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池河中学七年级(上)期中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李木子与组内三位同学做了用灯泡(表示太阳)和地球仪(表示地球)演示地球公转运动的实验,图为演示实验的瞬间照片。
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李木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②纬线分南北纬,故可指示南北方向③实际地球上并不存在地轴和经纬线④位于低纬度地区的甲所在纬线长度最大⑤图中标有数字的线都属于东经⑥最先从视线中消失的是甲乙丙三点中的丙A. ①②③B. ④⑤⑥C. ①③⑤D. ②④⑥2.据图可知,此时北半球的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3.图所示日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此时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B. 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C. 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D. 北京的学生即将迎来暑假4.以下四幅图是李木子组四位同学在观看演示实验后绘制的地球运动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A. B.C. D.7月暑假期间,小强旅游来到甲城镇。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5~6题。
5.对甲城镇的地理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该地有极昼极夜现象B. 该季节昼夜平分C. 正午时分有阳光直射D. 该地此时是冬季6.对该地区的野外考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甲城镇的纬度是北纬40°B. 乙处的海拔为200米C. 山顶的海拔在1000米以上D. 如遇暴雨,为安全起见应避开丁处读图,回答7~10题。
7.苏伊士运河沟通的海洋是()A. 大西洋和印度洋B. 大西洋和太平洋C. 印度洋和太平洋D. 印度洋和北冰洋8.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A. 北美洲B. 南美洲C. 非洲D. 亚洲9.四大洋中,完全位于北半球的是()A. 太平洋B. 大西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10.关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三分海洋,七分陆地B. 北半球陆地面积比海洋大C. 南极点周围是海洋D. 71%是海洋,29%是陆地读世界大洲大洋图,回答11~14题。
11.有关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东半球的陆地面积比西半球陆地面积大B. 陆地相互连接成一块大陆C. 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D. 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12.图中③是哪个大洋()A. 大西洋B. 印度洋C. 太平洋D. 北冰洋13.七大洲中,面积最大和纬度最高的大洲分别是()A. 亚洲、北美洲B. 非洲、南美洲C. 非洲、大洋洲D. 亚洲、南极洲14.图中C、D两洲的分界线是()A. 苏伊士运河B. 白令海峡C. 土耳其海峡D. 巴拿马运河读长沙市2021年1月18〜22日空气质量指数与天气状况统计表,回答15~16题。
时间1月18日1月19日1月20日1月21日1月22日空气质量指数1272091597659天气状况阴转多云1〜10°C东南风1〜2级阴转多云-4〜6℃东北风1〜2级多云-2〜6℃西风2〜3级晴0〜8℃西风6级晴-2〜12℃西风3〜4级15.长沙市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一天是()A. 1月19日B. 1月20日C. 1月21日D. 1月22日16.对长沙市空气质量起到明显改善作用的天气是()A. B. C. D.北京某学校计划举办郊游活动,同学们查询了近期的天气情况,如表所示,回答17~20题。
日期10月15日10月16日10月17日10月18日气温11~15℃11~14℃8~14℃10~15℃天气现象PM2.5190803020风17.根据表中的天气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5日多云,空气质量较差,需带好口罩B. 16日气温降低,为阴雨天气,请带好雨具C. 17日东南风强劲,外出请远离广告牌D. 18日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最大,注意增减衣物18.从15日到18日()A. 气温持续降低B. 风力逐渐增强C. 空气质量变差D. 天气转晴19.从天气情况考虑,表中四天最适合郊游的是()A. 15日B. 16日C. 17日D. 18日20.同学们在此季节来到郊外,可能会看到的是()A. 樱花盛开B. 荷叶田田C. 枫叶正红D. 白雪纷飞海陆位置对气候特征影响是很明显的。
请观察欧洲西部几个城市分布示意图,它们纬度相差较小,但7月平均气温(方框中左边数字)和1月平均气温(方框中右边数字)却出现了规律性的变化。
据此回答21~23题。
21.四个城市中,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最大的是()A. 伦敦B. 布鲁塞尔C. 柏林D. 华沙22.比较四个城市不同季节气温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对于同纬度地区来说()A. 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低B. 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高C. 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高D. 无论冬季还是夏季,陆地气温都比海洋高2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伦敦温差小的原因是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B. 柏林是德国的首都C. 华沙的降水比伦敦少D. 此图中从东到西大陆性逐渐增强如图为四个不同地点的气温变化曲线。
读图回答24~25题。
24.四地中,气候终年寒冷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5.造成四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因素B. 纬度因素C. 海陆因素D. 洋流因素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2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经纬网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请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我们今天考试时,地球正好公转在______之间(填数码),此时张家界的昼夜长度情况是______;当地球公转到______(甲、乙、丙、丁)处,正午时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最短。
