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第十章-半导体的光学性质和光电_...
2第十章-半导体的光学性质和光电_...
子带间的跃迁
电子在价带或导带中子带(sub-band)之间的 跃迁。在这种情况下,吸收曲线有明显的精细 结构,而不同于由自由载流子吸收系数随波长 单调增加的变化规律。 多半导体的价带在价带顶附近由三个子带组成, 不同子带间可以发生三种引起光吸收的跃迁过 程。 (a)从轻空穴带到重空穴带的跃迁 (b)从分裂的带到重空穴带的跃迁 (c)从分裂的带到轻空穴带的跃迁。
光生伏特效应-Photovoltaic
用适当波长的光照射非均匀半导体,例如P-N 结和金属-半导体接触等,由于势垒区中内建电 场(也称为自建电场)的作用,电子和空穴被 分开,产生光生电流或者光生电压。 这种由内建电场引起的光-电效应,称为光生伏 特效应。 利用光电效应可以制成太阳能电池,直接把光 能转换成电能,这是它最重要的实际应用。另 外,光生伏特效应也广泛应用于光电探测器。 下面以P-N结为例介绍这种效应。
E g E P w E g E p w < E g
吸收谱线
不难看出,如果以 为纵坐标,以光子能 量为横坐标,则吸收谱线 应为两条直线 对应横坐标上的两个截距, 分别为Eg-Ep和Eg+Ep。 由此可以求出禁带宽度和 声子的能量。
间接跃迁材料的缺点
实际上在直接禁带半导体中,涉及声子发射和 吸收的间接跃迁也可能发生,即直接禁带半导 体中也会发生间接跃迁。同样,在间接禁带半 导体中,也可能发生直接跃迁。但它们不是能 量最低的带间跃迁。 间接跃迁要求同时有光子和声子参加,是一个 二级过程,跃迁几率要比直接跃迁的跃迁几率 小得多,相应的吸收系数也较小。 因为光电器件一般均涉及电子的跃迁,因此间 接能隙半导体材料一般不适宜作为光电材料, 尤其不能作为发光材料。
V= ln 1 e Is
ph
称为光电池的开路电压。 短路电流:如果将外电路短路, 则V=0 I sc = I ph 转换效率:光照时I-V 曲线IV象限所围面积 填充因子F:光照时I-V曲线IV 中最大的矩形面积与 象限所围面积中最大的矩形面 光功率之比 积与Voc、Isc所围的矩形面积 Vm I m 之比。 = Vm I m F= Pph Voc I sc
电子在杂质能级及杂质能级与带间的 跃迁
杂质能级吸收示意图
晶格振动吸收
由于光子和晶格振动的相互作用引起的光吸收称为晶 格振动吸收。 晶格振动能量一般在红外区。 对于离子晶体或具有离子性的化合物半导体,红外光 的高频电场能使正负离子沿相反的方向位移,即激发 长光学波振动,这种振动造成交变的电偶极矩,导致 光的吸收。 在元素半导体Ge和Si中,虽然不存在固有电偶极矩, 但仍能观察到晶格振动吸收。实际上,这是一种二级 效应,由于红外光产生的电场感应出电偶极矩,此电 偶极矩反过来又与电场耦合引起光吸收。
半导体发光
发光是光吸收的逆过程。 它起源于电子在能级之间 的跃迁。 发光反映了: 电子在相关能级的分布 激发态的寿命 载流子弛豫途径 能级密度及占有等情况。
发光的五个特征参量
光谱:发光强度随波长变化的规律。它反映了发光的来源、跃迁中 的始态及未态、跃迁几率等。 效率:光致发光中有量子效率、光度效率及能量效率三种表示方法。 实用中光度效率(流明/瓦)比较流行。这是因为用流明来表示发 光强度时计及了眼睛的灵敏度。发光强度既和发光效率有关,又和 输入能量有关。 发光期间或激发态寿命:它表示从激发停止起,发光在多长的期间 内衰减下来。对于分立中心而言,发光的衰减符合指数规律,但很 多情况并非如此。对于复合发光,情况更复杂。衰减曲线对了解发 光动力学是十分重要的。 偏振:它说明发光是各向同性的,还是各向异性的。这反映发光中 心的结构,它与基质晶体的对称性有关。 相干性:一般情况下,发光是非相干的,而激光则是相干的。因为 发光是自发发射,而激光是感生发射。从相干性能可以估计受激发 射的成分。
1.242 c = ( mm) Eg (eV )
Burstein-Moss effect
吸收谱与吸收边
吸收系数对光子能量(或波 长)的依赖关系称为吸收谱。 本征吸收限可在吸收谱中明 显地表现出来。吸收系数曲 线在短波端陡峭地上升,是 半导体吸收谱突出的一个特 点。它标志着本征吸收的开 始。 通常把吸收限附近的吸收谱 称为吸收边。它相应于电子 由价带顶附近到导带底附近 的跃迁。
在半导体中。最主要的吸收过程是电子由价带 向导带的跃迁所引起的光吸收,称为本征吸收 或基本吸收.这种吸收伴随着电子-空穴对的产 生,使半导体的电导率增加,即产生光电导。 显然,引起本征吸收的光子能量必须等于或大 于禁带宽度,即
h h 0 = E g
