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机茶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有机茶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有机茶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word版本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有机茶种植基地项目
1.1.2项目性质:改、扩建工程
1.1.3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1)项目主管单位:
(2)科技支撑单位:
(3)项目实施单位:
(4)法人代表:
(5)所有制形式:
(6)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
(7)公司地点:
(8)经营范围:茶叶科研、种苗扩繁、加工、销售
1.1.4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投资规模:6993万元
固定资产:4080万元
流动资金:2913万元
1.1.5资金筹措
本项目共需资金6993万元,企业自筹.
1.1.6建设规模
(1)改造低产茶园35000亩;
(2)改扩建茶叶精加工茶厂1个,建筑面积1500米2 ;达产时年产有机茶5249吨;
(3)新建副产品提炼厂一个,拥有1500米2生产车间,年产茶花油专利产品80吨;
(4)新建茶叶专业批发部与产品展示市场一个,面积某某米2;
(5)建设优良品种母本园600亩、无性系繁殖基地3000亩。

1.1.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生产能力
①年产优质品牌茶436吨;
②大宗茶1313吨;
③茯砖茶3500吨;
④红花茶油80吨;
(2)财务指标
①达产年销售收入29597万元;
②达产年利润净额———万元;
③达产年利税总额———万元;
④销售收入净利润率16.68%
⑤销售收入利税率28.71%
⑥达产年固定资产投资净利润率120.98%
⑦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2.3年
投资总额÷(第1-3年净利润+折旧) ÷3
1.1.8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本项目带动了全县5个有机春茶品种开发;红花茶油副产品科技项目一个;同时开发了年产 1.5亿株无性系种苗扩繁一个; 本项目直接安排社会闲置劳动力上千人;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的阳光产业、福民产业。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农业部《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
3、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相关政策》;
4、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局《有机产品标准》;
5、农业部行业标准:NY5196-2002《有机茶》、NY/T5197-2002《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NY/T5198-2002《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NY5199-2002《有机茶产地环境》等技术标准;
6、《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考核管理规定(试行)》;
7、国家计委、经贸委《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产品和技术标准》;
8、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9、某某省“十二五”经济建设规划;
10、《桃江县鼓励投资的若干规定》;
11、《桃江县茶叶产业化发展规划》。

1.3综合评价
桃江县是历史上有名的产茶大县,同时又是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财政收入有限,也就没有足够财力反哺农业。

作为全
县农业支柱产业的茶叶,茶园严重老化,茶苗已不堪负重。

单纯依靠现有个体承包业主的经济势力,只能是杯水车薪,因此,改造现有茶园,提升我县茶叶产业水平,显得十分必要。

根据我县茶叶生产现状和现有经济、技术势力、市场行情,桃江县委、政府认真分析比较了茶园改造与退茶还林的得失,作出了成立桃江县香炉山茶叶有限公司的重大决定,通过资产重组,资源共享增值,形成上规模、档次的产业开发,完成产业升级,使我县茶叶产业保持全国先进水平,继续为国民经济做出贡献,本项目的实施成功,有机茶生产的相关技术可以推广到其它茶叶产区,能起到很好的示范推广作用。

本项目针对茶叶资源需要整合,管理需要提高,茶园需要改造,设备需要更新,产品需要升级,才能做大、做强、做好我县茶叶产业。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茶叶是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茶叶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2.1 项目来源
茶叶源泉于我国西南部,那里至今还生长着许多高大的野生乔木大茶树。

传说在神农时代就知道茶能解毒,到了唐代,茶叶生产进一步发展,民间饮茶逐渐普及。

世界第一部茶叶著作《茶经》,就是唐代陆羽写成的。

该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种茶、制茶和饮茶经验。

书中的许多内容,直到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尽管我国劳动人民在茶叶生产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在解放前茶叶生产日趋衰落,到1949年,全国茶叶产量只有4.1万吨,出口量仅1万吨。

新中国成立以后,茶叶生产虽然走过一些曲折的道路,但总的发展是快的。

1988年全国茶叶产量达到53万吨,出口茶叶19.82万吨,创汇4亿美元,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

我国的茶区,南抵海南的五指山,北达山东的荣成县,西迄西藏的察隅河谷,东至台湾的阿里山,遍及18个省(市、区)的946个县(市)。

纵横数千里,地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在260万平方公里内,都有茶的分布。

世界各国的茶种、栽茶和制茶技术,以及饮茶风尚,也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我国传播出去的,如日本从公元805年开始,直接由我国引种茶树。

苏联、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国也从19世纪开始由我国输入茶籽试种。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应许多国家的邀请,先后帮助许多亚非国家发展茶叶生产。

目前全世界已有51个国家种茶,总产量达258万吨左右。

2.2 项目建设背景
2.2.1国家宏观政策建设背景
某某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这是某某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出的“5个”一号文件,是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部署,对桃江农业大县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过去的5年是农业发展最好,农业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顺应时代要求,遵循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加强“三农”工作,做出了一系列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战略部署。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不断完善农业保护体系;坚持市场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坚持改善民生,不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迫切的实际问题。

因此大力发展我县茶叶产业,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五个”一号文件的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措施,国家宏观政策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2.2区域产业建设背景
茶叶是我县传统的主要经济作物。

八十年代初,全县茶叶面积在5858公顷以上,年产干茶7500吨以上,年产值1500万元以上,占当时农业总产值的10%左右。

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市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