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管理学年优秀论文3篇

财务管理学年优秀论文3篇

财务管理学年优秀论文3篇摘要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危机预警一直是企业财务管理研究的两大热点。

在如今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的背景下,加强这两方面的建设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基于契约理论,阐述了这两大系统的本质属性,并分析了影响企业风险的主要因素和控制策略。

最后构建了两者结合的分析框架体系,提出了在企业实践中的具体操作,使得企业尽可能的防范风险。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 财务危机预警; 结合分析框架Abstract In this paper, aiming at the auxiliary production cost allocation method, it expounds its characteristics.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review, it also pointed out its shortcomings, and against which the four allocation method, sequential allocation method, allocation method, interactive algebraic distribution method, plan cost allocation method. Finally,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benefit, this paper introduces five kinds of distribution method of comprehensive, pointing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auxiliary production cost allocation method is the core idea and essence.Keywords Axiliary Production Expenses allocation method benefit principle一、引言长期以来,人们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总是给予格外的关注,这是因为忽视企业今天所面临的一个风险,就意味着在未来的某一天,将会有可能直面一个能最终吞噬企业的风暴。

各种防范风险的系统和制度都必然的属于两大分支系统,一是内部控制系统,二是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同样。

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总是将企业的内部控制与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分开讨论,很少讨论到他们之间的共性。

与此相反,笔者认为,与其说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危机预警是企业控制风险的两大分支,不如说是企业整体风险控制系统的两个方面,换言之,两者之间的共性其实大于两者之间的差异性。

本文将就这一论题在基于契约理论简单解释企业风险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企业风险的各个主要因素及其控制策略,最终搭建两者结合的分析框架体系。

二、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危机预警两者关系从以上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危机预警研究的回顾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多少年来企业的内部控制和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各自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他们各自也都还存在着一些无法克服的缺陷。

一方面,在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中,学者们虽然确立了风险管理框架体系,但是对于风险的划分和认识的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

另一方面,在关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中,目前对于财务危机预警体系在一个什么样的现实环境中运行更加有效,答案仍不明确。

无论是企业内部控制还是财务危机预警,其作用的对象都是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那么风险的本质属性究竟是什么?笔者认为,以交易费用和契约理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才是解释风险成因的理论源泉。

既然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危机预警都是为控制风险服务的,那么就有理由将两者统一于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之中,理由是风险控制的共性;同时必须注意到,两者是统一而不是同一,两者的差异基础在于对不同风险必须依靠不同的风险控制系统。

(图)四、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危机预警二者结合分析(一)两者原因的不同性与处理结果的相同性一将成名万骨枯,从这个意义上说,成功的企业总是少数中的少数,而失败却是企业的常态。

关于企业失败的原因可谓形形色色,其中比较著名的是竞争理论,其认为企业失败最重要的原因是激烈的竞争。

从表面上看确是如此,竞争固然是其直接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于是问题就指向了下一个逻辑层面: 是什么导致了激烈的竞争? 避免竞争的具体途径主要是内部控制系统和(二)两者处理机制的不同性与目的的相同性1.内部控制系统要素及其存在的问题按照COSO报告发布的内部控制框架,企业的内部控制包括如下要素: 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

( 1) 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控制环境本身并不能直接起到对风险的抑制作用( 直接产生作用的应该是各种具体的规章制度) ,但能够对风险的控制制度起到一个支撑作用(2 )风险评估过程。

风险评估过程是识别、评估和管理影响被审计单位实现经营目标能力的各种风险。

这样的评估并不局限在企业内部,由于风险的起源可能会在企业之外,因此,这一内控要素目标是控制企业内部的风险,但触角应当伸向企业之外。

( 3) 信息系统与沟通要素控制环境实质上说的是企业内部控制的软环境,而这里的信息系统与沟通则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硬环境。

( 4) 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与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相关的活动这些活动从操作的层面对企业的风险进行了有效的控制控制活动是所有控制要素中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关系最直接的一个,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效果如何,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控制活动执行是否到位( 5) 对控制的监督。