对应的波长称为本征吸收限。根据上式,可得 出本征吸收长波限的公式为
2 n0 = e r 1 2 2 2 2 w e r e 0
1
1/ 2 2 1 s 2 k = e r 1 2 2 2 1 2 w e r e 0
以上公式中n0为折射率,k为消光系数。
反射率
当光照射到介质的界面时,或多或少会发生反 射。反射光强与入射光强之比称为反射率。当 光从空气垂直人射到介质表面时,可以得出反 射率R为
I = I 0e
半导体的光吸收吸收
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从能量较低 的状态跃迁到能量较高的状态。这种跃迁可以发生 在: 1、不同的能带之间; 2、同一能带的不同状态之间; 3、禁带中的分立能级之间; 4、禁带中的分立能级和能带之间。 以上各种吸收引起不同的吸收过程。
本征吸收
几种光伏结构的能带图
光照前后情况
光电池的I-V特性
光电池的电流电压特性
光电池的伏安特性
为
kT I ph I V= ln 1 e Is
其中Iph为光电流,I
为流过负载的电流, Is为反向饱和电流。
太阳能电池的4个参数
开路电压:如果外电路开路, 则 kT I
半导体光电
• 半导体的光电性质是半导体材料最重要性质之 一。 • 半导体的光电效应是各种光电器件的基础。 • 光学方法是研究半导体的能带结构和检测材料 参数的一种重要手段。 • 本章:讨论半导体的光吸收、光生伏特效应等 半导设均匀不带电的介质的复折射为 n = n0 ik , 磁导率m=m0(对于光学中所讨论的大多数固体 材料,相对磁导率mr=1),介电常数e=ere0,电导 率s,则光(频率为w)在中传播时,有以下关 1/ 2 系: 2 1 s
激子吸收
在低温时发现,某些晶体在 本征吸收连续光谱区的低能 侧靠近吸收限附近存在一系 列吸收线,并且对应于这些 吸收线不伴随有光电导。 起因:激子吸收电子空穴对)
1 m* 13.6 E = 2 (eV ) 2 er m n
n ex
自由载流子吸收
当入射光的波长较长,不足以引起 带间跃迁或形成激子时,半导体中 仍然存在光吸收,而且吸收系数随 着波长的增加而增加。这种吸收是 自由载流子在同一能带内的跃迁引 起的,称为自由截流子吸收。 载流子对电磁能量的吸收显著地依 赖于频率(或波长)。可以证明, 自由载流子的吸收系数 2 。 自由载流子吸收也需要声子参与, 因此也是二级过程,与接跃迁过程 类似。但这里所涉及的是载流子在 同一带内的跃迁。
(1 R) 2 exp( d ) T= 1 R 2 exp( 2d )
吸收系数
上式中的a称为吸收系数,它与消光系数的关 系为 2wk
c 吸收系数的物理意义:光在介质中传播距离 1/时,光的强度衰减到原来的1/e。 对于电介质材料,消光系数趋于0,光在这类 材料中没有被吸收,因此材料是透明的。 在金属和半导体中,消光系数不为 0 ,即存在 光吸收,光的强度随着透入深度的增加按指数 规律衰减,即 x
在这种跃迁过程中,电 子 的 准 动 量 变 化 很 大。 由 于 光 子 的 动 量 很 小, 所以必须吸收或发射声 子才能满足准动量守恒。 设声子的波矢为q,略 去光子的动量,准动量 守恒由下式给出: k ' = k q
光子波矢
k= 2
5 10 4 cm 1
如果用EP表示声子的能 量,则能量守恒可表示 E f = Ei E p 为
杂质吸收
杂质可以在半导体的禁带中引入杂质能级,例 如Ge和Si中的III族和V族杂质。占据杂质能级 的电子或空穴的跃迁可以引起光吸收,这种吸 收称为杂质吸收,可以分为下面三种类型: 吸收光子可以引起中性施主上的电子从基 态到激发态或导带的跃迁; 中性受主上的空穴从基态到激发态或价带 的跃迁; 电离受主到电离施主间的跃迁; 由于杂质能级是束缚态,因而动量没有确定的 值,所以不必 满足动量守恒的要求,因此跃迁 几率较大。
电子波矢
2 10 8 cm 1 a
吸收系数
在以上二式中,正号和负号分别对应于吸收和发射声 子的过程。 这种除了吸收光子之外还要吸收或发射声于的跃迁, 称为间接跃迁或非竖直跃迁。相应的材料称为间接能 隙半导体材料。 由于声子的能量很小,一般不超过百分之几电子伏特, 所以间接带间跃迁所涉及的光子能量仍然接近禁带宽 度。
直接跃迁
电子在跃迁过程中,除了能量必须守恒外,还必须 满足准动量守恒。设电子的初态和末态的波矢分别 为k和k’,则应有 hv
k = k ' c
若电子在跃迁前后的波矢可以认为保持不变,则这 种跃迁称为直接跃迁。这种跃迁过程相当于电子由 价带竖直地跃迁到导带,所以也称为垂直跃迁。 对下图那样的能带结构,直接跃迁的吸收系数为
P-N结中光生伏特效应的物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