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
毛泽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句意思。
(2)了解诗的比喻、夸张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1)品评作品中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让学生通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像。
3.情感与态度:
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感悟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烘托氛围,导入新课
1.导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途中红军所战胜的艰难险阻,作者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2欣赏歌曲《七律长征》
3.了解七律。
七律,诗体名,七言律诗的简称。
每首八行,每行七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偶句末押韵。
3.读课题
二、朗诵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整首诗,自由读,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听范读,指名读,再全班齐读。
3、这篇课文是围绕哪一句写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三、精读课文,品悟诗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译)①质疑: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A、万水千山
B、等闲
答疑:A、万水千山:千、万都是泛指,形容经历的山水非常多,路途遥远艰难。
B、等闲:平平常常。
(连)②请同学翻译诗句的意思,同桌互相说。
③(悟) A、你从哪里读出了长征的艰难?(万水千山远征难)
B、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只等闲)
C、体会出红军的什么精神?(乐观的革命主义精神)
④(诵)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语气,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
2、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呢?(颔联、颈联)
3、学生运用刚刚我们学习第一句诗的方法(译-连-悟-诵)自主学习颔联和颈联。
4、交流、汇报成果。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
A、五岭逶迤
B、乌蒙磅礴
“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板画帮助学生理解。
)
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感觉吗?
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A、腾细浪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B、走泥丸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
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藐视困难)
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前部分要读出气势,后半部分要读出不怕难的平淡)
③教师补充: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偶
同学们,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仅仅是这两座山脉吗?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了18座这样巨大的山脉,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何等艰难,可红军的回答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A、云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的水流只要看一眼,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那红军又是怎样对待的?想看看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吗?
看视频,谈感受。
(飞夺泸定桥)
②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
暖
①(出示金沙江图)
②面对这样险峻的金沙江,为什么给红军感觉是暖的?
③听故事,谈感受?《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1935年5月,红军主力在毛主席率领下,浩浩荡荡向云南进发。
到达金沙江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
金沙江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滚滚的江水飞溅起层层浪花,撞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发出轰轰的巨响。
敌人为了阻挠红军北上,封锁了各处渡口,并且抢去了江面所有的渡船。
面对汹涌的江水、狡猾的敌人,红军战士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扰乱敌人视线,同时又俘获了敌人的两只船,结果我军不费一枪一弹,俘虏敌人六十多个,夺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
很快,红军大
队人马全部胜利渡过金沙江,冲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取得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
④有感情地读。
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
这一暖一寒,你能读出两种不一样的感受吗?自己练一练。
(前一句欢快,后一句低沉)
补充:而事实上,长征途中,红军要度过这样的河还有24条,哪一条不险,哪一条不难?但红军的回答仍然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再读颈联和颔联,体会红军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精神。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尾联,这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
千里雪
展开你的想像,让自己置身于茫茫的雪山之中,要翻过这样的雪山,你会遇到哪些困难?
②那你又怎么感受到红军战士的只等闲呢?
喜
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还指什么?
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所以说——三军过后尽开颜,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
(欢欣鼓舞的语气)
是呀,看着雪山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坚强的信念、坚定的决心全都化为一句话──
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总结。
《长征》一诗短短56个字,首联总领全文,颔联承接“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颈联承接“万水”,以金沙、大渡为典型,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的喜悦,全诗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洋溢地介绍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壮举让世人惊叹,长征精神代代传承。
多少文人墨客为长征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赞歌。
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困难,那就请你想想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吧,希望同学们能发扬红军战士的这种长征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勇敢前进!
六作业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请同学们课外把自己的意见写下来。
板书
七律.长征
远征难腾走无畏
只等闲暖寒长征精神
喜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