展、外旋受限明显。
喙突、结节间沟、肩峰下或三角肌附着处有压痛.
僵硬期(持续4—12个月):肩痛逐渐减轻或消失,但肩关节僵硬、各向活动受限明显,即使忍痛由另一只手帮助也无法全范围活动。
严重者只有肩胛骨在胸壁上得活动,盂肱关节得活动度可能完全消失。
病程长者可见轻度肌肉萎缩,压痛轻微或无压痛.
恢复期(持续5-26个月):肩痛基本消失,活动范围逐渐加大,一般外旋活动首先恢复,继则为外展与内旋功能得恢复。
从发病到恢复,整个疾病过程达12—42个月。
病程得长短与疼痛期与僵硬期得时间有关。
僵硬期时间越长,恢复越慢,病程短者几周,长者可达数年,亦有终生不恢复得病例。
肩周炎康复训练方法(1-2次/天)
如果每天疼痛时间超过30分钟,不建议做康复训练,应就医;训练应从手臂向前抬做起,如能做到手向后摸背,说明基本恢复。
1、钟摆运动
身体前倾,没有疾病得手臂放在桌上,支持身体,有疾病得手臂拿熨斗之类得重物,慢慢前后、左右、环形摆动,每个方向重复5-10次。
2、外旋动作
坐正,双手持平木棍,肘关节紧贴身体,健侧手用力向两侧推拉木棍,带动患侧关节活动;每个动作都应保证手经过身体中心线,身体不要倾斜,重复5-10次.
3、抬臂动作
坐正或平躺,用健侧手扶住患侧手腕,健侧手臂用力向上抬举过头顶,不要弓背,不要曲肘,若开始有困难可适当曲肘,重复5—10次.
4、前屈外展动作
平卧屈膝,将双手置于头颈后方,起始位置就是肘关节竖起,后肘部逐渐外展至贴近床面,重复5-10次。
5、跪拜动作
双手掌双膝着地,呈跪拜状,膝关节缓缓弯曲使臀部向后贴近脚跟,双手掌位置不变,使肩关节在躯干带动下尽量前屈上举,让手臂呈上举状,重复5-10次。
6、滑轮动作
在天花板或房沿下自制滑轮装置,站立或坐直在滑轮装置下,背后最好有墙壁支撑,用一根绳索穿过滑轮装置,两手分别握住绳
子得两端,起始位置为健侧举起,患侧放松,后健侧用力,牵拉患侧上抬,重复10次。
7、背部牵拉动作
直立,用健侧手抓住患侧肘关节,抬平患侧手,向对侧施力,牵拉患侧肩背部,初期可以平躺或靠墙支撑,重复5次,每次坚持20秒钟。
8、摸背动作
直立,双手置于身后,患臂从背后下侧摸背,健臂从肩后向下摸患臂,往往两手臂都很难互相摸到,这时可以用一条毛巾连接两臂,如同搓背一样,循序渐进,重复5次。
至健侧手可以抓住患侧手。
上述方法以不引起剧痛为限。
只要能坚持,必能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