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含参考答案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望岳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伟大的“诗圣” __________。

2.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首联写远望泰山、的特点;颔联写近望泰山、的形象;颈联则写凝望泰山云气升腾、薄暮鸟归之景;尾联联想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请简要分析“钟”“割”“小”字好在何处。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6.描绘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9、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10.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

(4分)春望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伟大的“诗圣” __________。

2、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到。

3、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___”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颓垣残壁的惨象,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____________。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4、结合全诗内容,说出试题中的“望”字包含哪几层意思。

5.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6.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什么情景有什么作用7.赏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深”二字的表达效果。

8. 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9.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1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11.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

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12、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13、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石壕吏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伟大的“诗圣” __________。

2.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本诗的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4. 老妇向官吏诉说家中的悲惨遭遇,目的是什么?5.对开头前四句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1句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 .第2句交代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 .第3、4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 .第3、4句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归园田居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着名的“田园诗人” 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志趣、愿望或理想?(主旨、中心思想)3.试描绘“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所展现出的画面。

4.如何理解“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字的含义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5.说说“带月荷锄归”一句的妙处。

6.诗中表现诗人辛勤劳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分)7.下列关于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起得平淡,明白如话,好像一个老农娓娓道来,透露了诗人热爱农村劳动的心情B 、三四两句写一早一晚:早起去锄草,直到黄昏月出后才扛着锄回家。

截取两个片断,将一天劳动的苦辛,从”理荒秽”中可体现出来。

C 、五六两句承上句而来,描绘了道路狭隘、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诗人垦荒南亩劳动的艰辛。

D 、“但使愿无违”是全诗的归结和主旨。

”愿无违”是说诗人不怕劳动的艰辛,不怕露水沾衣只怕朝廷又要他去做官的思虑。

使至塞上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着名的诗人 __________。

2. 分析本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颔联诗人以“”、“”自比,表达了的感情。

4. 从修辞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5.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

6.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直”、“圆”二字的妙处。

7、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

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8.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燕、孤烟、长河、落日为对象,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特,气势博大。

B颔联写途中所见,既是叙事,也是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孤独惆怅的内心情感。

C颈联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

诵读时应该使用急促的节奏,低沉、悲凉的语调,表现劲拔、坚毅之美和苍茫之感。

D尾联写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

语透雄豪,既见军情紧急,又见诗人对战事的关心。

10.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渡荆门送别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仙” __________。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分)3.这首诗前六句着重 ,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情.(2分)4.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5.说说“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中的“下”字好在哪里。

6.“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登岳阳楼(其一)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着名的诗人 __________。

2.诗歌以“”和“”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2分)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一句所展示的画面。

5.谈谈你对“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的理解。

6.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

C.“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

7.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是全诗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

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最后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B、诗的颈联以含蓄的方式,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

C、这首诗通过登楼所见,抒发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破败、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读之让人感慨万分。

D、与杜甫的《春望》《石壕吏》等诗相比较,能看出此诗的老杜风格。

诗人在模仿的同时,又富于变化,布控精巧、情思绵绵,自成一格。

长歌行一、默写二、练习1.从写法上看,这首诗有什么特点告诉人们什么道理2.体会“老大徒伤悲”中“徒”的妙处。

3.本诗劝勉珍惜青春,积极进取,不要老来空自悲叹。

苏轼却在他的《浣溪沙》中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联想人生也可以老当益壮,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举例说明。

4.如何理解“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一句。

5.请再写出一句劝勉人们珍惜时光的名句。

野望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着名的诗人 __________。

2.发挥你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再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景象。

3.本诗寓情于景,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本诗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图景?5.体会“欲何依”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6.分析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早寒江上有怀一、默写二、练习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着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__________。

2.这是一首抒情诗。

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

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