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金山中学2020级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D【解析】“是因为其传播方式是口耳相传”错误。
结合“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其主流价值仍然是仁爱、孝慈、正直、忠信”“这些价值通过唱戏的、说书的,通过家人乡亲口耳相传,逐渐在民间扎根”等分析,选项内容强加因果,口耳相传只是其传播方式,并不是其主流价值一直不变的主要原因。
2.C【解析】A.已然变未然,“纳入”和“将成为”表述错误,材料一说的是“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B.“完全征服”表述错误,结合“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分析,材料二第二段中是“不是片面征服自然”。
D.“其内涵有相同性”表述错误,结合材料二第六段中“前者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或对象的全体及与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可知,思维的整体观与阴阳观内涵不同。
3.C【解析】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和而不同,厚德载物;刚健自强,生生不息;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整体把握,辩证思维;经世务实,戒奢以俭等。
A.根据“侈”“惰”“贫”,“力”“俭”“富”等分析,诠释的是“经世务实,戒奢以俭”。
B.强调“仁义至上”。
C.谈的是做人的道理:小善也要为,小恶也不能为。
说的是为人处世之道。
不是材料中提及的六种文化精神特质之一。
D.强调“民”,民为邦本。
4.①先开门见山,提出“要认真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质”的观点。
②然后从六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质的具体内容。
③最后论述传统文化精神特质与中国梦的关联以及传播方式。
(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二开篇表明写作对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
结合“历览前贤著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分析,先开门见山,表明写作对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
结合后面六段内容分析,如抓住关键内容“和而不同,厚德载物”“刚健自强,生生不息”“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整体把握,辩证思维”“经世务实,戒奢以俭”等,分六段指出了特质的具体内容。
后面三段论述传统文化精神特质与中国梦的关联,最后介绍了其的传播方式。
结合“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
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可以作创造性的现代转化”“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的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观念”“这些价值通过唱戏的、说书的,通过家人乡亲口耳相传,逐渐在民间扎根”分析,论述传统文化精神特质与中国梦的关联,如“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最后介绍了传播方式。
5.A【解析】B.“帮助万里是二人的主要任务”有误,从原文“身上的负荷全被余从戎卸走,而他稀里糊涂上了平河的肩——敢情是嫌他太慢”可知,二人是分别帮助万里扛枪和背他,怕他太慢影响大部队行进和完成任务,但帮助万里是二人的主要任务理解错误;C.“骁勇善战”有误,这里并没有与敌军开战,因此“向两翼分散,并且都保持了队形”只能说明这支队伍临危不乱,但不能体现骁勇善战;D.“淡然”有误,从原文“不论是他的玩笑还是周围人的表现都让万里也慢慢安静下来,而炸弹的落点也逐渐稀疏,远去”分析,万里一开始因为激烈的场景感到十分恐惧,经过雷公的安抚,他内心接受了战争的状态,内心逐渐变得安静,但没有淡然的心态。
6.D【解析】D.“这样的语言既符合小传令兵的身份和年龄”有误,小传令兵年龄一定不大,脸上的严肃并不和年龄相符,但是他的任务是重要而严肃的事情,因此他才会有不符身份的言简意赅、语气坚定的严肃。
7.①便于展现万里在战争环境中的心理变化和成长过程,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②从新兵万里的视角描写战争场景,更易于使读者感受到战争的真实和残酷;③更好地表现战友们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精神。
(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解析】万里是一个新兵,他从未经历过战争的激烈和残酷,行军、战争、牺牲等场面,“换了个角度看七连向着爆炸狂奔。
有人被弹片击中,倒下,但立刻就被战友架起来,狂奔”“现在则是被炸了一遍又一遍的残垣,犹如月球的表面”,这些是从万里眼中看到的真实的战争残酷的场景,这就更能让读者感受到战争的真实和残酷;“有人被弹片击中,倒下,但立刻就被战友架起来”也更能让人感受到战士们英勇无畏、敢于牺牲的精神;万里从一开始的茫然和惧怕,到被战友背起行进时看到的战争场面,再到雷公对他的开导,看见同龄的小传令员的严肃和坚定,万里是通过他的所见所感,冲击着他的内心,不断的促成他的变化和成长的,这一人物形象就更有层次性的成长,更加生动丰满。