(3)图中阴影⑤⑥两处,实际面积⑤______⑥(填“>”、“=”、“<”)。
(4)当太阳光直射在B纬线上时,地球公转到______(甲、乙、丙、丁)处。
此时,正值北半球______(节气),北半球气温高的是______(陆地/海洋)。
(5)请写出图中A地的经纬度位置:______。
(6)图中ABCD四地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
(7)图中A地位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__带,D地位于______带;D地位于A地的______方向,位于C地的______方向。
27.分析如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由甲图中等温线的变化可推测,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_。
(2)图中A地的年平均气温在______℃以上,B地的年平均气温在______℃以下。
图中B地的气温比周围同纬度地区低1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该地______。
(3)乙图为某地某天的天气预报图,请计算这一天的日较差______℃。
(4)图中C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__月,D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______月。
(5)由甲图中降水的分布可以看出,赤道地区降水__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__,主要是受______因素影响。
28.为认识家乡的地理环境及变化,同学们开展了以“北京的颜色”为主题的地理学习活动。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寻访“红色地标”,了解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发展历程;走进“绿色空间”,认识我们生活的家园。
图1为北京部分红色地标分布及绿色空间规划示意图。
(1)图中能凸显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的“红色地标”是______ 。
(2)山区生态屏障主要分布在西山和______ 山;森林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由外向内呈______ (点状/环状)分布,共同构成了北京的绿色空间。
揭秘“白色冬奥”,走近冰雪运动。
图2为延庆赛区及附近等高线地形图,图3为造雪供水系统示意图。
(3)延庆赛区地形类型以______ 为主,具备开展滑雪项目的地形条件;冬奥村与小海坨山山顶的相对高度约为______ ,冬奥村所在地的地势较为______ (平坦/崎岖),适宜建设配套服务设施。
(4)按照冬奥会竞赛标准,滑雪赛道均需采用人造雪铺设。
延庆赛区建造了一个造雪供水系统,这个系统通过______ 来保证储水池稳定的造雪水源;赛道上的雪融化后回到储水池,实现了水资源的______ 利用。
守护“蓝色天空”,了解大气污染治理成效。
图4为2013-2020年北京市空气质量各级别天数占比统计图。
(5)描述2013-2020年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______ 。
(至少两点)(6)北京的不同“颜色”间有着密切联系。
请参考示例,任选两种颜色写出它们之间的关系______ 。
示例:“绿色”和“蓝色”,增加植被可减少可吸入颗粒物,提高空气质量。
29.读图“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A点的经纬度:经度______,纬度______。
(2)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①是______运河。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②是______山脉。
(3)世界面积最大的大洋B是______洋。
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______洋。
(4)C大洲是______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③是______。
(5)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海洋主要集中在______半球。
(6)纬度位置最南的大洲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1~3.【答案】C、D、C【解析】1. 【分析】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
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实际地球上并不存在地轴和经纬线。
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在把握经纬线的特点等知识的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解答】解: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①正确。
纬线分南北纬,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②错误。
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地轴和经纬线,③正确。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甲是北回归线,不是赤道,④错误。
依据经度的变化规律,可判定图中标有数字的线都属于东经,⑤正确。
最先从视线中消失的是甲乙丙三点中的甲,该点位置最偏东,⑥错误。
故选:C。
2. 【分析】北半球冬至日前后,北极圈以内会出现极夜现象;夏至日前后,北极圈以内会出现极昼现象,以此分析来解答此题。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图中所示的信息理解解答。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中显示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此时北半球是冬季(12、1、2月为北半球的冬季),故D正确。
故选:D。
3. 【分析】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夜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等,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属于常见的选【解答】解: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京的学生即将迎来寒假,故C正确。
故选:C。
4.【答案】A【解析】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的地轴上地球是逆时针转动;地球公转运动时地轴是倾斜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大约是66.5°的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