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已知点(,0)A m -,(,0)B m ,R m ∈,若圆22:(3)(3)2C x y -+-=上存在点P ,满足PA PB ⊥,则m 最大值是( )A .22B .32C .42D .522.已知点()()2,0,2,0M N -,若圆()2226900x y x r r +-+-=>上存在点P (不同于,M N ),使得PM PN ⊥,则实数r 的取值范围是( )A .()1,5B .[]1,5C .()1,3D .[]1,33.已知直线10kx y k ---=和以()3,1M -,()3,2N 为端点的线段相交,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为( ) A .32k ≤B .12k ≥-C .1322k -≤≤ D .12k ≤-或32k ≥ 4.函数sin cos y a x b x =-的一个对称中心为,04π⎛⎫⎪⎝⎭,则直线0ax by c 的倾斜角大小为( ) A .4π B .3π C .23π D .34π 5.ABC 中,(1,5)A ,高BE ,CF 所在的直线方程分别为20x y -=,5100++=x y ,则BC 所在直线的方程是( ).A .04=+y xB .528x y -=C .350x y +=D .5328x y -=6.若直线l 过点(1,1)--和(2,5),且点(1009,)b 在直线l 上,则b 的值为( ) A .2019B .2018C .2017D .20167.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PA AB =,E 为AP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PC 与DE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A .25B 5C 15D 10 8.在底面为正方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底面ABCD ,PA AD ⊥,PA AD =,则异面直线PB 与AC 所成的角为( )A .30B .45︒C .60︒D .90︒9.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E ,F 分别是棱C 1D 1,B 1C 1的中点,P 是上底面A 1B 1C 1D 1内一点,若AP ∥平面BDEF ,则线段AP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 ) A .[322,5] B .[5,22]C .[324,6] D .[6,22]10.一个底面为正三角形的棱柱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若在该棱柱内部放置一个球,则该球的最大体积为( )A .6πB .12πC .43πD .83π11.在下面四个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点M 、N 、P 均为所在棱的中点,过M 、N 、P 作正方体截面,则下列图形中,平面MNP 不与直线A C '垂直的是( )A .B .C .D .12.如图(1),Rt ABC ,1,3,2AC AB BC ===,D 为BC 的中点,沿AD 将ACD △折起到AC D ',使得C '在平面ABD 上的射影H 落在AB 上,如图(2),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AC BD '⊥B .AD BC '⊥ C .BD C D ⊥' D .AB C D ⊥'二、填空题13.已知直线1:220l x by ++=与直线2:210l x y -+=平行,则直线1l ,2l 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14.已知平面向量a ,b ,c ,满足1a =,2b =,3c =,01λ<<,若0b c ⋅=,则()1a b c λλ---所有取不到的值的集合为______.15.直线y kx =与函数2143y x x -=-+-的图象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则k 的最小值是______.16.经过直线20x y -=与圆224240x y x y +-+-=的交点,且过点()1,0的圆的方程为______.17.已知点P 是直线l 上的一点,将直线l 绕点P 逆时针方向旋转角02παα⎛⎫<< ⎪⎝⎭,所得直线方程是20x y --=,若将它继续旋转2πα-角,所得直线方程是210x y +-=,则直线l 的方程是______.18.若直线()():1210l m x m y m -+--=与曲线()2:422C y x =--有公共点,则直线l 的斜率的最小值是_________.19.如图,点E 是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1DD 的中点,点M 在线段1BD 上运动,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__________.①直线AD 与直线1C M 始终是异面直线 ②存在点M ,使得1B M AE ⊥ ③四面体EMAC 的体积为定值④当12D M MB =时,平面EAC ⊥平面MAC20.已知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90CAB ∠=︒,1222AA AB AC ===,则直线1A B 与侧面11B C CB 所成角的正弦值是______.21.