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余杭区、滨江区、下沙、大江东)2019届九年级中考一模科学考试试题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余杭区、滨江区、下沙、大江东)2019届九年级中考一模科学考试试题

2019年杭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一模联考)(拱墅区、余杭区、滨江区、下沙、大江东等)科学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为庆祝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对相关信息叙述正确的是(D)第1题图A.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gB.铝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一定为13C.碳、铝、硅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D.铝元素和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命题考向: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

解析:相对原子质量为比值,单位是1,不是“g”。

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中子数不确定。

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2.图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第2题图A.物质①和③属于有机物,物质④属于氧化物B.物质③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参加反应的物质①和②的分子个数比为1∶2D.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命题考向:考查模型、物质的分类、分子的构成、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解析:物质①为CO ,为无机物,物质②为H 2,物质③为乙醇(C 2H 5OH),为有机物,物质④为H 2O 。

1个乙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 +4H 2=====一定条件C 2H 5OH +H 2O ,参加反应的CO 和H 2的分子个数比为2∶4=1∶2。

该反应生成物中没有单质,不属于置换反应。

]3.关于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利用和散失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 .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分生区B .植物通过茎中的筛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C .植物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保留在植物体内,参与各项生命活动D .水分散失的“门户”是气孔,主要通过蒸腾作用实现[命题考向:考查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过程。

解析: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部分是根尖的根毛区;植物通过茎中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分;植物吸收的水分约99%是通过蒸腾作用的方式散发出去的。

]4.下列选项不能作为如图任何一个框图内两种生物分类依据的是( A )第4题图A .细胞内是否含DNAB .细胞内是否有叶绿体C .体内有无脊椎骨D .是否有花这一器官[命题考向:考查观察生物、生物的分类。

解析:B 项可作为横框分类依据。

鸽子体内有脊椎骨,草履虫体内没有脊椎骨,所以C 项可作为左侧竖框的分类依据。

金鱼藻有花这一器官,绿藻没有,所以D项可作为右侧竖框的分类依据。

] 5.下列“粘”的现象,与静电有关的是(C)A.湿餐布贴在冰冷的食品表面,可将食品粘住B.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C.在干燥的天气里,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住毛绒D.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不落下[命题考向:考查凝固、分子运动、摩擦起电现象、大气压。

解析:湿餐布贴在冰冷的食品表面,水粘在食品上放热凝固,使餐布与食品粘在一起。

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这是分子引力作用的结果。

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纸片粘在杯口不落下。

]6.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措施,骨髓的捐献者称为供体,接受供体骨髓的病人称为受体,受体做完移植手术后要在无菌隔离区度过一段时间。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B)A.白血病是由于病原体入侵人体引起的传染病B.移植的供体骨髓对受体来说相当于抗原C.移植手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目前预防白血病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注射疫苗[命题考向:考查人类常见疾病、特异性免疫。

解析: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疾病,不属于传染病;移植手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骨髓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7.图甲为小乐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图乙为使用显微镜观察该装片所看到的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第7题图A.图甲所示的部分操作,正确顺序是①③②④B.图甲操作②中,滴在载玻片中央的液体是清水C.若口腔上皮细胞未经染色处理,则观察时应适当调暗视野D.欲将图乙中的细胞a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命题考向:考查制作简单的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

解析:图甲部分操作的正确顺序应为②滴加生理盐水、①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③涂抹均匀、④盖盖玻片。

若②中滴加清水,细胞会吸水膨胀破裂,影响对细胞的观察。

若细胞未经染色处理,细胞核颜色太浅,与细胞质的界线在光线太强时不太明显,将光线适当调暗些,则对比度会增大,这样可以看得清楚些。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要将视野右上角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8.下列曲线表示人体的某项生理过程,相关说法合理的是(B)第8题图A.若甲中x表示健康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则部位①是肾小球B.若乙中y表示血液中氧气含量,则部位②是肺部毛细血管C.若丙中z表示肺容积,则ab段曲线表示吸气过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D.若丁表示在消化道内淀粉、蛋白质、脂肪被消化程度,则物质w在部位③中消化成葡萄糖[命题考向:考查尿的生成和排出、血液循环、人体的呼吸、人体的消化。

解析:葡萄糖在肾单位的肾小管中被重吸收,①是肾小管。

ab段肺容积减小,表示呼气过程,此时肋间外肌舒张、膈肌舒张、肋间内肌收缩。

w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淀粉在③口腔中初步分解,在小肠中消化成葡萄糖。

]9.2018年8月,有史以来飞得最快的航天器“帕克”太阳探测器升空,正式开启人类首次穿越日冕,“触摸”太阳的逐日之旅。

下列有关太阳说法正确的是(C)A.太阳位于银河系中心B.日冕层位于太阳大气的最内层C.太阳黑子是常见的太阳活动之一D.太阳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来自于核裂变[命题考向:考查银河系、太阳、太阳活动的基本类型、核聚变。

