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数学真题解析120考点汇编 阅读理解题一、选择题1. (2011四川广安,8,3分)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的机器人接受指令“[],A α”(α≥0,0︒<A <180︒)后的行动结果为:在原地顺时针旋转A 后,再向正前方沿直线行走α.若机器人的位置在原点,正前方为y 轴的负半轴,则它完成一次指令[]2,60︒后位置的坐标为( )A .(1,3-)B .(1,3--)C .(3,1--)D .(3,1-)考点:创新题,阅读理解题,解直角三角形 专题:创新题,阅读理解题,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机器人由原点位置按指令[]2,60︒到达点M 的位置,作MN ⊥y 轴于点N ,由题意可知∠MON =60°,OM =2,所以ON =OM ·cos60°=1212⨯=,MN =OM ·sin60°=323⨯=,由于点M 在第三象限,所以该点的坐标为()3,1--.解答: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把该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把求点的坐标转化为求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边的长. 2. (2011广西百色,14,4分)相传古印度一座梵塔圣殿中,铸有一片巨大的黄铜板,之上树立了三米高的宝石柱,其中一根宝石柱上插有中心有孔的64枚大小两两相异的一寸厚的金盘,小盘压着较大的盘子,如图,把这些金盘全部一个一个地从1柱移到3柱上去,移动过程不许以大盘压小盘,不得把盘子放到柱子之外.移动之日,喜马拉雅山将变成一座金山.设h (n )是把n 个盘子从1柱移到3柱过程中移动盘子之最少次数 n =1时,h (1)=1;n =2时,小盘→2柱,大盘→3柱,小柱从2柱→3柱,完成.即h (2)=3;n =3时,小盘→3柱,中盘→2柱,小柱从3柱→2柱.[即用h (2)种方法把中.小两盘移到2柱,大盘3柱;再用h (2)种方法把中.小两盘从2柱3柱,完成;我们没有时间去移64个盘子,但你可由以上移动过程的规律,计算n =6时,h (6)=( )A.11 B.31 C.63 D.127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专题:阅读型;规律型.分析:根据移动方法与规律发现,随着盘子数目的增多,都是分两个阶段移动,用盘子数目减1的移动次数都移动到2柱,然后把最大的盘子移动到3柱,再用同样的次数从2柱移动到3柱,从而完成,然后根据移动次数的数据找出总的规律求解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n=1时,h(1)=1,n=2时,小盘→2柱,大盘→3柱,小柱从2柱→3柱,完成,即h(2)=3=22﹣1;n=3时,小盘→3柱,中盘→2柱,小柱从3柱→2柱,[用h(2)种方法把中.小两盘移到2柱,大盘3柱;再用h(2)种方法把中.小两盘从2柱3柱,完成],h(3)=h(2)×h(2)+1=3×2+1=7=23﹣1,h(4)=h(3)×h(3)+1=7×2+1=15=24﹣1,…以此类推,h(n)=h(n﹣1)×h(n﹣1)+1=2n﹣1,∴h(6)=26﹣1=64﹣1=6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变化的规律问题,根据题目信息,得出移动次数分成两段计数,利用盘子少一个时的移动次数移动到2柱,把最大的盘子移动到3柱,然后再用同样的次数从2柱移动到3柱,从而完成移动过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对阅读并理解题目信息的能力要求比较高.3.(2011•德州,7,3分)一个平面封闭图形内(含边界)任意两点距离的最大值称为该图形的“直径”,封闭图形的周长与直径之比称为图形的“周率”,下面四个平面图形(依次为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圆)的周率从左到右依次记为a1,a2,a3,a4,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a4>a2>a1B、a4>a3>a2C、a1>a2>a3D、a2>a3>a4考点:正多边形和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a,求出等边三角形的周长,即可求出等边三角形的周率a1;设正方形的边长是x,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对角线的长,即可求出周率;设正六边形的边长是b,过F作FQ∥AB交BE于Q,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直径,即可求出正六边形的周率a3;求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即可求出圆的周率,比较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a,则等边三角形的周率a1=3aa=3设正方形的边长是x,由勾股定理得:对角线是2x,则正方形的周率是a22x2≈2.828,设正六边形的边长是b ,过F 作FQ∥AB 交BE 于Q ,得到平行四边形ABQF 和等边三角形EFQ ,直径是b+b=2b , ∴正六边形的周率是a 3=62bb=3, 圆的周率是422ra rππ==, ∴a 4>a 3>a 2.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正多边形与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理解题意并能根据性质进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 (2011四川遂宁,15,4分)阅读下列文字与例题:将一个多项式分组后,可提公因式或运用公式继续分解的方法是分组分解法.例如:(1)am+an+bm+bn=(am+bm )+(an+bn )=m (a+b )+n (a+b )=(a+b )(m+n )(2)x 2﹣y 2﹣2y ﹣1=x 2﹣(y 2+2y+1)=x 2﹣(y+1)2=(x+y+1)(x ﹣y ﹣1)试用上述方法分解因式a 2+2ab+ac+bc+b 2= . 考点:因式分解-分组分解法。