在如图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点M 、N 在棱AB 、BC 上,且1AM BN ==,P 在棱1AA 上,α为过M 、N 、P 三点的平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①存在无数个点P ,使面α与正方体的截面为五边形; ②当11A P =时,面α与正方体的截面面积为33;③只有一个点P ,使面α与正方体的截面为四边形;④当面α交棱1CC 于点H ,则PM 、HN 、1BB 三条直线交于一点.22.正四面体ABCD 棱长为2,AO ⊥平面BCD ,垂足为O ,设M 为线段AO 上一点,且90BMC ︒∠=则二面角M BC O --的余弦值为________.23.如图,正方形BCDE 的边长为a ,已知3AB BC =,将ABE △沿边BE 折起,折起后A 点在平面BCDE 上的射影为D 点,则翻折后的几何体中有如下描述:①AB 与DE 所成角的正切值是2;②//AB CE ;③B ACE V -体积是316a ;④平面ABC ⊥平面ADC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填写你认为正确的序号)24.如下图所示,三棱锥P ABC -外接球的半径为1,且PA 过球心,PAB △围绕棱PA 旋转60︒后恰好与PAC △重合.若3PB =,则三棱锥P ABC -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25.如图,在四棱锥M ABCD -中,四边形ABCD 为梯形,90ABC BAD ∠=∠=,//BC AD ,22AD AB BC ==(1)若E 为MA 中点,证明:BE //面MCD(2)若点M 在面ABCD 上投影在线段AC 上,1AB =,证明:CD ⊥面MAC . 26.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平行四边形,90DBA ∠=︒,2BA BD ==,10,,PA PD E F ==分别是棱,AD PC 的中点.(1)证明://EF 平面PAB ;(2)若二面角P AD B --为60︒,求点B 到平面PAD 的距离. 27.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底面ABCD 为菱形,且∠DAB =π3,AB =2,EF //AC ,EA =ED =3,BE =5.(1)求证:平面EAD ⊥平面ABCD ; (2)求三棱锥F -BCD 的体积.28.在四棱台1111ABCD A B C D -中,1AA ⊥平面ABCD ,//AB CD ,90ACD ∠=︒,26BC AC ==,1CD =,1AM CC ⊥,垂足为M .(1)证明:平面ABM ⊥平面11CDD C ; (2)若二面角B AM D --正弦值为217,求直线AC 与平面11CDD C 所成角的余弦.【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首先设点(),P x y ,利用0AP BP ⋅=,转化为m =m 的最大值. 【详解】由圆的方程可知,圆的圆心()3,3C ,设(),P x y 则(),AP x m y =+,(),BP x m y =-,()()20AP BP x m x m y ⋅=+-+=,即222m x y m =+⇒=m 的最大值就是圆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大值,即圆心到原点的距离加半径,即OC r +== 故选:C 【点睛】结论点睛:与圆的几何性质有关的最值,具体结论如下:(1)设O 为圆的圆心,半径为r ,圆外一点A 到圆上的距离的最小值为AO r -,最大值为AO r -;(2)过圆内一点的最长弦为圆的直径,最短弦是以该点为中点的弦;(3)记圆的半径为r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 ,直线与圆相离,则圆上的点到直线的最大距离为d r +,最小值为d r -;2.A解析:A 【分析】由题意可得两圆相交,而以MN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 2+y 2=4,圆心距为3,由两圆相交的性质可得|r ﹣2|<3<|r+2|,由此求得r 的范围. 【详解】根据直径对的圆周角为90°,结合题意可得以MN 为直径的圆和圆 (x ﹣3)2+y 2=r 2有交点,显然两圆相切时不满足条件,故两圆相交.而以AB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 2+y 2=4,两个圆的圆心距为3, 故|r ﹣2|<3<|r+2|,求得1<r <5, 故选A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相交的性质,体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属于中档题.3.D解析:D 【分析】直线10kx y k ---=过定点()1,1P -,分别求出PM k 和PN k ,结合图形,可求出答案. 【详解】由题意,直线10kx y k ---=可化为()110k x y ---=,令1x =,得1y =-,即该直线过定点()1,1P -,111312PM k +==---,213312PN k +==-,所以当12k ≤-或32k ≥时,直线10kx y k ---=和以()3,1M -,()3,2N 为端点的线段相交.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系方程的应用,以及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的求法,考查了数形结合的解题思想方法,是中档题.4.D解析:D 【分析】首先根据函数的对称性,得到(0)()02f f π+=,从而有a b =,再利用直线的斜率为1ak b =-=-,结合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求得结果. 