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可行性报告(有机茶)

可行性报告(有机茶)

湖南省平江县连云国有林场高山有机云雾茶产业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湖南省平江县连云国有林场二〇一三年十二月项目参加人员平江县连云国有林场高山有机云雾茶产业开发项目顾问单位:湖南省茶叶研究所平江县连云国有林场高山有机云雾茶产业扶贫开发项目顾问:谭启明钟明政方纯荣平江县连云国有林场高山有机云雾茶产业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完成单位:湖南省平江县连云国有林场项目总负责人:钟明政项目负责人:李谋勇技术负责人:李谋勇吕晗调查人员:易国权王桂林制图:吕晗统计:吕晗报告编写:李谋勇审稿:谭启明方纯荣目录第1章项目总论 (1)1.1 项目概要 (1)1.2编制依据 (1)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2)1.4可行性研究结论 (2)第2章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3)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3)2.2 项目发展概况 (7)2.3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0)第3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14)3.1 产品供求分析 (14)3.2 价格预测 (14)3.3 市场营销战略 (15)3.4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15)第4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分析 (17)4.1 资源条件 (17)4.2 建设技术标准 (17)4.3 建设地点的选择 (18)第5章主要建设内容及技术方案 (19)5.1建设规模 (19)5.2建筑工程及配套设施 (19)5.3技术方案 (21)第6章产业扶贫运行保障机制 (22)6.1 项目管理 (22)6.2 贫困群众受益机制 (23)6.3 项目扶贫政策保障机制 (25)6.4 监督机制 (26)第7章环境保护与安全保障 (27)7.1 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27)7.2 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27)7.3 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和安全标准 (28)7.4 治理环境的方案 (28)7.5 环境监测制度和安全监测措施的建议 (28)7.6 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28)第8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0)8.1 基地建设阶段 (30)8.2 规范整顿阶段 (30)8.3 全面提升阶段 (30)9.1 高山茶园项目总投资估算 (32)9.2 资金筹措 (34)第10章财务与敏感性分析 (35)10.1 生产成本估算 (35)10.2 销售收入估算 (37)10.3 投资利润率分析 (39)第11章社会影响评价和贫困群众受益分析 (40)11.1社会影响评价 (40)11.2贫困群众受益分析 (41)第12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43)12.1 结论 (43)12.2建议 (43)附件1 高山有机茶基地建设计划安排表 (44)附件2 平江县高山有机茶建设布局图 (45)附件3 规划到村班块地形图 (46)湖南省平江县连云国有林场高山有机云雾茶产业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第1章项目总论1.1 项目概要项目名称:平江县连云国有林场高山有机云雾茶产业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建设地点:连云国有林场共7个高寒工区、四个村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项目编制单位:湖南省平江县连云国有林场项目建设单位: 湖南省平江县连云国有林场项目建设主管单位:平江县林业局项目建设负责人: 叶霖钟明政1.2编制依据1、项目单位有关经营证照;2、国家有关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制规范;3、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与项目有关的基础资料;5、现场调查、勘测资料。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有机茶园建设投资每亩单价表 (单位:亩、元)1.4可行性研究结论该项目主要是利用我场高寒工区海拔高、周边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长期云雾缭绕、非常适宜茶叶生长的自然条件,选择在容量较大、坡度较小或平缓地、便于产业化建设的区域,大力发展高山有机云雾茶,帮助林场产业转型,职工脱贫致富。

在直接建立有机云雾茶示范基地的前提下,广泛发动林场职工积极参与,或组建林农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高山有机云雾茶的生产,以加快高寒山区贫困职工的脱贫致富步伐。

本项目是一个遵循自然规律、遵循发展规律、紧扣市场需求的生态型、环保型的好项目,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发展空间。

第2章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2.1 项目提出的背景2.1.1 社会越进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人类生存离不开食物,食物的安全问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然而,食品安全问题不像一般的急性传染病那样,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改善及计划免疫工作的持久开展而得到有效的控制。

相反,随着新技术和化学品的广泛使用,食品安全问题将日益严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提高食物供给总量、改善食品多样性以及改进国民营养状况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食品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但是,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也不断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在多起食品质量事件见诸报道之后,食品安全问题现已成为社会公众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当前,随着食品生产自然方式的减少,工业化比重的增加,食品被人们故意或非故意污染的机会正逐渐增加,而且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发达,食品污染扩散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危害之大(对人民身体健康,对国家经济影响),也是前所未有的。

即使在高度发达的国家,食品安全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发展中国家的形势更不容乐观。

食品的安全性关系到人民的健康、社会的稳定,人民对食品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随着都市化、微生物发生突变和其它生态系统的改变,食品和新鲜水供应减少,尤其是环境卫生和人类环境恶化,食品安全的形势会变得更加严峻。

