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112(保持空气清新,定期空气消毒。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
4(病情轻或缓解期病人适当休息,病情严重者,需绝对卧床休息。
5(按医嘱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贫血严重者给高热量、高蛋白,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病人是否有贫血、出血倾向、发热、寒战等症状。
7(与病人建立融洽的关系,耐心细致做解释工作,解除病人的忧虑,使其振奋精神,密切配合治疗。
8(定期更换内衣及床单,用温水擦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长期卧床病人应按时翻身,以免发生褥疮。
9(嘱病人每日刷牙,有出血倾向病人,应勤漱口,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擦洗口腔,有溃疡时可涂碘甘油。
10(医嘱准备并协助医师作好各种治疗,同时按要求留取各种标本及时送检。
11(实施化学药物或放射性治疗的病人,注意观察疗效及反应,并鼓励病人多饮水,加强利尿促进尿酸的排泄。
12(进行健康指导,预防疾病复发,鼓励慢性病人坚持治疗,定期复查。
第二节营养性贫血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1. 详细了解疾病的诱因。
2(观察面色、睑结膜、甲床颜色及脉搏等情况。
【症状护理】1(贫血的护理(1)严重时要卧床休息,限制活动,注意安全。
(2)贫血伴心悸气促时遵医嘱给予吸氧。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如瘦肉、猪肝、豆类等。
注意色、香、味的烹调,促进食欲。
(4)观察贫血症状,如面色、睑结膜、口唇、甲床苍白程度,注意有无头晕眼12花、耳鸣、困倦等中枢缺氧症状,注意有无心悸气促、心前区疼痛等贫血性心脏病的症状。
(5)必要时遵医嘱输血。
2(食欲不振、腹胀的护理:(1)鼓励病人少食多餐,提供色、香、味俱全的饮食。
(2)能够下床活动的病人,协助病人每天在床旁活动。
(3)严重腹胀的病人可以肛管排气。
3(眼睑水肿、下肢压陷性水肿的护理:加强皮肤护理,定时翻身。
4(合并贫血性心脏病的护理:(1)遵医嘱给予低流量吸氧。
(2)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体位。
(3)遵医嘱给予输血,严格控制输血量和输血速度:20,30滴,分。
5(神经、精神异常的护理:(1)专人守护,加床挡,防止摔伤等意外。
(2)保持皮肤清洁、于燥,防止皮肤损伤。
(3)遵医嘱给予叶酸、维生素和铁剂治疗。
【一般护理】1(纠正饮食习惯,进食含铁丰富的事物,如肝、香菇、肉类等;进食含叶酸和维生素b12丰富的食品,如肝、肉类、蛋类、瓜果。
2(遵医嘱口服铁剂并饭后服用、忌茶,若铁剂为水制,用吸管吸人,防止牙龈染色,注意观察副作用。
3(提供相应的医学知识,纠正偏食习惯。
4(嘱病人坚持服药,一般能治愈。
【健康指导】1(指导病人坚持服药。
2(进食营养丰富的饮食,如海带、肝、血、香菇等。
3(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稳定病情,促进治愈。
第三节再生障碍性贫血13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1(有无局部或全身感染的表现,发热、寒战、疼痛等。
2(入院前病人的活动水平。
3(对免疫抑制剂治疗和骨髓移植的反应。
4(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及出血的症状。
5(面色、睑结膜、甲床颜色。
【症状护理】1(贫血的护理:(1)严重时要卧床休息,限制活动,注意安全。
(2)贫血伴心悸气促时遵医嘱给予吸氧。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类食物,如瘦肉、猪肝、豆类等。
注意色、香、味的烹调,促进食欲。
(4)观察贫血症状,如面色、睑结膜、口唇、甲床苍白程度,注意有无头晕眼花、耳鸣、困倦等中枢缺氧症状,注意有无心悸气促、心前区疼痛等贫血性心脏病的症状。
(5)必要时遵医嘱输血。
2(出血的护理:(1)明显出血时卧床休息,待出血停止后逐渐增加活动。
(2)严密观察出血部位、出血量、注意有无皮肤粘膜出血、淤斑、牙龈出血、鼻出血、呕血、便血、血尿、女性病人月经是否过多,特别要观察有无头痛、呕吐、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症状。
(3)遵医嘱给予止血药物或输血治疗。
(4)各种操作应动作轻柔,避免手术,穿刺后压迫局部或加压包扎。
(5)应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及粗硬食物。
3(感染的护理:(1)病室环境清洁卫生,定期空气消毒,限制探视,进行保护性隔离。
(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
(3)做好口腔、会阴及肛门的护理。
14(4)观察病人有无发热、感染伴随症状及体征,鼓励病人多饮水,警惕感染中毒性休克。
(5)遵医嘱按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6)对病人及家属作好预防感染的卫生宣教工作。
4(合并脑出血的护理:(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神志、意识等。
(2)保持皮肤粘膜清洁,定期翻身。
(3)遵医嘱给予输注甘露醇和单采血小板。
(4)加强口腔、会阴、肛门护理。
【一般护理】1(长期应用雄性激素可出现水潴留、痤疮、毛发增多,女性停经等症状,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出现类库欣综合征症状,应做好病情的观察和解释工作。
2(指导病人坚持服药。
3(对于悲观消极情绪,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及时解决病人的实质问题,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健康指导】1(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警惕家用洗发剂、杀虫剂的毒性对人体的损害,避免应用某些引起骨髓抑制的药物,如氯霉素、保泰松等。
2(对病人加强疾病知识教育,预防感染和出血,坚持治疗,不擅自停药,定期复诊。
3(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稳定病情,促进治愈。