【详解】令()sin cos y f x a x b x ==- 因为函数sin cos y a x b x =-的一个对称中心为,04π⎛⎫⎪⎝⎭, 所以有(0)()02f f π+=,所以0b a -+=,即a b =,所以直线0ax by c 的斜率1ak b=-=-,设其倾斜角为(0)ααπ≤<, 所以有tan 1k α==-,所以34πα=, 故选:D.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直线倾斜角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三角函数的对称性,根据直线方程求直线的倾斜角,属于简单题目.5.C解析:C 【分析】由垂直关系可得AB 和AC 的斜率,进而可得AB 和AC 的方程,分别解方程组可得B ,C 的坐标,进而可得方程. 【详解】解:∵两边AB ,AC 上的高线方程分别为5100++=x y 与20x y -=, ∴它们的斜率分别为15-,12,故AB 和AC 的斜率分别为5,2-, ∴AB 和AC 的方程分别为()551y x -=-,()521y x -=--, 整理为一般式可得50x y -=,270x y +-=联立方程组5020x y x y -=⎧⎨-=⎩,解得00x y =⎧⎨=⎩,即()0,0B ,同理联立2705100x y x y +-=⎧⎨++=⎩,解得53x y =⎧⎨=-⎩,即()5,3C -,∴BC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3050y x --=-,即350x y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和垂直关系,涉及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率公式以及方程组的解法,属中档题.6.A解析:A 【分析】根据直线l 过点(1,1)--和(2,5),由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化简得21y x =+,然后将点(1009,)b 代入方程21y x =+,求解得出b 的值.【详解】解:因为直线l 过点(1,1)--和(2,5), 由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得直线l 的方程为(1)(1)5(1)2(1)y x ----=----,化简得:21y x =+,由于点(1009,)b 在直线l 上,将点(1009,)b 代入方程21y x =+, 得210091b =⨯+, 解得:2019b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的两点式方程的求法和应用,属于基础题.7.D解析:D 【分析】先取正方形的中心O ,连接OE ,由PC//OE 知OED ∠为异面直线PC 与DE 所成的角,再在OED 中求OED ∠的正弦即可. 【详解】连AC ,BD 相交于点O ,连OE 、BE ,因为E 为AP 的中点,O 为AC 的中点,有PC//OE ,可得OED ∠为异面直线PC 与DE 所成的角,不妨设正方形中,2AB =,则2PA =, 由PA ⊥平面ABCD ,可得,PA AB PA AD ⊥⊥,则145BE DE ==+=1122222OD BD ==⨯=因为BE DE =,O 为BD 的中点,所以90EOD ∠=︒,210sin 55OD OED DE ∠===. 故选:D. 【点睛】 方法点睛:求空间角的常用方法:(1)定义法,由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角、二面角的定义,结合图形,作出所求空间角,再结合题中条件,解对应三角形,即可求出结果;(2)向量法: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通过计算向量夹角(直线方向向量与直线方向向量、直线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平面法向量与平面法向量)余弦值,即可求出结果.8.C解析:C 【分析】由已知可得PA ⊥平面ABCD ,底面ABCD 为正方形,分别过P ,D 点作AD ,AP 的平行线 交于M ,连接CM ,AM ,因为PB ∥CM ,所以ACM 就是异面直线PB 与AC 所成的角,再求解即可. 【详解】由题意:底面ABCD 为正方形, 侧面PAD ⊥底面ABCD ,PA AD ⊥, 面PAD面ABCD AD =,PA ⊥平面ABCD ,分别过P ,D 点作AD ,AP 的平行线交于M , 连接CM ,AM , ∵PM ∥AD ,AD ∥BC , PM =AD ,AD =BC . ∴ PBCM 是平行四边形, ∴ PB ∥CM ,所以∠ACM 就是异面直线PB 与AC 所成的角. 设PA =AB =a , 在三角形ACM 中,2,2,2AM a AC a CM a ===,∴三角形ACM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M 等于60°,即异面直线PB 与AC 所成的角为60°. 故选:C. 【点睛】思路点睛:先利用面面垂直得到PA ⊥平面ABCD ,分别过P ,D 点作AD ,AP 的平行线交于M ,连接CM ,AM ,得到∠ACM 就是异面直线PB 与AC 所成的角.9.A解析:A 【分析】分别取棱A 1B 1、A 1D 1的中点M 、N ,连接MN ,可证平面AMN ∥平面BDEF ,得P 点在线段MN 上.