与此同时,人们对饮食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人们已经从吃得饱的层面上摆脱出来,普遍要求吃得好。

食品安全成了天大的大事。

病从口入,人类面临着许多新病毒的侵袭。

对此,人们除了构架起一套自我保护的体系外,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党都在考虑如何打造“绿色链条”的系统工程:实现绿色生产、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等等,人们对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识正在逐步提高。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工业化、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和发展中国家农村逐步城市化,世界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化肥、农药的使用,三废的排放等等,这给21世纪的食品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茶叶的生产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有机茶叶的生产便应运而生。

2.1.2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助推了有机食品的生产我国惊人的经济增长始于1978年,当时的经济规模只有美国的二十分之一。

然而,到了世纪之交,经过20多年两位数的增长之后,我国的经济规模不断增大,对全球的影响力也与以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我国的崛起已经开始改变整个世界。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从1980年到2011年,中国名义GDP的全球占比从1.89%上升到9.98%;与此同时,美国从26.03%下降到21.52%,德国从7.71%下降到5.18%,日本从10%下降到8.36%。

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同期中国占比的变化更加显著,从2.19%上升到14.35%,美国从24.64%下降到19.1%,德国从6.74%下降到3.92%,日本从8.65%下降到5.57%。

如果从横向比较来看,从1980年到2011年,美国的实际GDP增长了2.28倍,德国增长了4.39倍,日本增长了5.47倍,而中国则增长了34.52倍!中国经济的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引人注目。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在过去的30年里,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升。

我国的GDP总量在2007年超过了德国,成为世界前三名;在2010年又超越了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预示着人民群众经济基础的极大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从贫困中解脱出来,逐步走向富裕。

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就随之提高。

这给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提供了发展平台,得到了迅速发展。

各类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形成了新一轮的高端食品竞争态势。

这里面就包括着茶叶生产的竞争,而且茶叶的竞争是这一轮竞争的杰出代表。

2.1.3 平江茶叶栽培历史悠久,基础条件良好茶、麻、油、纸是平江县四大特产,而茶是四大特产之首,平江县茶叶栽培和茶叶制作历史悠久。

据考证,我国红茶制作始于平江,后传入各地。

县志记载:“道光末年,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十万金,上自东乡,下至西片,茶庄数十所,拣茶者不下二万人,贫家妇女,结伴入市拣茶,寅集酉散”。

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平江县很早盛产红茶,畅销国内外市场,而且是贫苦农户赖以生存的主要产品。

连云国有林场属山地丘陵区,境内地形复杂,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比较肥沃,历来有种茶、制茶的习惯,茶叶生产面积逐年扩大。

到2013年,全场茶叶面积已达1000余亩,年产值过100万元,并培育了不少优良单株和新的品系。

据调查,全场原有群体品种和九十年代以来从省内外引进的茶树优良品种有28个,其中云南大叶、福鼎大白、槠叶齐、湘波绿、高桥早等良种茶叶面积达700余亩,先后研制出连云金针、九狮寨红茶等高档茶叶。

2.1.4 林场及周边林农贫困人口较多,人们要求脱贫致富的愿望迫切在全场700米以上云雾山区,7个工区中及周边三个村,有4千贫困职工及林农均因交通不便,山多田少,资源有限,生产生活条件依然普遍较差,有相当多的林农仍生活在贫困之中。

为帮助贫困地区林农脱贫致富,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国务院完善了相关的扶持政策,并出台了扶持相关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

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当地群众较易接受的茶叶产业,尽快脱贫致富己成为广大群众的共识。

连云高寒山区己建成1000多亩有机茶园,就是顺应这一潮流,充分发挥山区资源优势,打响当地品牌,参与国际竞争而产生的。

2.1.5 高寒山区有其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发展前景看好连云国有林场高寒山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大气、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有机茶开发,同时,连云国有林场地处北纬30°—中国优质茶叶产区带上,是高山有机茶开发的理想之地。

九狮寨、白云等茶业公司已经在连云山高标准建立有机示范茶园600余亩,并带动思源、高塅、永姜、镇办林场、连云等村建立高山有机茶基地2000多亩,已陆续进入采摘期,并获得了国家农业部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的有机茶认证,产品成功打入高端茶叶市场。

达到促进高寒山区经济发展、山区林农增收、生态环境改善、林区社会稳定的目的,解决长远发展问题,使贫困职工及林农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2 项目发展概况2.2.1国际国内茶叶市场发展概况全球约有一半的人口有饮茶习惯,一个人的年人均正常消费量可达到3.3公斤。

当前全球人均0.5公斤,我国仅为0.33公斤,茶叶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随着茶叶功能性研究的不断突破,茶叶“三增三抗三消三降”的功能已逐渐被人们发现,即茶能增力、增智、增美;茶能抗衰老、抗癌症、抗辐射;茶能消炎、消毒、消臭;茶也能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