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人行地下通道施工设计方案

某人行地下通道施工设计方案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2)三、施工进度计划 (2)四、施工案综述 (2)五、主要工程项目施工工艺技术 (2)5.1基槽开挖 (2)5.1.1开挖施工准备 (2)5.1.2基槽开挖工艺流程 (2)5.1.3施工法 (2)5.2垫层施工 (2)5.3钢筋混凝土工程 (2)5.3.1钢筋工程 (2)5.3.2 模板工程 (2)5.3.3 脚手架工程 (2)5.3.3 混凝土工程 (2)5.4防水工程 (2)5.4.1防水涂料(2道沥青)施工 (2)5.4.2防水板施工 (2)5.4.3止水钢片和橡胶止水带的安装 (2)5.5吊顶工程 (2)5.6 M7.5浆砌片 (2)5.7 花岗岩地面工程 (2)5.8 墙面灰白色瓷砖施工 (2)5.8.1工艺流程 (2)5.8.2施工法 (2)5.9排水管道 (2)六、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2)6.1工程质量目标 (2)6.2质量管理体系 (2)6.4质量保证措施 (2)6.4.1技术质量措施 (2)6.4.2质量管理程序 (2)七、冬期施工措施 (2)7.1混凝土入模前保温 (2)7.2混凝土日常养护保温措施 (2)7.3砌体工程保温措施 (2)七、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2)7.1安全保障体系 (2)7.2 安全保证措施 (2)八、环保及文明施工措施 (2)附表1、劳动力需用量计划 (2)附表2、主要材料需用量计划 (2)附表3、机械设备配置计划 (2)人行地下通道工程(KX+xx)施工案一、编制依据1、xx工程施工第一合同段施工合同及招标、投标文件;2、xx人行地下通道工程(Kx+xx)施工图设计;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50108-2008)4、《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CJJ1-2008)5、《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CJJ 2-2008)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JTG/TF50-2011)7、本工地具体情况二、工程概况本通道工程线路里程Kx+xx,平面设计呈“Y”型,主通道截面B×H=5.0m ×3.5m,总长90.01m;梯道及坡道宽3m,总长294.37m。

主通道及靠近主通道的梯道为箱型结构,顶、底板、侧墙厚度均为40cm,采用C35混凝土现浇。

梯道坡为度1:2,坡道坡度为1:10。

主通道及梯坡道外施作一圈防水卷材。

装饰装修:主通道地面采用2cm厚花岗岩防滑地砖,通道顶采用白色铝合金扣板吊顶,梯道及通道墙面贴白色墙砖。

主要工程数量见下表。

表1、主要工程数量表三、施工进度计划本工程采用分段施工,流水作业,各分项工程依次排开。

计划工期76天。

详见进度计划横道图(图1)。

四、施工案综述由于通道较长,为了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基坑暴露,通道拟分段施工,分段长度以15~30m为宜,施工顺序由深到浅,即先施工交叉点及相邻段,再向四逐渐展开。

基槽开挖采用人工辅助履带式挖掘机开挖,靠近基底30cm以人工开挖。

钢筋制作采用在加工场加工,运至工作面绑扎的法。

混凝土一般采用商品混凝土,零星混凝土和砂浆现场拌和,边拌边用,所拌砂浆/混凝土必须在4小时用完。

由于处理冬期施工,混凝土中宜加入适量防冻剂,并在现场准备防冻草席或土工布,混凝土终凝完成立即包覆,防止混凝土冻坏。

包覆厚度草席至少2层,土工布3层。

施工工艺流程图详见图2。

xxKx+x人行地下通道图1、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s .... s ..有顶板部分无顶板部分图2、通道工程施工工艺流程图五、主要工程项目施工工艺技术5.1基槽开挖5.1.1开挖施工准备1)土开挖前,将施工区域的地下、地上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2)通道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桩)、标准水平桩及开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3)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并要合理安排开挖顺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4)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5.1.2基槽开挖工艺流程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平均下挖→修边和清底5.1.3施工法5.1.3.1土开挖土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开挖,基底30cm人工开挖。

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立即请设计、地勘、监理、建设单位进行地基验槽,如不需进行地基处理,尽快施作垫层,将基底封闭,减少暴露。

坡度的确定:5.1.3.1.1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础坑(槽)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规定时,可不放坡,不加支撑。

(1)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m。

(2)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1.25m。

(3)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1.5m。

(4)坚硬性粘土:2.0m。

5.1.3.1.2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槽),必须放坡。

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开挖深度5m以各类土的边坡坡度5.1.3.1.3如地质条件好,土(岩)质较均匀,高度在10m以的临时性挖边坡坡度应按表3确定:表3、高度在10m以各类土的挖边坡坡度5.1.3.1.4挖经过不同类别土(岩)层或深度超过10m时,其边坡可做成折线形或台阶形。

5.1.3.1.5修帮和清底。

在距槽底设计标高3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撅,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

同时由两端轴线(中心线)引桩拉通线(用小线或铅丝),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

最后清除槽底土。

5.1.3.2开挖本通道设计开挖量7811m³。

开挖采用机械开挖或爆破开挖。

为了保证基槽边坡平顺,整齐、稳定,有效地控制,确保安全,并能使爆破效果满足防护和机械化开挖填筑作业的要求,拟采取多级台阶分层开挖。

软采用大功率推土机配合松土器松动,并集中成堆,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

次坚、坚采用松动爆破法施工,挖掘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爆破后产生的大块采用挖掘机配合液压破碎锤改小。