8.①文中塑造了万里、千里、平河、余从戎、雷公等众多志愿军战士的形象,通过战士们的表现,呈现出战争的宏大场面,营造出紧张残酷的氛围;②通过群体战士整齐有序、临危不乱的行军集中表现了战士们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战斗精神;③通过战友间的互帮互助表现了战士们患难与共、生死相助的战友情谊。
(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为什么塑造志愿军战士的群体形象,首先明确文本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文本涉及到的人物众多,有万里、千里、平河、余从戎、雷公等众多志愿军战士的形象;然后思考为什么要以群像形式出现而不是单一主人公。
因为文本要体现的是长津湖战役这一宏大的战争场面,单一主人公是很难撑起宏大的战争场面的,因此在本文中塑造了众多战士形象,通过战士们的表现,呈现出战争的宏大场面,营造出紧张残酷的氛围;选文中众多人物之间的关系,也体现了精神力量,“万里还没搞清明白啥就被放翻了,身上的负荷全被余从戎卸走……于是平河一肩机枪一肩万里地开始奔跑”“万里不叫了,呆呆看着,理智尚存但手脚瘫软,雷公只好自己趴在他身上,然后一块布罩住两个人”等情节,可以看出战士们在战场上患难与共、生死相助的战友情谊,这种精神力量是作者讴歌的重点。
9.祸患常常在极小的事上积累而成,智慧勇敢的人往往被自己所溺爱的人或物困住,难道只有宠爱伶人才导致这样吗?(4分)(三个要点各1分:于忽微,介词结构后置,在极小的事上;于所溺,介词结构后置,被所溺爱的人或物;智勇,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智慧勇敢的人。
句子大意1分。
)10.B【解析】句意:“臣希望国家别忘了河北之难,为臣也不敢忘巾车之恩。
”后来多次被光武帝在公余时召见,商议平定蜀地。
过了十多天,皇上让冯异的妻子儿女跟随冯异一起回到关中。
采用排除法。
第一分句,“无忘”的宾语是“河北之难”,在其后断开;“小臣”是自谦,做后句主语,在其前断开,排除AD。
第三分句,“宴见”是固定词组,意思是在皇帝公余时被召见,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
故选B。
11.C【解析】C.“刘秀自封尊号”有误。
依“异遂与诸将定议上尊号”得出不是自封,而是他封。
12.D【解析】D.“主动认罪”“皇帝宽恕了他”有误。
因为冯异长期在外作战,小人乘隙构陷冯异,皇帝不信才把弹劾他的奏章给他看。
所以,冯异并不是主动认罪,皇帝也不是宽恕他。
13.⑴冯异秘密地到所管辖的属县巡察,被汉军抓获。
当时冯异的堂兄冯孝跟随光武,趁机举荐了冯异。
(4分)(三个要点各1分:间,秘密地,偷偷地,私下;为……所,表被动,被;从兄,堂兄。
大意分1分,可落在:“执”,抓住。
)⑵臣在军队中充数,过于蒙受皇上的恩情和偏私,处于大将的位置,封爵为通侯,在一方受命掌权,从而立下微小的功劳。
(4分)(三个要点各1分:充备行伍,介宾结构后置,在军队中充数;受任方面,介词结构后置,在一方受命掌权;微功,微小的功劳。
大意分1分。
)13.(3分)⑴派壮士穿上与赤眉军一样的服装;⑵埋伏在道路两旁,突然出击;⑶乘胜追击。
(答对第一点得2分,第二三点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参考译文】:冯异字公孙,颍川郡父城县人。
他爱好读书,通晓《左氏春秋》《孙子兵法》。
汉兵初起时,冯异以郡掾的身份监察五个县,与父城县长苗萌共同守城,为王莽抵御汉军。
光武攻击颍川时,攻打父城攻不下来后,就驻兵于巾车乡。
冯异秘密地到所管辖的属县巡察,被汉军抓获。
当时冯异的堂兄冯孝跟随光武,趁机举荐了冯异。
冯异得到了光武帝的召见。
冯异说:“我的老母尚在父城之中,请允许我回去据守五个城邑,立功来报答您的恩德。
”光武说:“很好。
”冯异回去后,对苗萌说:“当今众将领大多暴虐专横,只有刘将军所到之处不抢掠。
我看他的言谈举止,并非庸俗之人,可以归附他。
”苗萌说:“我与您生死与共,一切都听从您的安排。
”冯异等人随即打开城门奉上牛酒相迎。
光武任命冯异为主簿,苗萌为从事。
光武从蓟城城东快速南下,来到饶阳的无蒌亭,当时天寒地冻,众人饥渴疲惫,冯异送来了豆粥。
到了南宫县,遇上了大风雨,光武进入路旁的空房子里,冯异又送上麦饭。
光武于是又渡过呼沱河,冯异又跟着光武击败王郎,被封为应侯。
冯异为人谦让,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路上与其他将领相遇,总是让自己的车到路边避让。
进退都做好标记,军中称为最有秩序。
每次宿营,众将领一起坐下来评功,冯异常一个人躲在树下,军中称他为“大树将军”。
攻破邯郸后,军中调整将领部署,并重新分配各自的归属。
很多将士都愿意跟从大树将军,光武因此赞赏他。
冯异跟从光武平定了河北,诸将领都劝光武即位,于是,冯异同诸将领议定“光武”为尊号。
这时,赤眉扰乱三辅,于是派遣冯异讨伐赤眉,并授予征西大将军,与邓禹一同攻打赤眉。
冯异让壮士换成赤眉军的衣服,埋伏在路旁。
伏兵突然冲出,衣服相同,赤眉军难以相认,于是众人惊溃。
冯异追击,打败了赤眉军。
冯异长期在外领兵,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在关中专权,权势很大,百姓归顺他。
光武派人将奏章拿给冯异看。
冯异上书谢罪道:“臣在军队只是充数,受到皇上错爱,处于大将的位置,封为通侯,受命执掌一方大权,从而立下一点功劳。
冯异见所示臣的奏章,我惶恐不安,”光武下诏回答曰:“将军对于国家,于义理上是君臣的关系,在情义上却如同父子,有什么嫌疑,却要怀有恐惧的心情?”赐予冯异珍宝锦缎。
冯异稽首道谢,说:“今天,臣希望国家别忘记河北之难,为臣也不敢忘巾车之恩。
”后来多次被光武帝在公余时召见,商议平定蜀地。
过了十多天,皇上让冯异的妻子儿女跟随冯异一起回到关中。
第二年夏天,冯异与诸将攻打落门,未成功,病发,死于军中,谥号曰:“节侯”。
15.D【解析】D项“卒章显志,……请君爱惜竹根,拿它制成乐器,向伶伦学习演奏凤凰之音”错,尾联中欲将竹管送给伶伦制成乐器,以奏凤鸣之音,表达了要珍惜竹子、物尽其用之意,隐含要珍惜人才、让其发挥真实才干之意。
本诗主旨是向世人表明自己是如竹子般正直、不畏艰难的士人,渴望被赏识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