由此可判断当P 在MN 的中点时,AP 最小;当P 与M 或N 重合时,AP 最大.然后求解直角三角形得答案. 【详解】如图所示,分别取棱A 1B 1、A 1D 1的中点M 、N ,连接MN ,连接B 1D 1, ∵M 、N 、E 、F 为所在棱的中点,∴MN ∥B 1D 1,EF ∥B 1D 1, ∴MN ∥EF ,又MN ⊄平面BDEF ,EF ⊂平面BDEF ,∴MN ∥平面BDEF ; 连接NF ,由NF ∥A 1B 1,NF =A 1B 1,A 1B 1∥AB ,A 1B 1=AB , 可得NF ∥AB ,NF =AB ,则四边形ANFB 为平行四边形,则AN ∥FB ,而AN ⊄平面BDEF ,FB ⊂平面BDEF ,则AN ∥平面BDEF . 又AN ∩NM =N ,∴平面AMN ∥平面BDEF .又P 是上底面A 1B 1C 1D 1内一点,且AP ∥平面BDEF ,∴P 点在线段MN 上. 在Rt △AA 1M 中,AM 222211215AA A M =+=+=,同理,在Rt △AA 1N 中,求得AN 5=,则△AMN 为等腰三角形.当P 在MN 的中点时,AP 最小为222322()2+=, 当P 与M 或N 重合时,AP 最大为5.∴线段AP 长度的取值范围是32,52⎡⎤⎢⎥⎣.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空间中点、线、面间的距离问题,其中解答中通过构造平行平面寻找得到点P 的位置是解答的关键,意在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与运算能力,属于中档试题.10.C解析:C 【分析】先由三视图计算底面正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内切圆的直径和三棱柱的高比较大小,确定球的半径的最大值,计算球的最大体积. 【详解】由三视图知该直三棱柱的高为4,底面正三角形的高为33半径为高的三分之一,即3r =,由于234<,所以该棱柱内部可放置球的半径的最大值为3,它的体积()343433V ππ==.故选:C 【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的第一个关键是由三视图确定底面三角形的高是33,第二个关键是确定球的最大半径.11.A解析:A 【分析】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判断BCD 选项,利用假设法推出矛盾,可判断A 选项. 【详解】对于A 选项,连接B C ',假设A C '⊥平面MNP ,在正方体ABCD A B C D ''''-中,A B ''⊥平面BB C C '',B C '⊂平面BB C C '',A B B C '''∴⊥,所以,A B C ''为直角三角形,且A CB ''∠为锐角,因为M 、N 分别为BB '、BC 的中点,则//MN B C ',所以,MN 与A C '不垂直, 这与A C '⊥平面MNP 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即A C '与平面MNP 不垂直;对于B 选项,连接B D ''、A C '',如下图所示:因为四边形A B C D ''''为正方形,则A C B D ''''⊥,CC '⊥平面A B C D '''',B D ''⊂平面A B C D '''',CC B D '''∴⊥, A C CC C ''''=,B D ''∴⊥平面A CC '',A C '⊂平面A CC '',A CB D '''∴⊥,M 、P 分别为A B ''、A D ''的中点,则//MN B D '',可得MP A C '⊥, 同理可证A C MN '⊥,MP MN M ⋂=,A C '∴⊥平面MNP ;对于C 选项,连接C D '、A N '、CN 、A P '、PC ,取A B ''的中点E ,连接C E '、PE ,因为四边形CC D D ''为正方形,则CD C D ''⊥,A D ''⊥平面CC D D '',C D '⊂平面CC D D '',C D A D '''∴⊥, CD A D D ''''=,C D '∴⊥平面A CD '',A C '⊂平面A CD '',A C C D ''∴⊥,M 、N 分别为DD '、C D ''的中点,//MN C D '∴,A C MN '∴⊥,在正方形A B C D ''''中,E 、N 分别为A B ''、C D ''的中点,//A E C N ''∴且A E C N ''=, 所以,四边形A EC N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 N C E ''且A N C E ''=, 同理可证四边形CC EP '为平行四边形,//C E CP '∴且C E CP '=, 所以,//A N CP '且A N CP '=,所以,四边形A PCN '为平行四边形, 易得A N CN '=,所以,四边形A PCN '为菱形,所以,A C PN '⊥,MN PN N =,A C '∴⊥平面MNP ;对于D 选项,连接AC 、BD ,因为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则AC BD ⊥,AA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AA BD '∴⊥, AC AA A '⋂=,BD ∴⊥平面AA C ',A C '⊂平面AA C ',AC BD '∴⊥,M 、N 分别为CD 、BC 的中点,则//MN BD ,A C MN '∴⊥,同理可证A C MP '⊥,MN MP M ⋂=,A C '∴⊥平面MNP . 故选:A. 