专题:阅读型。
分析:首先进行合理分组,然后运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解答:解:原式=(a 2+2ab+b 2)+(ac+bc )=(a+b )2++c (a+b )=(a+b )(a+b+c ).故答案为(a+b )(a+b+c ).点评:此题考查了因式分解法,要能够熟练运用分组分解法、提公因式法和完全平方公式. 2. (2011北京,12,4分)在右表中,我们把第i 行第j 列的数记为a i ,j (其中i ,j 都是不大于5的正整数),对于表中的每个数a i ,j ,规定如下:当i≥j 时,a i ,j =1;当i <j 时,a i ,j =0.例如:当i=2,j=1时,a i ,j =a 2,1=1.按此规定,a 1,3= 0 ;表中的25个数中,共有 15 个1;计算a 1,1•a i ,1+a 1,2•a i ,2+a 1,3•a i ,3+a 1,4•a i ,4+a 1,5•a i ,5的值为 1 .a 1,1 a 1,2 a 1,3 a 1,4 a 1,5 a 2,1 a 2,2 a 2,3 a 2,4 a 2,5 a 3,1 a 3,2 a 3,3 a 3,4 a 3,5 a 4,1 a 4,2 a 4,3 a 4,4 a 4,5 a 5,1 a 5,2 a 5,3 a 5,4 a 5,5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
分析:由题意当i <j 时,a i ,j =0.当i≥j 时,a i ,j =1;由图表中可以很容易知道等于1的数有15个.解答:解:由题意,很容易发现,从i 与j 之间大小分析:当i <j 时,a i ,j =0.当i≥j 时,a i ,j =1;由图表可知15个1.故填:0;15;1.点评:本题考查了数字的变化,由题意当i <j 时,a i ,j =0.当i≥j 时,a i ,j =1;仔细分析很简单的问题.三、解答题1.(2011广东珠海,20,9分)阅读材料:小明在学习二次根式后,发现一些含根号的式子可以写成另一个式子的平方,如3+22=(1+2)2,善于思考的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索:设a +b 2=(m +n 2)2(其中a 、b 、m 、n 均为正整数),则有a+b 2=m 2+2n 2+2mn 2,∴a = m 2+2n 2,b =2mn .这样小明就找到了一种把部分a +b 2的式子化为平方式的方法.请你仿照小明的方法探索并解决下列问题:(1)当a 、b 、m 、n 均为正整数时,若a +b 3=(m +n 3)2,用含m 、n 的式子分别表示a 、b ,得:a = , b = ;(2)利用所探索的结论,找一组正整数a 、b 、m 、n 填空: + 3=( + 3)2;(3)若a +43=(m +n 3)2,且a 、m 、n 均为正整数,求a 的值.考点:二次根式 阅读理解 规律探究 专题:二次根式 阅读理解 规律探究分析:(1)将 (m +n 2)2展开得m 2+2n 2+2mn 2,因为a +b 3=(m +n 3)2,所以a +b 3= m 2+2n 2+2mn 2,根据恒等可判定a =m 2+3n 2,b =2mn ;(2)根据(1)中a 、b 和m 、n 的关系式,取的值满足a =m 2+3n 2 ,b =2mn 即可.(3)将(m +n 3)2展开,由(1)可知a 、m 、n 满足⎩⎨⎧=+=mnn m a 24322,再利用a 、m 、n 均为正整数,2mn =4,判断出m 、n 的的值,分类讨论,得出a 值.解答:(1)a = m 2+3n 2, b =2mn .(2)4,2,1,1(答案不唯一)(3)根据题意得,⎩⎨⎧=+=mn n m a 24322∵2mn =4,且m 、n 为正整数,∴m =2,n =1或m =1,n =2 ∴a =13或7.点评:】通过阅读,理解式子之间的关系,找到内在的规律,写出关系式,问题可获解决.2. (2010广东佛山,25,8分)阅读材料我们经常通过认识一个事物的局部或其特殊类型,来逐步认识这个事物; 比如我们通过学习两类特殊的四边形,即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继续学习它们的特殊类型如矩形、等腰梯形等)来逐步认识四边形;我们对课本里特殊四边形的学习,一般先学习图形的定义,再探索发现其性质和判定方法,然后通过解决简单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请解决以下问题:如图,我们把满足AB=AD、CB=CD且AB≠BC的四边形ABCD叫做“筝形”;(1)写出筝形的两个性质(定义除外);(2)写出筝形的两个判定方法(定义除外),并选出一个进行证明.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多边形分析(1)根据题意及图示即可得出筝形的性质;(2)根据筝形的性质即可写出判断方法,然后根据题意及图示即可进行证明.解答解:(1)性质1:只有一组对角相等,性质2:只有一条对角线平分对角;(2)判定方法1:只有一条对角线平分对角的四边形是筝形,判定方法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只有一条被平分的四边形是筝形,证明方法1:∵∠BAC=∠DAC,∠BCA=∠DCA,AC=AC,∴△ABC≌△ADC,∴AB=AD,CB=CD,①易知AC⊥BD,又∵∠ABD≠∠CBD,∴∠BAC≠∠CBA,AB≠BC,②由①②知四边形ABCD是筝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题意及图示判断筝形的定义及性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依次进行解答,难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