(1) 爆破设计①爆破器材爆破采用乳化炸药,要求防水性能好,使用安全,贮藏时注意避免日光照射。

采用塑料导爆管——非电毫秒雷管起爆,为确保炸药能充分传爆,辅以抗水性的导爆索沿炮敷设于药卷上,确保传爆可靠。

采用导火索加8号工业火雷管的火花起爆式或电击枪起爆式。

②爆破参数设计采用潜钻钻眼,径一般为110mm,深3~6m,根据开挖深度分一个或多个台阶进行爆破,边坡采用预裂爆破。

主炮为垂直,边坡预裂与边坡坡率相同。

A.主爆爆破参数设计以炮深度H=3m、次坚为例设计:底板抵抗线Wp=1.1m超钻深度h=(0.1~0.33) Wp,取h=0.2m炮间距a=(1.0~1.5)Wp,取a=1.4m炮排距b=(0.9~1.0)a,取b=1.2m单位用药量(软为0.4、次坚为0.45、坚为0.5)取q=0.45kg/m3,则前排炮单用药量为Q=qWpaH=0.45×1.1×1.4×3=2.08kg,取Q=2kg后排炮单用药量为Q=(1.15~1.3)qWpbH=1.2×0.45×1.1×1.2×3=2.14kg,取为Q=2.2kgB.预裂爆破参数设计钻间距取a=0.4m深H=3.2×1.12(按1:0.5边坡率计)=3.6m线装药密度q`=155~215g/m,取q`=180g/m,则预裂的单装药量为Q=×3.6=648g,取Q=600g。

C.装药与堵塞为克服底部位岩的夹制作用,增强底药包,根据底部岩质及抵抗线大小,在底部加强段的线装药密度可为设计值的1~3倍。

预裂的堵塞长度取为1米(0.8~1.3m)。

D.起爆网路采用塑料导爆管——非电毫秒雷管进行多排微差爆破,当多台阶开挖同时爆破,可采用串联非电毫秒雷管进行台阶微差爆破。

图3、起爆网络示意图5.2垫层施工本工程主通道底板设置20cm厚C15混凝土垫层,踏步底板下设15cm厚水泥砂浆垫层(基础为岩时,可取消该垫层)。

垫层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输送泵入模,平板震推捣器结合插入式震捣器震捣密实。

垫层施工前,需重新检查基底高程和平面位置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规定。

5.3钢筋混凝土工程5.3.1钢筋工程5.3.1.1 钢筋采购及进场检验本工程所用钢筋均采用符合标准的产品,认真执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第一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8)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之规定。

到场钢筋附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单,钢筋进场后由试验室负责按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可使用。

在钢筋使用前,根据工程师要求,提交钢筋的技术文件。

5.3.1.2 钢筋的存放钢筋按照级别、直径、炉号、试验与否分类堆放,已试验合格的钢筋挂白色标牌,尚未试验钢筋挂黄色标牌;已试验不合格钢筋挂红色标牌,并设置单独存放区,及时清退出厂。

钢筋码放处干燥、通风,避免钢筋因潮湿而生锈。

码放时下垫上盖,保证待用钢筋清洁无污染。

5.3.1.3 钢筋的加工钢筋采用集中加工,加工前由施工员绘制下料表,经工号负责人审核无误,报请工程师审批后,交钢筋加工厂进行加工。

钢筋加工前,钢筋厂负责对弯曲的钢筋调直并清除污锈,加工时首先制做样筋,下料结束后,挂蓝色料牌,经项目部质控人员检验合格后,使用专用车辆运至现场使用。

5.3.1.4 钢筋焊接钢筋焊接开始前,焊接工艺及电焊工资格考核经工程师审核,审核合格的电焊工可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焊接操作。

钢筋连接采用双面搭接焊时,焊缝长度不小于5d;单面搭接焊时,焊接长度不小于10d。

直径25mm以上拟采用闪光对焊,然后根据运输条件及图纸要求下料,尽可能减少现场焊接数量。

5.3.1.5 钢筋绑扎安装(1)钢筋绑扎基础钢筋绑扎之前,认真学习图纸。

由钢筋班长与施工员一起依据设计图纸,在垫层混凝土上用墨线弹出每根钢筋位置;侧墙钢筋绑扎前,依据设计图纸,每隔2m左右立起一组竖向钢筋,用粉笔点画出其它筋位置。

钢筋的保护层、间距、定位和设计图及相关规要求一致。

绑扎钢筋的金属丝为20~22号(0.7~0.9)㎜的软铁丝。

图4、主通道钩筋加工图钢筋绑扎时,格按照标示的位置布筋,对号入位。

为防止绑扎过程中及绑扎完毕后,钢筋移位或变形,两层钢筋之间需用钩筋进行连接固定,并按设计焊接成骨架(N1、N2等)。

同时根据设计的加工图布置钩筋进行固定。

钢筋绑扎过程中,如钢筋位置与预留、预埋管位置冲突时,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施工。

钢筋绑扎完成及时约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检查,合格后可浇筑混凝土。

在混凝土浇筑前,保护好已绑扎完毕的钢筋,不在钢筋上踩踏、放置重物;同时不随意改变已验收的钢筋的形状。

(2)垫块制作及使用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不同部位的垫块形状、尺寸,由专人负责集中加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