【点睛】方法点睛: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 一是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二是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三是平行线法(若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于这个平面,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解题时,注意线线、线面与面面关系的相互转化;另外,在证明线线垂直时,要注意题中隐含的垂直关系,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的高、中线和顶角的角平分线三线合一、矩形的内角、直径所对的圆周角、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直角三角形(或给出线段长度,经计算满足勾股定理)、直角梯形等等.12.C解析:C 【分析】设AH a =,则BH a =,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可求得DH a AH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证得BD ⊥DH ,再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可得选项. 【详解】设AH a =,则BH a =,因为'C H ⊥面ABD ,AB 面ABD ,DH ⊂面ABD ,所以'C H ⊥AB ,'C H ⊥DH ,'C H ⊥DB ,又Rt ABC ,1,2AC AB BC ===,D 为BC 的中点,所以'1,6C D BD B DAB π==∠=∠=,所以在'Rt AC H 中,'C H ==Rt C HD ’中,()2'222'211DH C D C H a a =-=--=,所以DH a AH ==,所以6ADH DAB π∠=∠=,又23ADB π∠=,所以2HDB π∠=,所以BD ⊥DH ,又'C HDH H =,所以BD ⊥面'C DH ,又'C D ⊂面'C DH ,所以BD ⊥'C D , 故选:C. 【点睛】关键点点睛:在解决折叠问题时,关键在于得出折叠的前后中,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不变和变化,以及其中的边的长度、角度中的不变量和变化的量.二、填空题13.【分析】利用直线平行与斜率之间的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出【详解】解:因为直线与直线平行所以解得当时则故答案为:【点睛】熟练运用直线平行与斜率之间的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解题关键【分析】利用直线平行与斜率之间的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出. 【详解】解:因为直线1:220l x by ++=与直线2:210l x y -+=平行, 所以22(1)b =⨯-,解得1b =-,当1b =-时,1:220l x y -+=,2:210l x y -+=,则d ==【点睛】熟练运用直线平行与斜率之间的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解题关键.14.【分析】设由于则在线段上又在以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问题转化为求线段上的点到圆上点的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可得结论【详解】∵∴可取∵∴是单位圆上如图设由于则在线段上易得直线方程是即到线段的距离为斜边解析:,1(4,)⎛-∞-+∞ ⎝⎭ 【分析】()()11a b c a b c λλλλ⎡⎤---=-+-⎣⎦,设,,OA a OB b OC c ===,()1b c OP λλ+-=,由于01λ<<,则P 在线段BC 上,又A 在以O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O 上,问题转化为求线段BC 上的点P 到圆O 上点A 的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可得结论. 【详解】∵0b c ⋅=,2b =,3c =,∴可取(2,0)b OB ==,(0,3)c OC ==,a OA =,∵1a =,∴A 是单位圆O 上,如图,()()11a b c a b c λλλλ⎡⎤---=-+-⎣⎦,设()1b c OP λλ+-=,由于01λ<<,则P 在线段BC 上,()()11a b c a b c PA λλλλ⎡⎤---=-+-=⎣⎦,易得直线BC 方程是123x y+=即3260x y +-=,O 到线段BC 的距离为OBC 斜边BC 边上高,即2361323d ==+,∴min 61311PA d =-=-,又3OC =,∴min314PA=+=,∴PA 的取值范围是6131,413, ∴()1a b c λλ---所有取不到的值的集合为613,1(4,)13⎛⎫-∞-+∞ ⎪ ⎪⎝⎭.故答案为:613,1(4,)⎛⎫-∞-+∞ ⎪ ⎪⎝⎭.【点睛】本题考查求向量模的取值范围,解题关键是取(2,0)b OB ==,(0,3)c OC ==,把所有向量的起点都移到原点,由几何意义得出动点所成轨迹,从而由几何意义得出模的范围,最后求其在实数集上的补集即可.15.【分析】利用函数图象考虑当直线与半圆仅有一个交点时的取值范围同时注意讨论直线与圆相切的情况由此求解出的范围并确定出最小值【详解】如图函数的图象是圆的上半部分结合图象可知当时即时直线与半圆只有一个交点解析:13【分析】利用函数图象,考虑当直线与半圆2143y x x --+-仅有一个交点时k 的取值范围,同时注意讨论直线与圆相切的情况,由此求解出k 的范围并确定出最小值. 