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的概念及其理解概念:财政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从事的以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财政体现着特定的分配关系。
●财政主体、客体、财政分配的目的主体:国家或政府客体:一部分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财政分配的目的:满足社会共同需要,弥补市场缺陷。
●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的理解如某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这种资源配置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如某种资源配置状态,再经过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没变坏,那么调整后的状态优于调整前,这一过程被称为帕累托改进。
●公共产品、混合物品概念、特征、提供方式、包括哪些?概念: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特征:非竞争性,非排斥性提供方式:一般采用公共提供的方式进行消费●市场失灵及其表现、政府失灵及其原因1)市场失灵的含义:现存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领域、收入分配领域和经济稳定领域都存在着某些失效的地方,致使其运行结果不尽人意。
表现:公共产品困境,外部效应,分配不公,垄断,经济运行不稳,信息不对称2)政府失灵的含义:政府由于对非公共物品市场的不当干预而最终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市场秩序紊乱,或由于对公共物品配置的非公开、非公平和非公正行为,而最终导致政府形象与信誉丧失的现象。
原因:信息的有限性,对私人市场反应控制能力有限,官僚主义,公共决策中的经济人行为,公共决策程序的缺陷●公共产品的非排斥性?源于哪2方面因素?1)公共产品的非排斥性是指公共物品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利益不能被某一个消费者独享,即一个人享用某种公共物品,并不排斥其他人享用。
2)因素P29:(1)某些公共物品经技术处理可以具有排斥性,但这样做的成本太高,远远超出排斥后带来的好处,在经济上可不行;(2)公共物品的非排斥性意味着有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
●财政三大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2.收入分配职能;3.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公平的衡量:吉尼系数、贫困指数①概念、优缺点②洛伦兹曲线③关于结果公平的几种观点1)概念:基尼系数:利用洛伦兹曲线计算反应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贫困指数:指处于贫困线一下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2)洛伦兹曲线:是用来描述一国财富和收入分配性质的一种曲线P193)结果公平的观点: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平均主义,折衷主义P18●财政支出的分类一、按支出用途分类静态(价值构成):补偿性、积累性、消费性支出;动态(社会再生产角度):投资性和消费性支出;二、按国家职能(按费用类别)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三、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总体趋势:一般呈增长趋势。
绝对额增长尤为突出。
●瓦格纳法则、梯度渐进增长理论1)瓦格纳法则——“政府活动扩张法则”代表人物:阿道夫·.瓦格纳2)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对公共支出增长作了经典分析。
代表人物:皮考克和魏斯曼●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定价法(平均成本定价、负荷定价法、二部定价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含义: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方案,计算出每个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预期效益的现值,通过分析比较,从中选择出最优的项目作为政府投资项目的一种方法。
运用范围:适用对象主要是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支出项目。
原因:其成本和效益可用货币指标来衡量.2最低费用选择法:含义:针对财政支出项目提出若干种达到目的的方案,计算每个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在逐个对备选方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选出最佳方案的一种方法。
适用范围:行政管理、国防支出、文化卫生等支出的效益评价。
3.公共定价法(平均成本定价、负荷定价法、二部定价法)含义:针对由政府提供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市场性物品”运用商品买卖的原理,实行收费使用,以使公共物品得到最节约、最有效的使用,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一种方法。
●要知道每种定价法用在什么领域P73平均成本定价法:邮电部门邮寄信件二部定价法:电力、城市煤气、自来水、电话等自然垄断行业负荷定价法:电话、火车票、电、自来水、煤气等,根据不同时间段的需要制定不同价格●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社会性因素●购买性支出的概念、包括哪些?购买性支出是政府用于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商品和劳务支出以及进行公共投资所需的支出,遵循着等价交换的原则。
●公共投资性支出和社会消费性支出各包括哪些内容?●政府投资的特点、投资的范围特点:追求宏观效益,有能力大规模投资和长期投资,注重社会效益●财政投融资的概念、特点财政投融资是指以实现国家产业政策为特定目标,以政府信誉为基础,运用融资信用和投资信用,形成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投融资机制及其总体运行方式。
●特点:是一种政策性融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计划性+市场机制”相结合管理由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农业财政投资的范围与重点(1)农业基础设施相关--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2)农业科技进步与推广--农业发展的技术基础(3)农户教育与培训●转移性支出的概念转移性支出是政府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它不存在等价交换的问题,其反应的是政府作为中介而使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发生再分配的问题。
