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ppt课件
这里要注意的是 ,“术”与公开的“法”
不同,它是隐蔽的。君主要在不动声色之中就 驾驭着群臣。只要有了这样高深莫测的“术” 和严厉的“法”,国君就能够将一切权力集中, 从而独揽政权。
13
* “法”和”术”都必须以掌握“势”为前提,同 时为“势”服务。
“千钧得船则浮,锱铢失船则沉,非千钧轻而锱铢重也, 有势之于无势也。”
“术”:指人主操纵臣下的手段,特别指不露声色而辨别 忠奸,赏罚莫测而切中事实的妙算。
“势”:指权势,和慎到主张要把政府的权势尽量扩大而 且集中在人主手里,使他成为恐怖的对象,好镇压臣下。
韩非在三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张,主 张君主治理天下要厉行法治和掌握“术”和“势”
11
厉行法治
施法三原则: • 赏罚分明
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6
二、主要思想主张
* 人性观 ——“性恶论” * 继往开来的法家思想
* 进步的历史观
7
(一)、继承其师荀子的“性恶论”, 但舍弃了其师的“人性改造论”
• 荀子认为,人性“生而好利,生而有疾恶, 生而有耳目之欲,好声色”,但通过礼义 可以加以矫正。他认为,圣人也不是天生 的,只要坚持不懈地以礼修身,普通百姓 都可以成为圣人。
——《韩非子·备内》
医生替病人看病治伤,不是因为医生的心地善 良,道德高尚,而是由于诊金的诱惑,所以车匠造 好车子,就希望别人富贵;棺材匠做好棺材,就希 望别人早死。并不是车匠仁慈而棺材匠狠毒;别人 不富贵,车子就卖不掉;别人不死,棺材就没人买。
9
面对这样的人性,他认为用道德教化是缘木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鱼,唯有法治才能从根本上约束他们的行为,让他
韩非子
• 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 历史上最悲哀的学者 • 结巴的雄辩者 • 权术理论家
1
生平经历 主要思想主张 代表作——《韩非子》
2
一、生平经历
* 前280年(韩釐王十五年) 出生
“韩非,韩之诸公子也” , “为人口吃,不能道说”
* 前278年(韩釐王十七年) 三岁
秦强大,在七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毗邻的韩国直 接受到秦国的威胁
* 前262年(韩桓惠王十年) 十九岁
此前接连三年秦对韩攻城略地,这一年,秦将白起率 兵攻韩,一下攻取五十城。韩国统治层开始分崩离析,青 年韩非开始上书给韩王
3
* 前257年(韩桓惠王十五年) 二十四岁
“数以书于韩王,韩王不能用”,愤怒于韩王“治国 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于是开始 埋头著述。
5
* 前234年(韩王安四年) 四十七岁
韩非到秦国,上《存韩》书,批评李斯,揭大臣姚贾之短。 由此得罪了李、姚二人,二人在秦王面前说:“韩非,韩之诸 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 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
*前233年(韩王安五年)
四十八岁
秦王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药,令非自杀。“韩非欲自陈,不
14
* 前253年(韩桓惠王十九年) 二十八岁
投奔荀子门下,“学帝王之术”,同学有李斯等人。
* 前247年(韩桓惠王二十五年) 三十四岁
韩非和李斯学成,先后告辞老师荀子。韩非返回韩国, 潜心于写作,积之年月,成“五十五篇,十万余言”,李斯 西行入秦。秦国全部占有韩国上党郡。
4
* 前236年(韩王安二年) 四十五岁
“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
——《韩非子·难势》
结论:“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君主如果能够坚 守法度拥有权势就能治理天下,如果背离法度丢下权势则会 使天下大乱。
总之,在“法”、“术”、“势”三者之间,“法” 是根本“势”是基本前提,“术”是执行“法”的 必要方法。三者都是君王统治天下所必须的。
• “法不阿贵”
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而不能偏袒地位高的人,即做到“法 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12
掌握“术”和“势”
* 韩非总结了商鞅只讲“法”不讲“术” 的弊病,指出君主要维护统治,不但需要 “法”还需要“术”。
“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
皆帝王之具也。”
(《韩非子·定法》)
• 韩非主张人性恶比荀子更加鲜明彻底。他 认为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人们的行 为最根本的驱动力是利益,而不是道德。
8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 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 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 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 死也。”
“法者,……赏存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师也。” “顺人,则刑罚省而令行;明赏罚,则伯夷、盗跖不乱。”
• 执法严厉
法令的实施,要能够使聪明的人无法狡辩,再勇敢的人也不敢 与之抗争。“使吾法之无赦,犹如涧之必死也,则人莫敢犯 也。” 法令的只有实行严刑酷罚,谁违反了谁就死无赦,人民才会顺 从,社会才能安定。
必待州部之严刑者。“
(《五蠹》)
就这样,从“性恶论”出发,韩非提出了要
实行法治的思想。
10
(二)、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
韩非在“性恶论”思想基础上,继承和总结了商 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把商殃的“法 ”,申不害 的“术”和慎到的“势”融为一体,提出法、术、势 相结合的法治思想。
“法”:指法令。商鞅主张以严刑厚赏来推行法令,使凡 奉法遵令的人无所缺赏,凡犯法违令的人无所逃罚。
们遵守规则,才能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促进整个 社会的发展,保证国家的长久治安和社会的稳定。
“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
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
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
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
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
李斯奉秦王命到韩国,促其速降。在这次出使韩国过程 中,会见到十五六年未见的韩非。韩非出示《孤愤》《五 蠹》等篇章,李斯看后,把作品带走,传至秦王手中。韩 王在危急关头召见韩非,“与韩非谋弱秦”。
* 前235年(韩王安三年) 四十六岁
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 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 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安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得派 韩非出使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