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贸会计方向班《财政学》考核题型说明及练习题题型说明:一、名词解释题:准确叙述概念内涵;5题,每题5分,共25分二、计算说明题:根据相关原理展开计算过程,并对结果予以必要说明;1题,10分三、简述题:准确理解题意,抓住要点,各点应有简要叙述;4题,每题分值不同,共45分四、论述题:准确理解论题,把握要点,各点应有规范的理论表述,论述应注意条理性并应适当结合实际;1题,20分考核依据:教材、授课纲要复习方法:研习教材、授课纲要,网络搜索,教师问询考核形式:闭卷答卷时间:100分钟考核时间:2013年6月21日下午2:30-4:10考核地点:文B213重要提示:1、开考前10分钟到达考场。
2、严禁携带与本课程有关的任何形式材料进入考场。
练习题:一、名词解释题1、公共需求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具有不可分割性的共同利益的需求。
诸如社会公共秩序、防治水旱灾害、环保、国防安全等等。
这种需求不是个别需求简单累加的总和。
我们把一般的社会共同需要暂称为“公共需求”。
2、公共选择指国家、地区或社区,由辖区公民采取辩论、协商、投票等形式,决定所属公共物品的分配、使用、转让等处置方式的行为。
3、公共产品;4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如教育、政府兴建的公园、拥挤的公路等都属于准公共产品。
对于准公共产品的供给,在理论上应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
5、购买支出是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6、转移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不相应地获得商品和劳务。
是指预7出。
8、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
9、政府采购;10的一种补偿。
主要是在一定时期内对生产或经营某些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的企业或因提高商品11、瓦格纳法则;12、税收原则;13、财政收入;14、征税成本是指税务部门在行使征税权、组织税收收入过程中所花费的各种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15、税收负担;16171819、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
20、税源从广义上说,税源归根到底是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创造的国民收入。
就是说税收来源于经济,离开经济的发展,税收即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但从狭义上说,税源则指各个税种确定的课税对象。
从归宿上说,税源即税收的最终来源,即税收的最终归宿。
21、划,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达到减轻或解除税负的目的。
22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的征税对象所引起的征税对象级距的变化而最后适用的税率。
2324、税收饶让亦称"虚拟抵免"和"饶让抵免"。
指居住国政府对其居民在国外得到减免税优惠的那一部分,视同已经缴纳,同样给予税收抵免待遇不再按居住国税法规定的税率予以补征。
25、税收前转;26、宏观税负;27、微观税负;28、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二、计算说明题1、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设定具体案例)。
2、国际税收抵免法的运用计算(设定具体案例)。
三、简述题1、财政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经济条件:大量剩余产品的出现。
政治条件:国家产生。
2、简述财政的基本特征?3、简述财政活动的分配主体。
4、财政如何干预经济活动的外部性?1.征税针对负外部性,由政府向引起负外部性的生产者征税。
2.补贴针对正外部性,由政府向引起正外部性的生产者给予补贴。
3.企业合并通过将外部经济的企业与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合并为一个企业的方式,可以消除不利的外部影响。
5.其他用立法和行政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5点。
5、简析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决定作用。
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但生产技术水平是内含于经济发展水平之中的,因为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总是与一定的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是以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为支柱。
所以,对生产技术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分析,事实上是对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财政收入规模的研究的深化。
简单地说,生产技术水平是指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又可称之为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进步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技术进步越快,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也较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可靠的保障;二是技术进步可以降低物耗比例,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从产品价值构成看就是产品附加值。
因此,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首要的有效途径,在我国更是如此。
6、简述税收的性质及其特点。
7、简述税负转嫁的条件。
价格可以自由变动这是必要条件,因为税负转嫁是通过价格变动实现的。
在此前提条件下,纳税人是否进行税负转嫁和税负转嫁的程度还受以下因素的制约。
(1)课税对象的性质: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
(2)商品的供求弹性: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供给弹性较小、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的课税不易转嫁。
(3)课税范围的大小: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难以转嫁。
(4)生产者的谋求利润目标对税负转嫁的关系:企业经营都以谋求尽可能多的利润为活动目标。
税负转嫁显然也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
但是,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两者也会发生矛盾。
8、逃税与税负转嫁有何区别?逃税,是指纳税人故意或无意采用非法手段减轻税负的行为,包括隐匿收入、虚开或不开相关发票、虚增可扣除的成本费用等方式逃避税收9、为什么税收是世界各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是由公共产品的属性和税收自身的提点决定的。
10、各国制定税收制度的核心原则是什么?公平原则。
11、当前我国税制的“营改增”活动有何积极意义?12、简述跨国所得产生重复征税的原因?国际重复征税的产生,是有关国家所主张的税收管辖权在纳税人的跨国所得或财产价值上发生重叠冲突的结果。
国家税收管辖权之间的冲突,具体分析而言,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1.居民税收管辖权与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之间的冲突。
2.两个国家的居民税收管辖权之间的冲突。
3.两个国家的来源地税收管辖权之间的冲突。
13、简述税收饶让的作用。
14、按经济性质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有何经济学分析意义?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分类意义(1)便于考察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A 购买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①直接影响社会的资源配置状况②直接影响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关系。
B转移性支出对经济的影响①直接影响社会的收入分配状况。
②间接影响社会的资源配置和总供求的平衡状况。
可以了解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越大,政府配置资源的规模就越大,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越大;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
15、在购买性支出中,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有何不同?①定义不同。
②作用不同。
购买性支出基本上反映了社会资源和要素中由政府16、简述税收支出的作用。
17、为什么说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更能反映财政活动的实际情况?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常常被人们看作为衡量财政集中程度的指标。
财政支出,无论取何种形式,无一例外地都表现为财政对GDP的实际使用和支配的规模。
(2)财政收入反映的是财政参与GDP分配过程的活动,财政支出反映的是财政在GDP 使用过程的活动。
财政支出通过它的规模和结构实现资源的配置,直接影响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结构。
(3)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都体现了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但后者更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能力。
18、简述财政支出的棘轮效应。
棘轮效应,又称制轮作用,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
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
这种习惯效应,使消费取决于相对收入,即相对于自己过去的高峰收入。
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于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四、论述题1、试论税收的理论依据。
2、试论“瓦格纳现象”的内在必然性。
3、试论财政支出增长的梯度增长理论与瓦格纳法则的异同。
4、试论“国家分配论”与“公共经济论”的本质区别。
国家分配论的核心在于分析与探讨财政活动的本质,是本质论;而公共财政论着重在于界定财政活动的范畴,并揭示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运行过程,是现象论。
家学说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财政活动体现的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场的环境之中,加上受到客观的经济基础理论背景的影响,决定它所分析和解决的是直接面向西方市场经济这一经济背景下的财政活动如何进行运作的问题,并没有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史中财政活动的内在规律作出概括和总结。
因此从理论研究的深度看,公共财政论所涉及的仅仅是西方国家财政特殊,对财政活动的分析只停留于表层;而国家分配论则涉及财政一般,对财政活动的分析触及到了它的最深层次,揭示出财政活动的内在、本质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