4(保持个人卫生清洁、保暖,预防各种感染。
第四节急性白血病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1(观察局部或全身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2(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出血的症状和体征。
3(病人的心理反应。
15【症状护理】1(贫血的护理:限制病人活动,卧床休息,注意安全,补充足够营养,有心悸、气促的病人可给予氧气吸人,做好输血护理。
2(出血的护理:(1)鼻出血:鼻部冷敷,用1:1000肾上腺素棉球填塞压迫止血,严重时用油纱条做后鼻道填塞止血。
(2)牙龈出血: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或口腔护理,避免刷牙损伤粘膜,可用凝血酶棉球填塞止血。
(3)消化道出血:出现头晕、心悸、脉搏细数、出冷汗、血压下降时应及时抢救,给予止血和补充血容量。
(4)头面部出血:卧床休息,减少活动,按医嘱及时治疗。
(5)颅内出血:平卧位,高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按医嘱应用止血药物及降低颅内压药物,头部可给予冰袋或冰帽,严密观察病情及时记录。
3(感染的护理:参照本章第三节。
4(化疗药物引起胃肠反应的护理:(1)病人进餐时提供安全、舒适、清洁的环境。
(2)遵医嘱给予止吐药。
(3)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
5(浸润症状的护理:(1)白血病细胞浸润眼部注意有无复视或失明。
(2)观察有无牙龈增生、肿胀、局部皮肤隆起,变硬,呈皮下结节等口腔和皮肤浸润的症状。
(3)白血病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
(4)浸润到睾丸可出现无痛性肿大。
6(合并口腔溃疡的护理:(1)避免食用对口腔粘膜有刺激性食物。
(2)进食后漱口,必要时做口腔护理。
(3)避免进食带刺和小骨头的食物。
7(营养失调的护理:16(1)观察病人呕吐的程度,制定合理饮食,做好口腔护理。
(2)进餐时提供安全、舒适、清洁环境。
(3)遵医嘱服用止吐药。
【一般护理】1(充分休息,稳定情绪,帮助病人克服焦虑、恐惧、悲观等心理反应,增强治疗信心,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2(给予高营养食品,以补充机体消耗,提高对化疗的耐受性。
3(化疗时注意保护病人的静脉,严格遵守用药的次序、时间、剂量,观察化疗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4(尊重理解病人,使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健康指导】1(指导出院病人学会自我观察、自我防护,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2(坚持用药,定期强化治疗,巩固和维持疗效,定期复诊,病情变化时及时就诊3(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第五节慢性白血病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1(活动后的心率和呼吸情况。
2(有无局部或全身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护理】1、感染的护理:参照本章第三节。
2(出血的护理:参照本章第三节。
3(巨脾的护理:饭后取左侧卧位,减少巨牌对消化道的压迫症状。
【一般护理】1(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适当锻炼身体,避免劳累。
2(给予心理支持,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3(观察药物疗效及有无恶心、呕吐、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
174(多与病人交流,倾听他们的烦恼及顾虑,尽力解决病人的问题,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及时观察病人的情绪反应,给予相应的护理。
【健康指导】1(指导病人加强自我保护,预防感染和出血,如避免去公共场所,避免接触传染病病人,防止各种损伤。
2(有流感症状或其他部位轻微感染时及时就医治疗。
3(按医嘱坚持用药,定期体检和复诊。
4(对于巨脾的病人,告诉病人要注意防止外伤,防止巨脾受到压迫或撞击而发生意外。
第六节过敏性紫癜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1(紫癜的程度及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
2(大小便的颜色。
【症状护理】1(紫癜型的护理:嘱病人不用手搔抓皮肤,加强心理护理。
2(腹痛型的护理:(1)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提供充足的休息时间。
(2)密切观察大便的颜色。
(3)遵医嘱给予激素类药物。
3(关节痛的护理: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适当按摩关节,降低肌张力。
4(肾型的护理:密切观察尿的颜色,加强生活护理。
【一般护理】1(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动物异性蛋白、抗生素、花粉等。
2(观察糖皮质激素药物的副作用。
【健康指导】1(告知病人避兔感冒和接触过敏原。
2(指导出院病人学会自我观察,自我防护。
183(适当锻炼,增强体质,稳定病情,促进治愈。
4(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理平衡。
第七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按内科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观察皮肤粘膜出血点的情况及出血的症状和体征。
【症状护理】出血的护理:参照本章第三节。
【健康指导】1(逐步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染。
2(指导病人进行自查,如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
3(加强营养,提高抵抗力,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