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胎儿异常与多胎妊娠

第十章 胎儿异常与多胎妊娠


妇产科学(第9版)
二、病因
1. 母体因素:营养因素、妊娠并发症与合并症等因素。 2. 胎儿因素:调节胎儿生长的物质在脐血中降低、宫内感染、胎儿基因或染色体异常、结
构异常。
3. 胎盘因素:帆状胎盘、轮廓状胎盘、副叶胎盘、小胎盘等。 4. 脐带因素:单脐动脉、脐带过长、脐带过细(尤其近脐带根部过细)、脐带扭转、脐带 打结等。
妇产科学(第9版)
(二)慢性胎儿窘迫
1. 一般处理:定时吸氧,加强监护,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 2. 期待疗法:保守治疗延长孕周,促胎肺成熟 3. 终止妊娠:近足月或胎儿已成熟,胎盘功能减退,胎监异 常,生物物理评分<4分,应行剖宫产终止妊娠
第五节
死胎
妇产科学(第9版)
一、定义
妊娠20周后胎死宫内
妇产科学(第9版)
(二) 慢性胎儿窘迫
1. 胎动减少或消失 2. 胎儿电子监护异常 3. 胎儿生物物理评分低 4. 脐动脉多普勒超声血流异常
妇产科学(第9版)
五、处理
(一)急性胎儿窘迫
1. 一般处理:左侧卧位,吸氧,停用催产素,了解有无脐带脱垂等 2. 病因治疗:宫缩过强则抑制宫缩 3. 尽快终止妊娠:一般干预无法纠正,则尽快手术终止 4. 做好新生儿抢救准备
二、病因
1. 胎盘及脐带因素 2. 胎儿因素 3. 孕妇因素
妇产科学(第9版)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
1. 症状:自觉胎动停止 2. 产科检查:听不到胎心,子宫大小与停经天数不符
3. 超声检查:确诊 死胎在宫腔内停留过久能引起母体凝血功能障碍!
妇产科学(第9版)
四、处理
1. 全面、系统评估,尽力寻找死胎原因。
妇产科学(第9版)
绒毛膜性决定预后 • • • 在妊娠6~10周,可通过宫腔内孕囊数目进行绒毛膜性判断,如宫腔内有两个孕
囊,为双绒毛膜双胎,如仅见一个孕囊,则单绒毛膜性双胎可能性较大。
妊娠10~13+6周,可以通过判断胎膜与胎盘插入点呈“双胎峰”或者“T”字征 来判断双胎的绒毛膜性。 妊娠14周之后,绒毛膜性的检测难度增加,可通过胎儿性别、两个羊膜囊间隔 厚度、胎盘是否独立做综合判断。

多普勒血流改

一胎水肿
一胎或两胎胎
死宫内


+
+
+
+ +


+
+
+
+
+
+
+
+ +
妇产科学(第9版)
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诊断
1.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 2. FGR胎儿体重估测位于该孕周第10百分位以下
3. 双胎儿体重相差25%以上
4. 羊水量可正常,其诊断依据为双胎之间的体重差异,且一胎存在IUGR
(六)致死性侏儒
1. 超声检查可见胎儿长骨呈“电话听筒”样表现,尤以股骨和肱骨更明显。 2. 一旦发现致死性侏儒,应尽早终止妊娠。
第二节
胎儿生长受限
妇产科学(第9版)
一、定义
1. 小于孕龄儿: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体重第10百分位数的新生儿。 2. 胎儿生长受限:指胎儿应有的生长潜力受损,估测的胎儿体重小于同孕龄第10百分位 的SGA。 3. 严重的FGR:估测的胎儿体重小于同孕龄第3百分位。 4. 低出生体重儿:胎儿出生时的体重小于2500g。
2. 产科检查:子宫大于停经周数,两个胎心。
3. 超声检查:可确诊及明确胎位、筛查胎儿结构畸形。 4. 绒毛膜性判断:早期进行绒毛膜性判断非常重要。
5. 双胎的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妊娠 11~13+6周超声筛查可以通过检测胎儿颈项透明
层评估胎儿发生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外周血胎儿DNA作为一种无创的手段也可以用 于双胎妊娠的非整倍体筛查。
(四)单心房单心室
1. 在超声检查声像图仅见一个心房、一个房室瓣及一个心室。
2. 有生机儿前诊断单心房单心室畸形,应建议终止妊娠。
妇产科学(第9版)
(五)严重腹壁裂
1. 超声检查可见胎儿腹腔空虚,胃、肠等内脏器官漂浮在羊水中,表面无膜覆盖。
2. 孕期应严密随访羊水量、有无肠梗阻表现及胎儿生长发育。 3. 如继续妊娠,建议多学科会诊评估,制定产前产后的一体化管理策略。
妇产科学(第9版)
三、诊断
应基于准确核对孕周,包括核实母亲月经史、相关的辅助生殖技术的信息,以及早孕或中 孕早期的超声检查。 1. 临床指标 测量子宫底高度,可用于低危人群的筛查。子宫底高度连续3周测量第10百分位数以下者, 为筛选FGR指标,预测准确率达13%~86%。 2. 辅助检查
超声监测胎儿生长,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脐动脉血流,抗心磷脂抗体与部分FGR的发生有
妇产科学(第9版) 绒毛膜性判断最佳时机——妊娠6~10周
DCDA
双绒毛膜性双胎(DC)
单绒毛膜性双胎(MC)
妇产科学(第9版)
绒毛膜性判断——妊娠10~13+6周
双绒毛膜双羊膜囊DCDA (双胎峰)
单绒毛膜性双羊膜囊MCDA (T字征)
妇产科学(第9版)
三、母胎并发症
• • •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贫血 羊水过多 • • • • • 胎膜早破 宫缩乏力 胎盘早剥 产后出血 流产及早产 • • 脐带异常 胎头交锁及胎头碰撞
• 出现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倒置,则考虑期待至≥32周终止妊娠。
• 若32周前出现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缺失或倒置,合并静脉导管血流异常,综合考虑孕 周、新生儿重症监护水平,完成促胎肺成熟后,可考虑终止妊娠。
妇产科学(第9版)
2. 终止妊娠指征
• 孕周未达32周者,使用硫酸镁保护胎儿神经系统。
• 若孕周未达34周者,应促胎肺成熟后再终止妊娠,如果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水平不足, 应鼓励宫内转运。