解析:太阳只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大气层由内到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来自于热核反应——核聚变。

]10.用图示装置实验,注射器中吸入足量5%的H2O2溶液,广口瓶中放入适量MnO2,烧杯中倒入足量80℃的热水,燃烧匙和烧杯中金属盖内分别放置一小块白磷(白磷的着火点为40℃),塞紧瓶塞,打开止水夹,注入适量5%的H2O2溶液。

通过此实验可验证(A)第10题图A.白磷燃烧需要助燃气体B.白磷的着火点为40℃C.白磷燃烧的产物为P2O5D.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命题考向:考查燃烧的条件、氧气的制取。

解析:塞紧瓶塞,打开止水夹,注入H2O2溶液后,会有气体通入热水中与金属盖上的白磷接触,白磷燃烧;而未有气体通入前,白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燃烧需要助燃气体。

]11.用图示滑轮组,在2s内将物重G为100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0.8m,所用水平拉力F为300N,物体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f为物重G的0.4倍。

在此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D)第11题图A.绳子自由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速度为1.2m/sB.物体受到的拉力为600NC.拉力F的功率为120W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6.7%[命题考向:考查滑轮组、功率、机械效率。

解析:动滑轮处由两股绳子承担,绳子自由端沿水平方向移动的速度v=2v′=2×0.8m2s=0.8m/s;物体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拉力F1=f=0.4G=400N;拉力F的功率P=F v=300N×0.8m/s=240W;有用功为W有用=fs=400N×0.8m=320J,总功为W总=Pt=240W×2s=480J,η=W有用W总×100%≈66.7%。

]12.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轨道是椭圆,因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随季节变化。

在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四个节气中,冬至这天地球离太阳最近,夏至最远,图中①、②为春分或秋分中的某一天。

则有关①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12题图A.①是春分,其公转速度比夏至日时的大B.①是春分,其公转速度比夏至日时的小C.①是秋分,其公转速度比夏至日时的大D.①是秋分,其公转速度比夏至日时的小[命题考向:考查机械能、地球的公转。

解析: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①是春分日,与夏至日相比地球距离太阳近,势能小、动能大,公转速度大。

] 13.20℃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甲所示,升温到50℃时如图乙所示。

NaCl、KNO3在20℃和50℃时的溶解度如表所示,则(D)第13题图温度(℃) 20 50溶解度(g) NaCl 36.0 37.0 KNO331.6 85.5A.图甲烧杯①中的溶液为20℃时NaCl的饱和溶液B.图乙烧杯①中的溶液为50℃时KNO3的饱和溶液C.图甲烧杯①中的溶液和图乙烧杯②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图甲烧杯②中的溶液和图乙烧杯①中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命题考向:考查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20℃时,等质量的NaCl、KNO3溶液加入到等质量的水中,由于KNO3溶解度小于NaCl,因此有固体剩余的是KNO3,图甲烧杯①中是20℃时KNO3的饱和溶液,NaCl和KNO3的质量在31.6~36.0g之间,而50℃时KNO3的溶解度为85.5g,所以图乙烧杯①中是5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四个烧杯中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图甲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质量小于图乙烧杯②中溶解的溶质质量,因此图甲烧杯①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图乙烧杯②中溶质质量分数,图甲烧杯②中溶解的溶质质量等于图乙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质量,图甲烧杯②中溶质质量分数等于图乙烧杯①中溶质质量分数。

] 14.小乐将一个铁块放在木板上,逐渐抬高木板右端至图示位置,发现铁块静止不动,稍用力推铁块后,铁块恰好能自主匀速下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第14题图A.铁块静止时,受到两对平衡力的作用B.铁块从静止到匀速下滑的过程中,铁块运动状态改变C.铁块静止与匀速下滑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等、方向相反D.若铁块下滑时,再抬高木板,铁块下滑的速度保持不变[命题考向:考查二力平衡、受力分析。

解析:当木板水平时,铁块静止,此时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随着木板右端的逐渐抬高,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从零逐渐增大并保持不变,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上;铁块下滑时,处于平衡状态,再抬高木板,铁块会加速下滑,且速度方向改变。

]15.图甲为上海F1赛道示意图,图乙为赛道中的局部路段,为了保障车手的安全,赛道的某些位置需要加设防护设施,图乙中最需要加设防护设施的是(A)第15题图A.M处B.N处C.P处D.Q处[命题考向:考查惯性。

解析:赛车曲线行驶时,有与曲线相切的速度,因此最有可能撞到M处。

]16.小乐按图示操作进行酸和碱反应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C)A.①中NaOH溶液易潮解和变质,需密封保存B.②中酚酞试液变红,其原因是溶液中存在Na+C.③中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D.⑤中浓硫酸的稀释中,甲物质是水[命题考向:考查酸和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