●转移性支出包括哪几方面?转移性支出包括:补助支出(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模式(优缺点)1、完全基金制2、现收现付制3、部分基金制(主要以现收现付制为重点)优点:简便易行,开始时费率较低;可避免资金贬值缺点:缺乏长远规划及必要的储备积累,税率不稳定;“代际转嫁”的缺陷●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各层次的地位和各层次包括的内容社会保险是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社会救济是社会保障的原始形式。
主要包括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户”救济、灾民救济。
社会福利的目的是改善公民生活状况。
主要包括社会福利事业、残疾人劳动就业和社区服务等。
社会优抚是属于国家或政府补助行为。
主要包括对退伍军人的就业安置、对现役军人及家属的优抚、对烈属的抚恤、对军人退休生活的保障等。
●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问题:1、企业负担2、难以解决就业问题3、社会保障制度没有法制化4、现收现付制难以应付人口老龄化问题改革:1、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 2.、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3、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4、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建立●财政补贴的分类。
按补贴的环节分类:生产环节的补贴,流通环节的补贴,消费环节的补贴按财政补贴的内容分类:实物补贴,现金补贴按补贴的透明度分类:明补-目前主要形式,暗补-导致价格扭曲●财政收入的形式、分类;1)形式:无偿形式,有偿形式,补偿形式2)分类:a.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财政收入价值构成,财政收入部门构成,财政收入所有制构成b.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税收收入,非税收入c.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利润上缴(企业收入),财政性收费,罚没收入,租金收入,基金收入,债务收入,税收●非税收入包括哪些国有企业收入,事业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与财政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二)政府职能范围(三)具体的分配体制和分配制度(四)价格因素●名义财政收入与实际财政收入的关系。
●国际重复征税概念、特点。
概念: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对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同一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或税源同时征收相同或类似的税收。
●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的方法(计算税额)。
P228●什么是税收饶让税收饶让:居住国政府对其纳税人在非居住国得到减免的那一部分所得税同样给予税收抵免待遇,不再按本国税法规定的税率补征●国际税收的概念及其特点概念:国与国之间的一切税务关系。
特点:国际税收以国家税收为基础和前提,不能脱离国家税收而单独存在国际税收凭借的是国际税收的准则惯例和国际税收协定国际税收反映的是国家之间的权益分配关系,而不是征税人与纳税人之间的征纳关系国际税收没有具体独立的税种,不是一种具体的课征形式●国际重复征税与国际重叠征税的区别●国债概念、与公债的区别;国债概念:指中央政府按照有借有还原则从国内外筹集财政资金时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与公债的区别:国债:中央政府代表国家举借的债务。
公债:包括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和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在内的所有政府债券。
国债+地方政府债=公债●国债的三性与税收的三性区别、国债功能1)区别:国债的三性:(1)自愿性;(2)有偿性;(3)灵活性税收的三性:(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2)国债功能:(一)弥补财政赤字(二)筹集建设资金(三)调节经济●公债发行的方式、还本方式、付息方式●国债主要分类(1)按券面形式分为:1.无记名国债2.凭证式国债3.记账式国债(2)按偿还期分为:1.短期国债;2.中期国债;3.长期国债和永久国债(3)以债券的流动性为标准分为:1.可转让国债;2.不可转让国债(4)以国债付息方式为标准分为:1.附息国债;2.零息国债(5)按是否有特定用途分为:1.普通国债;2特别国债●政府预算概念、国家预算的原则概念:政府预算是国家及其财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个新范畴,是经立法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原则:1.公开性原则;2.可靠性原则;3.法律性原则;4.统一性原则;5.年度性原则●政府预算的组成、过程、审批机构1)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明确规定,政府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相应设立中央;省、市、县、乡镇五级预算。
2)过程: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3)审批机构:国家立法机构●预算分类:P2651,已政府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政府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复式预算;2,以预算内容上的差别为依据,政府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零基预算3,经常预算、资本预算●关于分税制的基本知识1)含义:在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种预算管理体制。
2)基本内容:分税;分权;分征;分管。
3)作用:(1)有利于理顺规范各级政府财政分配关系;(2)有利于调动双方积性。
●预算外资金特点。
特点:1专用性2.分散性3.法定性●预算法实施的时间\预算管理体制时间:1995年1月1日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各级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
●财政平衡的概念及其理解1.概念:指国家预算收支在量上的对比关系。
有三种结果:一是收大于支,有结余;二是支大于收,有逆差,即赤字;三是收支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