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专题三、地球上的大气(一)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考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却至关重要。
1.(2011上海地理,15)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A.降低大气温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答案】B【解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生物起到保护作用,B项正确。
2.(2011上海地理,16)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答案】C【解析】氧层破坏比较严重的地方在地球的“三极”上,即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和青藏高原的上空,而最为严重的地方是南极附近上空,C项正确。
【考点2】热力环流及其应用【考点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下图是某一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
读图回答下题。
1.(2011 ,5)图中M地的风向是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答案】C【解析】图中M地东侧气压低于西侧的气压,风从高压向低压吹,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即形成西北风,C项正确。
图3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
读图完成下题。
2.(2011 ,10)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答案】C【解析】读图发现有经线0°、90°、180°,结合陆地形状可以判定此图从北极上空俯视、中心为北极点,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再读出①地气压为1020hpa,①地风向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东,地转偏向力向右(向南),合力方向为东南,风向为西北风,C项正确。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读图完成3—4题。
3.(2011,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答案】D【解析】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所以西侧空气密度大于东侧,从垂直方向看甲地空气温度垂直递减率最大,空气最不稳定,而丙处则最稳定,D项正确。
4.(2011全国大纲卷,10)正午前后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答案】B【解析】正午前后即12时,此时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已行至乙地上空,甲地温度降低、乙处空气对流活跃、丙处大气比较稳定,由于北半球自西向东运动,地转偏向力向右,所以甲地出现偏北风,B项正确。
(二)气压带和风带【考点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和分布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根据材料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图9),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1.(2011 ,40(2))这三个国家南部沿海地区冬季受西风控制,夏季受控制,地带性植被是。
【答案】副热带高气压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解析】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三个国家南部位于地中海沿岸,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形成自然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考点2】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图11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表2为图11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
完成下列问题。
1.(2011 ,36(2))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表2【解析】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为北美洲五大湖地区,雪带主要分布在湖泊的东岸或南岸;北美洲五大湖地区,冬季来自北冰洋上空的冷空气流毫无阻挡的长驱南下,受湖泊较暖热力作用,气流上升形成降雪。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2011年,13(1))Y市所在地每年一月盛行___风,该盛行风对当地气候的形成有何影响?【答案】偏西(西南;西);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形成了丰富的降水;气流源自海洋,使当地增温。
【解析】读图可知,图示Y市所在地为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地处地中海沿岸,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一月份由于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南移,该地区受盛行西风影响,由海洋吹向陆地,可以带来较多的雨水并增加沿岸气温。
3.(2011基本能力,2)气候对自然景观影响颇多,“气候”与“天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下列选项描述气候的是A.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B.云南冬无严寒,夏无酷暑C.今晨寒风凛冽,气温骤降D.昨日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答案】B【解析】天气是指相对快速的冷热改变或是暂时的冷热条件。
气候则是指一般情况下具有的天气状况或长期存在的主要天气状况。
题目中ACD都是表示短时间状况,B是表述长期天气状况,B项正确。
图15为北非简图,图16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
4.(2011 ,27(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的原因。
【答案】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
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信风控制。
【解析】先读气温和降水量图,可以得出甲地去年气温较乙地低、降水全年较乙地丰富,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乙地全年温度较高、降水稀少,结合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可以判断出甲地为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交替控制。
【考点3】气候类型的判读图3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图示意图。
1.(2011 ,6)该流域的气候特点之一是A. 终年炎热B. 冬暖夏凉C. 终年寒冷D. 冬冷夏热【答案】A【解析】读图可知,赞比西河流域主要在南纬10°和南纬20°之间,主要属于热带草原气候,A项正确。
朝鲜半岛的经济发展是东北亚和平稳定的基础之一。
半岛南北差异化的区域发展受到了区域地理要素的影响。
图7反映了朝鲜半岛的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状况,表2是图7所示区域四个代表性城市降水量的年内分配表。
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鲜半岛降水量的总量和时空分布主要特征。
【答案】新义州降水总量和时空分布特征:①大部分地区年降水总量丰富;②降水集中在6~9月;③夏秋季节降水集中程度由北向南减弱(或夏秋季节降水集中程度由南向北增强)。
④降水量自西北向东南增加(或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解析】读表格2可知,新义州6~9 月降水量占全年比重72.9%,最高;根据图7、表2可以发现朝鲜半岛降水量的总量较大,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下的比例小,列举城市的降水量较多;从时间角度看,四个列举城市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从空间角度看,朝鲜半岛降水量的分布具有明显规律,有东南先西北方位减少的宏观趋势。
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
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
图6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3.(2011,36(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
【答案】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解析】读图7可知,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5℃);全年降水量大(达2000毫米以上),且各月降水较均匀,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表1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
读表回答4—6题。
A. ①——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B. ②——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C. ③——大兴安岭西侧D. ④——西经130度附近【答案】D【解析】读表格1可知,①地气温高为七月在北半球,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澳大利亚在南半球;②地气温高为七月在北半球,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亚欧大陆桥西端附近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地气温高为七月在北半球,全年温和降水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大兴安岭西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④地气温高为七月在北半球,全年温和降水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北纬54°17′度、西经130度附近为北美洲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D项正确。
5.(2011 ,8)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A.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B. 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C. 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D. 受暖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答案】A【解析】④地气温高为七月在北半球,全年温和降水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北纬54°17′度、西经130度附近为北美洲西海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受科迪勒拉山脉或海岸山脉的影响,盛行西风带来的丰沛雨水在地形的影响下形成典型的地形雨,所以该地区降水较其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多。
A项正确。
6.(2011 ,9)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事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B. 两地自然带均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 ③地较②地更容易发生旱灾D. ②地较③地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答案】B【解析】②地气温高为七月在北半球,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秦岭淮河以北,自然带为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旱涝灾害频繁;③地气温高为七月在北半球,全年温和降水均匀,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自然带为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更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B项正确。
7.(2011,38)下列A、B、C、D四幅“一年中气温变化曲线和各月降水量柱状图”中,表示南非南端气候状况的是图,当地季多雨。
【答案】C 冬【解析】据所学气候方面知识,南非南端纬度位置约为南纬34°,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月均温高温为1月,结合图C项正确。
亚洲某地,位于45°E、20°N,该地所在国家有着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回答下题。
8.(2011地理,12)该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稀树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两条纬线为北回归线(图中虚线)、北纬30°,从左向右(自西向东)三条经线分别为东经60°、东经90°、东经120°,所以某地45°E、20°N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中南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C项正确。
乍得湖地处撒哈拉沙漠南缘,水位常随季节变化,湖面伸缩性很大。
乍得湖是一个国际湖泊,有3000多万人靠乍得湖为生。
随着人口不断增长,沿湖国家不仅利用湖区发展渔业、利用湖滨草原发展畜牧业,而且在湖滨地带大规模开辟农田,引水灌溉,建立粮食生产基地。
为了在干旱环境下获取更多的水源,一些国家甚至在水源河上建坝截水。
然而,在他们过度利用乍得湖的同时,生态与环境问题也同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