任何一个系统,要有效的持久的运行,都应该是一个有正反馈机制的系统内部控制系统也不会例外,对内控的监督就是这样一个正反馈机制。

2.企业财务危机因素(1) 投资因素投资因素它主要是公司资产的相对流动性相对流动性比率包括: 流动资产总资产货币资金总资产净营运成本总资产(2) 融资因素它包括资本结构中债务的相对比例尤其是短期债务的相对比例常用的债务水平指标有: 总负债总资产总负债股东权益长期负债总资产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速动比率,而反映短期债务因素指标有: 流动负债总资产(3) 经营因素它主要是反映企业盈利性的相对水平和企业的运营效率企业的盈利性水平常用财务比率包括:息税前收益总资产净收益总资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总资产净收益销售收入期间费用率成本费用率反映公司运营效率的资产周转率常用财务比率包括: 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4) 增长因素增长因素常用财务比率包括: 销售收入增长率净收益增长率主营业务增长率资产增长率3.内部控制系统与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结合分析理论上,耦合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在对风险性质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分别讨论内控体系和预警体系的各个要素,分析各个要素对不同风险有怎样的控制作用,进而将两大体系在风险对接。

然而目前作这样的分析是困难的,一方面目前对于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理论建设主要集中在模型研究上,从系统整体的角度对于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还薄弱,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还无法像内部控制一样清晰的界定影响财务危机预警体系的各个要素,另一方面,本文虽然确立了契约对于理解风险性质的指导性作用,但由于契约理论本身仍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加之对风险本身的理解依然处于探索过程,这就使得耦合的平台不够坚固,因此,本文采用的是间接分析的策略在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素和企业财务危机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分析哪些因素是内部控制所能够加以控制的,哪些因素又是内控无能为力的,于是那些内控鞭长莫及的因素也就是企业财务预警系统所应着重关注的内容。

(1)投资活动投资是企业三大财务活动之一。

从整体上讲,内部控制能够对投资因素所产生的风险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比如控制活动中的授权制度,就能有效的防止企业过于草率的投资行为; 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内控对投资的控制是不完整的,例如宏观经济的波动对投资的影响,内控就很难针对这类风险进行评估,更无法对其加以控制也就是说,类似宏观经济的波动这样的因素就应该更多的交给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来处理。

从契约理论的角度,我们也可以认为,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评估密切关注企业内外部的风险因素,可以说和财务危机预警有一定程度上的重合,而财务危机预警又引导了内部控制的建设。

(2)融资因素融资也是企业的三大财务活动之一。

融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股权融资,二是债权融资。

融资的风险主要存在于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因此,融资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债权融资中,特别是短期债权融资中对于融资的风险更多的应依靠企业内部控制来加以防范,控制活动中的授权机制能有效的防止高风险的债务融资; 控制环境中的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融资的风险,例如稳健的理财理念就能帮助企业避开那些高风险的融资项目。

(3)经营因素经营是企业和社会沟通最基本的方式,因此,企业经营风险也必然存在于企业和社会的交集之中,其中存在于企业中的那部分风险主要依靠内控的控制,而存在于市场的那部分则更依赖于财务危机预警体系例如控制活动中的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活动都和企业的内部经营活动直接相关; 而市场的波动等因素与内控相对离得更远一些。

4.具体操作(一)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二)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

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二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三)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帐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

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

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

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

五、结语内控和预警都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保障体系,如何让两者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每个企业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合理的方法论永远都是建立在正确的认识论基础之上的本文就是基于契约理论,从认识论角度对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危机预警进行耦合分析,最终将其统一在了风险管理的框架之中后续的研究将在此基础上,选择某一个行业,深入剖析其内控和预警体系的具体结构,并在契约理论的指导下描述其合约安排上的特质,进而逐渐从理论上寻找企业内控和预警体系无缝对接的实现路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