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
建立检定菌管理规程,规范检定菌的管理,为微生物实验的有效性提供前提保证。
二、范围:
适用于检验用菌种购买、接收、传代、保存、使用、销毁等的管理。
三、职责:
1、品质部:微生物检验员负责菌种的申购、接收、保存、分发、确认、传代、使用、销毁等相关工作。
微生物负责监督与核查。
2、供应部:从负责从省药检所购入。
四、内容:
1、定义
标准菌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菌种
代:将活的培养物接种到微生物生长的新鲜培养基中培养,任何形式的转种均被认为是传代1次。
2、申购及接收:
1.2 根据检验品种的需要,由检定菌保管员填写请购单。
内容:菌种名称、编号、购买数量、用途等。
报主管负责人审核批准。
1.3 检定菌保管员收到购得的菌种后,核对无误后方可登记入库,并填写菌种接收记录。
内容:菌种名称、编号、来源、购买日期等。
3、保存:
3.1工作用菌种的保存
3.1.1工作用菌种采用低温斜面保存法。
将菌种接到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种生长充分后,转至0-4℃冰箱保存。
保存时间根据菌种种类不同:细菌一个月;芽孢及霉菌3个月
3.2传代用菌种的保存
3.2.1传代用菌种采用液体石蜡保存法
3.2.1.1无菌液体石蜡的制备:采用化学纯液体石蜡,将液体石蜡分装加塞,用牛皮纸包好,121℃灭菌30分钟,置40℃电热鼓风干燥箱中蒸发水分,备用。
3.2.1.2无菌液体石蜡管的制备:将菌种接种于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培养结束后,在生物安全柜内用无菌吸管吸取上述无菌液体石蜡至培养好的菌种管内,并使石蜡高出菌层表面1㎝使菌与空气隔绝,并将试管加上试管塞,用牛皮纸包好,置于0-4℃冰箱中保存。
此保存法保存时间为一年
4、使用与发放
4.1微生物检验人员根据检验需要,需到菌种保管员处领取工作用菌种或传代用菌种,同
时填写台账
4.2 检定菌由保管员负责发放,并做好记录。
4.3 所有发放的检定菌应是培养后健康、生命力强、无变异的菌种。
5、传代:
5.1标准菌株的复苏、确认、传代
5.1.1标准菌株的复苏
5.1.1.1把标准菌株管、灭菌毛细滴管1ml、双碟、镊子、胰酪大豆胨液体或沙氏葡萄糖
液体数支,移入阳性对照室的生物安全柜。
5.1.1.2将冻干菌种管外壁用75%酒精擦拭,放双碟内待干。
点燃酒精灯,将标准菌种管
的封口端在火焰上烧灼红热,用灭菌毛细滴管吸取胰酪大豆胨液体或沙氏葡萄糖液体滴在灼热的冻干菌种管封口端,使骤冷而炸裂。
5.1.1.3取灭菌镊子在火焰旁,将炸裂的管口打开,放入灭菌双碟内,再取一支灭菌毛细
滴管,在火焰旁吸取胰酪大豆胨液体或沙氏葡萄糖液体少许,加至菌种管底部,将冻干菌块搅动促使溶解,随即吸出管内菌液,接种至胰酪大豆胨液体或沙氏葡萄糖液体中,并根据不同菌种类型而将其培养与相宜的温度与时间,其中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30-35℃培养18-24小时;白色念珠菌20-25℃培养2-3天;黑曲霉20-25℃培养5-7天。
最后将毛细管和灭菌吸管121℃灭活30分钟。
5.1.1.4取出培养物,仔细观察液体培养基是否混浊,浑浊说明菌种复活生长良好;若不
浑浊,将其作为无活菌生长的培养物丢弃,丢弃之前121℃灭活30分钟。
5.1.2标准菌种的传代
5.1.2.1按菌种说明书复溶菌粉,转种与适宜的增菌培养基内,称第一代(G1),复壮后
转接至平板上,并在适当温度下培养适当时间,分离单个纯菌落,此为第二代(G2)。
5.1.2.2菌种确认后,挑取平板上纯菌落划线于适宜的斜面琼脂培养基上,在适当温度下
培养适当时间,一部分用液体石蜡封存,置0-4℃冰箱保存,作为传代菌种,此为第三代(G3); 剩下的置0-4℃冰箱保存作为工作用菌种,此为第三代(W3)。
5.1.2.3取一支0-4℃冰箱保存的(G3)转种于斜面培养基上,并在适当温度下培养适当
时间,一部分用液体石蜡封存,置0-4℃冰箱保存,作为传代菌种,此为第三代(G4);
剩下的置0-4℃冰箱保存作为工作用菌种,此为第三代(W4)。
5.1.2.4将传代后的(G3)菌种经高温灭活后丢弃
5.1.2.5按上述步骤操作,直至G4转为W5为止,需重新开启菌种冷冻干燥管,重复上述
方法操作。
6、编号
6.1 用A-D-Xn-N格式表示
如W20070506-X3-4则表示2007年05月06日传代的某菌种的第4支第3代工作菌种。
(注明:X表示菌种代码,详见下表)
7、菌种保管
7.1检定菌需专人双锁保管。
7.2所保管的菌种不能随意转让给其它单位和个人,需要时应有单位证明和批准手续方可供应。
8、定期检查
8.1 保存期菌种的新陈代谢处于最低水平,易发生变异和死亡,必须对保藏期菌种定期检查。
8.2 每周检查菌种的保存情况,菌种管的棉塞是否松动、生霉;检查菌种外观及干燥状态、菌种有无异常情况(包括变异、染菌等)、保存温度等,并详细记录。
9、销毁:
9.1有下列情况的菌种或培养物或被污染的器具等,必须用121℃,灭活30分钟。
将灭
菌过的菌种待基质凝固后装入塑胶袋中,用75%酒精喷烧消毒,再置入贮存可燃烧的废物处理桶中。
9.1.1新一代菌种制备成功后的上一代菌种
9.1.2使用完后的菌种和带有标准菌种的器具和培养物
9.1.3超过有效期的菌种
9.1.4凡被污染、变异、可疑等异常情况的菌种
9.1.5其它应废弃的菌种
9.2 当保存的菌种中,经证明有变异或染有其它杂菌类、失活或因其它原因无保存价值
时,应进行监督销毁。
经121℃,30分钟的高温灭菌。
9.3菌种销毁应有复核人,并详细记录,内容包括:日期、菌种名称、菌种编号、销毁数量、销毁原因、销毁方式、销毁人、复核人等。
五、参考文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六、相关文件:
N/A
七、相关记录:
XYK/REC-QC031菌种接收录
XYK/REC-QC032菌种传代记录
XYK/REC-QC033菌种保存检查记录
XYK/REC-QC034菌种发放领用记录
XYK/REC-QC035菌落数检查记录
XYK/REC-QC036菌悬液制备和使用记录
XYK/REC-QC038菌种、培养基、菌悬液销毁记录
八、变更记录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