【详解】如图函数2431y x x =-+-的图象是圆()()22211x y -+-=的上半部分, 结合图象可知,当10103010k --≤<--时,即113k ≤<时,直线与半圆只有一个交点;当直线与半圆相切时也仅有一个交点,则22111k k -=+,解得43k =或0k =(舍), 综上可知:min 13k =. 故答案为:13.【点睛】本题考查根据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求解参数值,着重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难度一般.解答此题时要注意函数2143y x x -=-+-表示的是半圆,不是一个整圆.16.【分析】根据题意设出过直线和圆的交点的圆系方程代入已知点坐标可求出的值即可确定所求圆的方程【详解】设过已知直线和圆的交点的圆系方程为:∵所求圆过点∴解得所以圆的方程为化简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 解析:2231240x y x y ++--=【分析】根据题意设出过直线和圆的交点的圆系方程,代入已知点坐标,可求出λ的值,即可确定所求圆的方程. 【详解】设过已知直线和圆的交点的圆系方程为:()2242420x y x y x y λ+-+-+-=∵所求圆过点()1,0 ∴70λ-+= 解得7λ=所以圆的方程为()22424720x y x y x y +-+-+-=,化简得2231240x y x y ++--=.故答案为:2231240x y x y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求解圆的方程,设出过已知直线和圆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解本题的关键.17.【分析】求出点坐标由于直线与直线垂直得出直线的斜率为再由点斜式写出直线的方程【详解】由于直线可看成直线先绕点逆时针方向旋转角再继续旋转角得到则直线与直线垂直即直线的斜率为所以直线的方程为即故答案为: 解析:230x y --=【分析】求出点P 坐标,由于直线210x y +-=与直线l 垂直,得出直线l 的斜率为12,再由点斜式写出直线l 的方程. 【详解】()1,120210x x y P y -⎧⇒-⎨--=+⎩= 由于直线210x y +-=可看成直线l 先绕点P 逆时针方向旋转角α,再继续旋转2πα-角得到,则直线210x y +-=与直线l 垂直,即直线l 的斜率为12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11(1)2y x +=-,即230x y --= 故答案为:230x y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求直线的方程,涉及了求直线的交点以及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属于中档题.18.【分析】将直线的方程化为可求出直线所过的定点坐标作出曲线的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可得出当直线与曲线有公共点时直线的斜率的最小值【详解】将直线的方程化为由得则直线过定点将曲线的方程变形为曲线为圆的上半圆解析:15【分析】将直线l 的方程化为()()210m x y x y +--+=,可求出直线l 所过的定点坐标,作出曲线C 的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可得出当直线l 与曲线C 有公共点时,直线l 的斜率的最小值. 【详解】将直线l 的方程化为()()210m x y x y +--+=,由2100x y x y +-=⎧⎨+=⎩,得11x y =-⎧⎨=⎩. 则直线l 过定点()1,1P -,将曲线C 的方程变形为()()()222242x y y -+-=≥,曲线C 为圆()()22224x y -+-=的上半圆,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当直线l 过点A 时,直线l 的斜率取最小值211415PA k -==+. 故答案为:15. 【点睛】 本题考查利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求直线斜率的最值,考查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属于中等题.19.②③④【分析】取点为线段的中点可判断①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假设存在点使得利用解出的值即可判断②;连接交于点证明线段到平面的距离为定值可判断③;求出点的坐标然后计算平面和平面的法向量即可判断④【详解】对解析:②③④.【分析】取点M 为线段1BD 的中点可判断①,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假设存在点M ,使得1B M AE ⊥,利用()1110AE B M AE B B BD λ⋅=⋅+=解出λ的值即可判断②;连接AC 、BD 交于点1O ,证明11//EO BD ,线段1BD 到平面AEC 的距离为定值,可判断③;求出点M 的坐标,然后计算平面AEC 和平面MAC 的法向量,即可判断④.