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浅析作者:杜银花赵文华来源:《科技资讯》2020年第19期摘; 要:留守儿童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导正,学习上缺乏督导,心理上缺乏沟通;父母长期在外、监管严重缺失致使其行为失正,三观扭曲。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已逐渐演变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该文从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现状、教育面临的问题和问题的对策研究3个方面入手,旨在对改善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措施进行探索,以期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进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关键词: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对策; 研究中图分类号:G62 ; ; ; ;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7(a)-0241-03Family Education of Left 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DU Yinhua1; ZHAO Wenhua2(1.Huichuan School District, Huichuan Town,Weiyuan County;2.The Second Middle School of Weiyuan County,Dingxi,Gansu Province,748201 China)Abstract: Left-behind children lack care in their lives, lack of guidance in thinking, lack of supervision in learning, and lack of communication in psychology; parents' long-term absence and severe lack of supervision have caused their behaviors to be misaligned, which distorts three views. The family educ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has gradually evolved into a serious social problem.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ree aspects: the education status of left-behind children's families, the problems faced by educ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problems. It aims to explor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urrent family education statu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and then improve Education statu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Key Words: Children left behind; Family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感染性、权威性、专一性和终身性的特点。
良好的家庭教育既能造就杰出的人才也能呵护孩子的心灵世界。
家庭教育是个人成长的培根教育,孩子未成年期既是家庭教育的黃金时期也是影响孩子成长的最关键期。
一旦缺失或错过,无论付出多少努力终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系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也维系着每一个留守儿童家庭未来的发展。
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不容忽视。
因此,动员全社会力量来共同关注、解决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1;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为了改善家庭经济条件,农村家长大多外出务工。
留守儿童基本由(外)祖父母隔代教育或其他亲属委托监护。
隔代教育对孩子养而不教,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欠缺心理、行为上的导正;或溺爱、娇纵,或粗暴冷漠,放任自流。
委托监护人多以安全管理为主、学习监管为辅;若不出安全问题,几乎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和表现。
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致使留守儿童问题频出。
2;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家庭教育是人的培根教育。
健全有效的家庭教育对儿童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与子女的长期分离,引发了诸多家庭教育问题。
2.1 教育职能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个人成长、成才来看,家庭教育必然是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培根教育。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有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作用。
亲子关系作为一种教育因素,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孩子未来的发展。
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其家庭教育角色和教育职能必然会缺失。
2.2 亲子交流欠缺家庭教育在亲情基础上发挥了其陶冶习染的教育作用。
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他们正需要父母的关爱和引导;但其父母远在他乡,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互动都缺乏,及时满足其心理需求就更谈不上了。
长此以往,父母与子女之间必将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使孩子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
2.3 教育方向失正父母长期远离孩子,对遥控管理孩子缺乏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手段。
大多数留守儿童的家长选择用金钱做诱饵,以打骂为主要手段;依据学习成绩来评判子女的学习情况,成绩好则给予金钱和物质奖励,再不合理也要满足;成绩差则一顿打骂,无视孩子成长的困窘与解蔽路径,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毁掉了孩子宝贵的成长转机。
大多农村父母认为农村孩子读书无用。
在子女教育上采取一种短视的实惠观,把家庭利益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致使这种“不上学可以省很多钱;不上学还可以挣很多钱”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腐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严重戕害了孩子学习的原动力。
2.4 负面影响广泛(1)健康与成长方面。
在生活中,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照顾和教育,在成长的关键阶段容易形成不良习惯;生活起居无规律,营养缺乏很容易引起如免疫力差,体能、体质偏低等问题。
(2)学习与认知方面。
当今社会,充斥着种种诱惑,手机低俗内容正在荼毒留守儿童的成长,使其沉溺手机,荒废学业,诱发他们形成了失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心理与品行方面。
一是学习动力不足导致学习差;二是纪律性观念差导致他们在校表现差,违反学校纪律的事层出不穷;三是性格异化,突出表现为攻击型和畏缩型人格。
攻击型人格的特征是动辄吵闹打架,自控能力差,好冲动,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畏缩型人格的特征为情绪冷漠、畏惧、自卑、优柔寡断、害怕与人交往等。
(4)人身安全方面。
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尚不成熟。
如果缺少合理的约束和引导,他们极易受到外界不良诱惑的影响;留守儿童遇到突发事件的自救能力差,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如被迫参与黑恶犯罪、被强奸、拐卖甚至强迫卖淫等)。
针对留守儿童的不法侵害目前正呈上升态势,他们的人身安全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3;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3.1 父母应改变打工方式加强亲子沟通法国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曾忠告父母:“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留守儿童成长缺乏的正是亲情的抚慰与关怀,父母在子女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无人能取代。
唯有来自父母双方的关爱和教育,才有利于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更何况养育子女是父母的必须履行的责任。
若条件许可,在孩子未成年期间父母最好留在家里承担其教育责任。
即便是外出务工,也应尽量留下一方在家照顾孩子,或就近务工。
苏霍姆林斯基曾警告世人:“儿童时代错过的东西,到了少年时期就无法弥补,到了成年时期就更无望了。
”留守儿童父母切莫因外出务工而错过孩子教育的关键期。
理应多抽时间,多向临时监护人和老师了解孩子留守期间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加强亲子间的沟通联系。
用心弥补孩子感情的饥渴,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真情关爱和家庭的温暖。
3.2 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加强心理辅导面对大量留守儿童的农村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父母联系方式、临时监护人情况等建立详尽的档案,积极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和临时监护人加强联系,及时反馈留守儿童的在学校学习情况,协同他们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有条件的学校还应成立心理咨询室,针对留守儿童显性和隐性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对亲子教育缺失的留守儿童给予亲子教育补偿。
为他们排忧解难,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其健康、和谐发展。
3.3 留守儿童应学会自我调节以促进自我成长留守儿童本人应学会自我调节,形成健康的心态;把学习看成是提升自我素质、谋求人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留守儿童本人还应端正学习态度,自立、自强和自信学习,勇于面对和克服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同学友好相处、互帮互助;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创造条件进而促进自我成长。
4; 结语总之,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亟需各个层面的关爱。
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除了培养其良好的情感外,还要注意帮助其纠正、克服不良习惯,使其茁壮成长。
让他们享受到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温暖、社会爱的滋养;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1] 景鲜丽.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問题研究[J].学周刊,2020(18):191-192.[2] 张琼琼.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7):77-78.[3] 康馨月.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2020(8):239-240.[4] 杨进喜.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20(10):40-41.[5] 季彩君.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6] 赵盼.学校参与留守儿童安全保护的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7.[7] 王森.寄养儿童成长处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8] 赵磊磊.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及其社会支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9] 徐鸣.6~12岁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内容的现状调查[D].重庆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