胎儿畸形
妇产科学(第9版)
四、单绒毛膜性双胎特有并发症
1. 双胎输血综合征
2. 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 3. 一胎无心畸形:亦称动脉反向灌注序列
4. 贫血多血质序列征
5. 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MCMA)
妇产科学(第9版)
双胎输血综合征Quintero分期
分期 Ⅰ
羊水过多 / 羊
水过少 +
供血儿膀胱未
3. 分娩方式选择
• FGR胎儿对缺氧耐受力差,胎儿胎盘贮备不足,难以耐受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时的缺氧 状态,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妇产科学(第9版)
五、预防
1. 对于有胎盘血流灌注不足疾病史(如FGR、子痫前期)的孕妇,可以从妊娠12~16周开
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d)直至36周。 2. 存在≥2项高危因素的孕妇,也可建议于妊娠早期开始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预防,
评估,必要时产钳助产,同时做好处理肩难产的准备工作。分娩后应行宫颈及阴道检查, 了解有无软产道损伤,并预防产后出血。
3. 不建议预防性引产。
第四节
胎儿窘迫
妇产科学(第9版)
一、定义
• 胎儿在子宫内因急性或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 • 急性胎儿窘迫多发生于分娩期;慢性胎儿窘迫常发生在妊娠晚期。
第十章
胎儿异常与多胎妊娠
作者 : 段涛
单位 : 同济大学
目录
第一节 出生缺陷
第二节 胎儿生长受限
第三节 巨大胎儿
第四节 胎儿窘迫
第五节 死胎
第六节 多胎妊娠
重点难点
掌握 掌握胎儿生长受限的概念;
掌握巨大胎儿的概念; 掌握死胎的定义及处理; 掌握胎儿窘迫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掌握双胎妊娠的分娩期处理原则。
妇产科学(第9版)
二、病因
胎儿窘迫病因
急性胎儿窘迫 前置胎盘,胎盘早剥 脐带异常 慢性胎儿窘迫 母体血液含氧量不足 子宫胎盘血管异常
母体严重循环障碍
缩宫素使用不当 孕妇应用麻醉药或 镇静剂过量
胎儿运输及利用氧能力下降
妇产科学(第9版)
三、病理生理变化
(一)急性胎儿窘迫
胎儿缺氧 血流重新分配 无氧糖酵解增加 代谢性酸中毒 心、脑损害
(二)对胎儿
手术助产、颅内出血、锁骨骨折、臂丛损伤
妇产科学(第9版)
四、处理
(一)妊娠期
应监测血糖,排除糖尿病。若确诊为糖尿病应积极治疗,控制血糖。
综合评估,决定终止妊娠时机。
妇产科学(第9版)
(二)分娩期
1. 估计胎儿体重>4000g且合并糖尿病者,建议剖宫产终止妊娠;
2. 估计胎儿体重>4000g而无糖尿病者,可阴道试产,但需放宽剖宫产指征。产时应充分
妇产科学(第9版)
双胎动脉反向灌注序列 最显著的特征是结构正常的泵血胎通过一根胎盘表面动脉-动脉吻合向寄生的无心胎供血。
双胎动脉反向灌注序列超声图像
心脏以下的部位发育良好,心脏缺如
妇产科学(第9版)
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
单绒毛膜单羊膜囊双胎超声图像
妇产科学(第9版)
(三)产科处理
1. 继续妊娠指征
胎儿状况良好,胎盘功能正常,妊娠未足月、孕妇无合并症及并发症者,可以在密切监 护下妊娠至38~39周,但不应超过预产期。
2. 终止妊娠指征
必须综合考虑FGR的病因、监测指标异常情况、孕周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的技术水平。 • 若出现脐动脉舒张末期血流消失,可期待至≥34周终止妊娠;
妇产科学(第9版)
二、诊断
没有准确预测方法,需待出生后方能确诊。
1. 病史及临床表现:孕妇高危因素,妊娠期体重增加迅速。 2. 腹部检查:宫高>35cm,跨耻征可阳性。
3. B型超声:可预估胎儿体重,但对巨大胎儿预测有一定难度。
妇产科学(第9版)
三、对母儿影响
(一)对母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