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海棠刘子翚幽姿淑态弄春情,梅借风流柳借轻。
种处静宜临野水,开时长是向清明。
及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诗老①无心为题拂②,至今惆怅似含情。
[注]①诗老:指杜甫。
传说杜甫母亲的名字叫海棠,因避讳,杜甫一生没有写过咏海棠的诗歌。
①题拂:题咏赞美之意。
本诗“以花喻人”,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笔下海棠的形象特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河上亭壁【注】寇准其二蝉鸣日正树阴浓,避暑行吟独杖筇。
却爱野云无定处,水边容易耸奇峰。
其四暮天寥落冻云垂,一望危亭欲下迟。
临水数村谁画得,浅山寒雪未销时。
【注】《书河上亭壁》为四首诗构成的组诗。
作者于宋真宗咸平元年谪镇河阳时所作。
两首诗都写到了“云”,但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不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
①丁年:壮年。
①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①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陇上羊归塞草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即事①杜甫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②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客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
①皛皛(xiǎo):又作“皎皎”,洁白明亮貌。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这一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5.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柳堤[明]金銮①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注:①金銮:明代散曲家。
陇西(今甘肃)人。
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
游吴楚淮扬之间。
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冬夜赠别友人卢纶①愁听千家流水声,相思独向月中行。
侵阶暗草秋霜重,遍郭寒山夜月明。
连年客舍唯多病,数亩田园又废耕。
更送乘轺归上国,应怜贡禹②未成名。
【注】①卢纶:大历十才子之一,一生仕途坎坷。
①贡禹:西汉人,以精通经义、品行端正著称,官至御史大夫。
有人认为该诗颔联“极富画面感”,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双调】大德歌·冬景①关汉卿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
密洒堪图画。
看疏林噪晚鸦。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②。
【注】①大德:元成宗年号。
此曲是关汉卿晚年漂泊在外时所作。
①艖:木筏,小船。
“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写出了怎样的画面和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狂夫[1]杜甫〔唐代〕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娟娟净,雨裛[2]红叶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1]本诗写于杜甫客居成都时。
[2]裛,同“渑”,沾湿。
本诗颔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9.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各题。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①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②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释】①宜阳:古县名,在今河南省福昌县附近,在唐代是个重要的游览去处,著名的连昌宫就建在这里。
①芳树、春山:这两句互文见义,即春山之芳树。
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0.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夜闻觱篥杜甫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
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数悲壮。
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
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
颈联描会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整首词表达了作者的怎样心情?12.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早秋夜作韦庄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
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
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①。
不须更作悲秋赋②,王粲③辞家鬓已凋。
【注】①蟏蛸:蜘蛛的一种,脚很长,俗称“蟢子”。
①悲秋赋:语本《楚辞·九辩》中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泛指抒发悲秋之情的诗文。
①王粲:“建安七子”之一,依附曹操,一生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14.请准确标注出下列加点意象的含义。
(1)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2)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颼飗①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眄③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飕飗(sōu liú):风声。
①拳毛:拳曲的马毛。
①眄(miǎn):斜视,一作“盼”。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与秋风的聚散,“我”为秋风,去而复返,将无情之物化作有情之人。
B.颔联写诗人五更醒来,听闻屋外秋风劲拂,不由得起身对镜自照,感慨容颜易老。
C.颈联写黎明时分,诗人豢养的马想要外出吃草,用来狩猎的鹰也期待着展翅高飞。
D.全诗以黄菊、玄蝉、边草、青云、天地肃清等意象,与秋风一道,营造浓浓秋意。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晓行巴峡[唐]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树杪:树梢。
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1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
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①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早兴白居易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下列对本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用“晨光”与“开门鼓”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特有的敏感,也交待时间之早。
B.颔联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犬和鸟的生动情态,描绘了仲春清晨繁华热闹的画面。
C.尾联暗示出诗人的身心已完全被春天的气息感染,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和生活的热爱。
D.本诗的语言浅显平实,笔致轻灵,节奏流畅,充满情趣,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20.《说“木叶”》一文中说只要一提到“木”这一意象,大家就会想到在瑟瑟秋风中凋零的树木,联想到感伤之情。
其实,在中国古诗词中,很多意象在长期的文化进程中形成了稳定的感情色彩。
你能结合一些具体的古诗词进行阐述吗?参考答案:1.①首联写姿态幽静贤淑,由梅的风流柳的轻,突出海棠柔美的体态;①颔联写海棠生长在幽静临水处,晚春尽情开放,暗示海棠的高洁。
①颈联写到哪怕是经过长久的风雨也香味犹存,把所有的胭脂都用尽也画不成,突出了海棠不惧风雨,坚韧而富有气韵的形象。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的形象的鉴赏能力。
①首联“幽姿淑态弄春情,梅借风流柳借轻”中“幽姿淑态”、“梅借风流柳借轻”写出了海棠姿态幽静贤淑,仿佛是像梅花借来的风流,像柳树借来的飘逸,突出了海棠柔美的体态;①颔联“种处静宜临野水,开时长是向清明”中“静宜”“长是”写出了海棠生长在野外幽静临水处,晚春清明时节尽情开放,暗示出了海棠的高洁,不与百花争艳的形象。
①颈联“及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中“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写出了海棠哪怕是经过长久的风雨飘摇,也香味犹存,把所有的胭脂都用尽也画不完姹紫嫣红的海棠,勾勒出了海棠不惧风雨,坚韧而富有气韵的形象。
①尾联,诗歌尾联诗人以杜甫避讳母亲姓名而未能畅咏海棠的典故,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诗人对海棠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暗示了海棠的形象美好,惹人喜爱。
2.①其二中的“野云”居无定所、来去自由,是作者自况,既表现作者宦海沉浮、漂泊不定的情感,又表现其旷达自由、独立不羁的精神;①其四中的“冻云”难以移动,顾虑重重,是诗人被贬处境的真实写照,以此反衬作者高远不俗的情怀。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其二中写到“却爱野云无定处”,这些“野云”居无定处,飘来飘去,不受约束,自由自在,从而表现出作者对“野云”自由、独立的喜爱之情。
同时这一组诗写于作者被贬之时,所以“野云”的居无定所象征着作者的宦海沉浮、漂泊不定。
所以其二中的“野云”是作者自况,既表现作者宦海沉浮、漂泊不定的情感,又表现其旷达自由、独立不羁的精神。
其四中写到的云是“冻云”,“暮天寥落冻云垂”写到傍晚的天空一片寥廓,只有云彩一动不动,用一“冻”字来形容,体现出云难以移动的特点,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这组诗写于作者被贬之时,所以“冻云”也是作者当时境遇的写照,表明自己像这“冻云”一样难以移动、顾虑重重,而后文写景的诗句却视野开阔,仿佛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山水画,所以作者以“冻云”反衬作者高远不俗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