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PPT课件
四、如何评价戊戌变法?
1、积极影响:倡导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2、历史启示:和平改良之路在中国行不通。
(知识结构) 背景
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时局形势: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深重 早期维新思想的宣传 思想准备 严复翻译介绍进化论 维新派
(知识结 构)戊戌 变法
戊 戌 变 法
4、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具有群体性的觉醒。 谭嗣同:“经此创痛巨深,乃 摒弃一切,专精至思”。研习西学, 5、公车上书的影响 探求变法。 新科状元张謇:“抱为中国伸 眉书生吐气之志愿”,弃官厂, 虽然遭到顽固派的阻挠,但激起 “实业救国”。 朝野上下强烈的社会反响。拉开了维 名门之家的曾朴:“一腔热血, 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满腹牢骚”,辞官到上海办报刊、 写小说。
第7课 戊戌变法
1898年
三个阶段:萌发于早期维新思想;
公车上书拉开序幕;
百日维新进入高潮。
一、“公车上书”具备的基础与直接原因
1、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2、时局形势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深重。 3、思想基础 早期的维新思想宣传。严复翻译介绍进化论
中国近代第一位驻英法公使郭嵩焘认为: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 度、法学和经济学,而不是军事,才是一个良好政府和繁荣国家的基石。 外国人利用出版报纸和杂志的特权,林乐知在上海创办《万国公报》, 特别是李提摩太,全身心投入制度变革的事业……。康有为的很多改革 思想即来自于传教士。 1891年,康有为开办了万木草堂,18岁神童梁启超听康有为讲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观察下列图片,主要反映什么历史事件,归纳图片的“主题”?
宣扬西学, 变法图存。
二、公车上书以后,为什么能形成维新变法运动 高潮的局面?
1、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唤醒了近代中国人。 2、北京、上海、长沙等地学会、报刊、学堂宣扬“变法图存”。 3、严复译著《天演论》的进化论,呼吁自强保种。
4、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5、康有为八次上书,震动年轻有抱负的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 诏。
三、高潮到来——百日维新(1898年)
1、主要内容 (100多道诏令)
政治上:开放民主 经济上:提倡实业 军事上:编练新军 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
2、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
领导
(代表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等) 公车上书
拉开序幕:
宣传鼓动:
过程 进入高潮: 最终失败: 积极作用:
组织学会、发行报刊、创办学堂
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 宣传西方进步学说,冲击旧思想、旧文化
影响
历史启示: 和平改良之路在中国走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