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内容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内容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二、试验方案设计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设计,取决于研究目的。2005年农业部 下发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试行)”推荐采用“3414”方案设 计。 “3414”设计方案是3因素、4水平、14个处理优化的不完全实施 的正交试验,该方案吸收了回归最优设计处理少、效率高的优点(完 全实施时=4×4×4=64个处理),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比较广泛的肥 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已在全国试用了10年,九十年代在“国际平衡 施肥项目”中开始应用。在具体实施时可根据研究目的与实际条件采 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和部分实施方案。
肥料效应函数法Leabharlann 习目标• 掌握肥料效应函数法
学习内容
(一) 肥料反应曲线的一般规律及其数学模型 李比希提出最小养分律后,人们认识到决定产量的养分因素是土 壤中对作物需要处于相对最小的那一种,而与绝对含量无关,随着土 壤中养分消耗与施肥之间平衡状况的变化,最小养分种类不断更替。
极限
植 物 生 长 量
10 N 2 P 2 K 3 11 N 3 P 2 K 2 12 N 1 P 1 K 2 13 N 1 P 2 K 1 14 N 2 P 1 K 1
学习内容
一、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1、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直线关系 李比希认为,作物产量与最小养分供应量之间成直线相关。尤其是在生 产条件差,土壤肥力低,养分供应不足,施肥量较低时。 这种类型一般用 Y=bo+b1X Y-总产量 bo—不施肥区产量 b1-效应系数 X-施肥量 2、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曲线相关 指数模式 Y=A(1-10-cx ) A-施用该种养分所达最高产量 C-效应系数 二次抛物线函数 Y=b0+b1+b2X2 国内外大量氮肥试验表明,肥料的增产效应往往符合二次抛物线形式。
学习内容
二、肥料增产效应的阶段性 在一定生产条件下,当作物严重缺乏某种养分时,增施该养分的 增产量,起初往往是递增,但超过一定限度后,增施单位剂量养分的 增产量便开始递减,当其递减为零时,作物产量达到最大值,此时, 再继续增加肥料,则将导致减产。
学习内容 1、在土壤供肥水平低的情况下,增施单位剂量肥料的增产 量(即边际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增,直至转向点( C)时为止。 2、超过转向点后,增施单位剂量肥料的增产量随施肥量的 增加而递减,因而总产量按报酬递减率增加,直达到最高 产量为止。 3、在一定生产条件下,作物有一最高产量,超过最高产量 后,继续增加肥料,则总产量随施肥的增加而递减,出现 负效应,但是总产量的递减率可能小于到达最高产量的递 增率。 4、无限量的增施肥料,可能使产量下降为零。 根据以上特点,可将肥料增产效应划分成三个阶段,即由三 个最高点反映了曲线三阶段。
“3414”试验码值方案表
试验处理 编号 代码 1 N0P0K0 2 3 4 5 6 7 8 9 N0P2K2 N1P2K2 N2P0K2 N2P1K2 N2P2K2 N2P3K2 N2P2K0 N2P2K1 因子水平码值 (完全实施方案) N 0 0 1 2 2 2 2 2 2 2 3 1 1 2 P2O5 0 2 2 0 1 2 3 2 2 2 2 1 2 1 “部分实施方案”处理选择示例 氮 磷 钾 氮磷 氮钾 磷钾 施肥 K 2 O 效应 效应 效应 效应 效应 效应 参数 0 1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0 1 3 2 2 1 1 2 3 4 5 2 3 4 5 2 3 4 5 2 3 4 5 6 7 8 9 2 3 4 5 6 7 8 9 2 3 4 5 6 7 8 9 2 3 4 5 -
学习内容
第一阶段:从起点始至平均产量(指总产量除以施肥量所得商值 )达最高点时为止。 AP=Y/x 在此阶段内,边际产量(指增减单位剂量肥料所引起的总产量增 减额。以MP=dy/dx表示)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增至转向点(C点) 达到最大值,超过转向点则开始递减,但仍然大于平均产量,因而平 均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增,至最高点时为止,此时边际产量等于 平均产量。在此阶段内,平均产量不断提高直至此阶段的终点时达到 最大值。 第二阶段:自平均产量的最高点到最高产量的最高点,在此阶段 内,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递减,但边际产量的递 减率较大,平均产量大于边际产量。总产量〔指投入一定数量的肥料 所获得的总收入(产量)〕依报酬递减率增加,直至边际产量等于零 ,即总产量达到最高点时为止。 第三阶段:超过总产量最高点即进入第三阶段,此阶段的边际产 量为负值,因而总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出现负效应。 由上可知,第二阶段是合理的施肥区域。
毒效 增加
低量
适量
高量
养分供应量
学习内容
开始施用限制因子肥料时,植物生长量曲线上升较快,常出现肥 效递增阶段,随着施肥数量增加,逐渐脱离相对最小状态,生长量继 续上升,但单位肥料的增产量逐渐减少,于是出现了肥效递减阶段, 继续增施肥料,生长量将达到极限,若再盲目施肥,则产生毒效,出 现肥料负效应阶段,整个肥效反应曲线表现为S型曲线。 肥料效应函数:肥料的增产效应反应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这种 数量关系可以用数学函数来表示,此函数即肥料效应函数。 肥料效应函数估算法是建立在田间试验――生物统计基础上的计 量施肥方法。它不用化学或物理手段去揭示农田土壤的养分供应量。 农作物需肥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参数,而是借助于施肥量田间试验,通 过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数学关系,配制出一元、二元或多元肥料效应 回归方程式,所得的肥料效应回归方程式可计算出代表性地块的最高 施肥量,最佳施肥量和最大利润施肥量等配方施肥参数。
实践活动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设计 一、试验目的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因为其既 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比例、施肥时期、施肥 方法的首要途径,也是筛选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测土 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 通过田间试验,掌握不同作物优化施肥数量,基、追 肥分配比例,肥料品种、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清土壤 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 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 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