【详解】对于①:连接1AC 交1BD 于点O ,当点M 在O 点时直线AD 与直线1C M 相交,故①不正确,以D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边长为2,则()0,0,0D ,()10,0,2D ,()2,0,0A ,()0,2,0C ,()0,0,1E ,()2,2,0B ,()12,2,2B ,对于②:()2,0,1AE =-,假设存在点M ,使得1B M AE ⊥,()()()1110,0,22,2,22,2,22B M B B BD λλλλλ=+=-+--=---,[]0,1λ∈, 所以14220AE B M λλ⋅=+-=,解得13λ=,所以当12D M MB =时1B M AE ⊥, 故②正确;对于③:连接AC 、BD 交于点1O ,因为点E 是棱1DD 的中点,此时11//EO BD ,故线段1BD 到平面AEC 的距离为定值,所以四面体EMAC 的体积为定值,故③正确; 对于④:当12D M MB =时,442,,333M ⎛⎫ ⎪⎝⎭,()2,0,1AE =-,()2,2,0AC =-,设平面AEC 的法向量为()111,,m x y z =,由111120220m AE x z m AC x y ⎧⋅=-+=⎪⎨⋅=-+=⎪⎩ 令12z =,可得11x =,11y =,可得()1,1,2m =,设平面MAC 的法向量为()222,,n x y z =,242,,333MA ⎛⎫=-- ⎪⎝⎭,由222222202420333n AC x y n MA x y z ⎧⋅=-+=⎪⎨⋅=--=⎪⎩解得:20y =,令 21x =可得22z =,所以1,1,1n ,因为1111120m n ⋅=⨯+⨯-⨯=,m n ⊥所以平面EAC ⊥平面MAC ,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②③④.【点睛】方法点睛: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1)利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先找到其中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再证明这条垂线在另外一个平面内或与另外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即可;(2)利用性质://,αββγαγ⊥⇒⊥(客观题常用);(3)面面垂直的定义(不常用);(4)向量方法: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即法向量数量积等于0.20.【分析】取中点连接证明平面可得为直线与侧面所成的角进而可得答案【详解】取中点连接直三棱柱中平面平面又又面平面在平面上的射影为故为直线与侧面所成的角中中中故答案为:【点睛】方法点睛: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 解析:10 【分析】取11B C 中点D ,连接1,A D BD ,证明1A D ⊥平面11B C CB ,可得1A BD ∠为直线1A B 与侧面11B C CB 所成的角,进而可得答案.【详解】取11B C 中点D ,连接1,A D BD ,直三棱柱中,1BB ⊥平面111A B C ,1A D ⊂平面111A B C ,11BB A D ∴⊥,又11111A B A C ==,111A D B C ∴⊥,又1111B C BB B =,111,B C BB ⊂面11BB C C , 1A D ∴⊥平面11B C CB ,1A B ∴在平面11B C CB 上的射影为DB ,故1A BD ∠为直线1A B 与侧面11B C CB 所成的角,11Rt A B B 中,22211121125BB A B A B =+=+=111Rt B A C 中,1112212122B C AD =⨯==, 1Rt A BD ∴中,1112102sin 5A D A BD AB ∠===, 故答案为:1010. 【点睛】方法点睛: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有两种方法:一是传统法,证明线面垂直找到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利用平面几何知识解答;二是利用空间向量,求出直线的方向向量以及平面的方向向量,利用空间向量夹角余弦公式求解即可. 21.①②④【分析】让从开始逐渐向运动变化观察所得的截面从而可得正确的选项【详解】由题设可得为所在棱的中点当时如图(1)直线分别交与连接并延长于连接交于则与正方体的截面为五边形故①正确当如图(2)此时与正 解析:①②④【分析】让P 从A 开始逐渐向1A 运动变化,观察所得的截面,从而可得正确的选项.【详解】由题设可得,M N 为所在棱的中点.当203AP <<时,如图(1),直线MN 分别交,AD DC 与,T S ,连接TP 并延长1DD 于G ,连接GS 交1CC 于H ,则α与正方体的截面为五边形,故①正确.当11A P =,如图(2),此时α与正方体的截面为正六边形,其边长为2, 其面积为()2362=33⨯⨯,故B 正确.当,A P 重合或1,A P 重合时,如图(3),α与正方体的截面均为四边形,故③错误.如图(4),在平面α内,设PM HN S ⋂=,则S PM ∈,而PM ⊂平面11A B BA ,故S ∈平面11A B BA ,同理S ∈平面11C B BC ,故S ∈平面11A B BA ⋂平面111C B BC BB =即PM 、HN 、1BB 三条直线交于一点. 故答案为:①②④.【点睛】思路点睛:平面的性质有3个公理及其推理,注意各个公理的作用,其中公理2可用来证明三点共线或三线共点,公理3及其推理可用来证明点共面或线共面,作截面图时用利用公理2来处理.22.【分析】连接延长交于则是中点可得是二面角的平面角求出可得结论【详解】由已知是中心连接延长交于则是中点连接则而∴平面平面∴∴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由对称性又由平面平面得∴故答案为:【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 解析:33【分析】连接DO 延长交BC 于E ,则E 是BC 中点,可得MEO ∠是二面角M BC O --的平面角.求出,ME OE 可得结论.【详解】由已知O 是BCD △中心,连接DO 延长交BC 于E ,则E 是BC 中点,连接AE ,则BC AE ⊥,BC DE ⊥,而AE DE E =,∴BC ⊥平面AED ,ME ⊂平面AED ,∴BC ME ⊥,∴MEO ∠是二面角M BC O --的平面角.2BC =,90BMC ︒∠=,由对称性2BM CM ==112ME BC ==,又113323323EO DE ==⨯⨯=, 由AO ⊥平面BCD ,EO ⊂平面BCD ,得AO EO ⊥, ∴3cos EO MEO ME ∠==. 故答案为:3.【点睛】关键点点睛:本题考查求二面角,解题关键是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这可根据平面角的定义作出(并证明),然后在直角三角形中求角即得.注意一作二证三计算三个步骤. 23.①③④【分析】作出折叠后的几何体的直观图由题中条件得到是异面直线与所成的角求出其正切可判断①正确;根据线面垂直的的判定定理先证明平面可判断②错;根据等体积法由体积公式求出可判断③正确;根据面面垂直的解析:①③④【分析】作出折叠后的几何体的直观图,由题中条件,得到ABC ∠是异面直线AB 与DE 所成的角,求出其正切,可判断①正确;根据线面垂直的的判定定理,先证明CE ⊥平面ABD ,可判断②错;根据等体积法,由体积公式求出B ACE V -,可判断③正确;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判断④正确.【详解】作出折叠后的几何体直观图如图所示:由题意,3AB a =,BE a =,∴2AE a =; ∴22AD AE DE a =-=,222AC CD AD a ∴=+=,∵//BC DE ,∴ABC ∠是异面直线AB 与DE 所成的角,在Rt ABC 中, tan 2AC ABC BC∠==①正确; 连结BD ,CE ,则CE BD ⊥,又AD ⊥平面BCDE ,CE ⊂平面BCDE ,∴CE AD ⊥,又BD AD D ,BD ⊂平面ABD ,AD ⊂平面ABD ,∴CE ⊥平面ABD ,又AB 平面ABD ,∴CE AB ⊥.故②错误.三棱锥B ACE -的体积2311113326B ACE A BCE BCE V V S AD a a a --===⨯⨯=⋅⨯. 故③正确.∵AD ⊥平面BCDE ,BC ⊂平面BCDE ,∴BC AD ⊥,又BC CD ⊥,CD AD D =,CD ⊂平面ADC ,AD ⊂平面ADC , ∴BC ⊥平面ADC ,∵BC ⊂平面ABC ,∴ABC ⊥平面ADC .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③④.【点睛】思路点睛:判断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位置关系时,一般根据相关概念,结合线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以及面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根据题中条件,进行判断或证明. 24.【分析】作于可证得平面得得等边三角形利用是球的直径得然后计算出再应用棱锥体积公式计算体积【详解】∵围绕棱旋转后恰好与重合∴作于连接则∴又过球心∴而∴同理由得平面∴故答案为:【点睛】易错点睛:本题考查 3 【分析】作BH PA ⊥于H ,可证得PA ⊥平面BCH ,得60BHC ∠=︒,得等边三角形BCH ,利用PA 是球的直径,得PB AB ⊥,然后计算出BH ,再应用棱锥体积公式计算体积.【详解】∵PAB △围绕棱PA 旋转60︒后恰好与PAC △重合,∴PAB PAC ≅△△,作BH PA ⊥于H ,连接CH ,则,CH PA CH BH ⊥=,60BHC ∠=︒,∴BC BH CH ==.又PA 过球心,∴PB AB ⊥,而2,3PA PB ==,∴1AB =,同理1AC =,31322PB AB BH PA ⋅⨯===,2233333BCH S BH ⎛⎫=⨯=⨯= ⎪ ⎪⎝⎭△, 由BH PA ⊥,CH PA ⊥,CHBH H =,得PA ⊥平面BCH , ∴11333233P ABC BCH V S PA -=⋅=⨯⨯=△. 故答案为:3.【点睛】易错点睛:本题考查求棱锥的体积,解题关键是作BH PA ⊥于H ,利用旋转重合,得PA ⊥平面BCH ,这样只要计算出BCH 的面积,即可得体积,这样作图可以得出60BHC ∠=︒,为旋转所形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这里容易出错在误认为旋转60︒,即为60CAB ∠=︒.旋转60︒是旋转形成的二面角为60︒.应用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三、解答题25.(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取MD 中点为F ,连接EF ,CF ,四边形BCFE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E CF ,利用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即可证明;(2)利用勾股定理证明AC CD ⊥,设点M 在面ABCD 上投影在线段AC 上设为点H ,再利用已知条件证明MH CD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断定理即可证明.【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