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1001. 人体寄生虫学由哪三部分内容组成()C. 医学原虫学,医学线虫学,医学昆虫学B.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荫动物学D. 医学吸虫学,医学绦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D.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昆虫学E. 医学蠕虫学,医学线虫学,医学昆虫学1002. 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特点是()A. 多发性,季节性,连续性B. 多发性,自然疫源性,阶段性D.地方性,季节性,自然疫源性D.地方性,阶段性,自然疫源性E. 阶段性,连续性,季节性1003. 寄生虫生活史的世代交替是指()A.有宿主更换B.水生,陆生交替C.自由生活与寄生生活交替D.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交替E.卵生与胎生交替1004. 感染寄生虫后,宿主免疫调节作用表现为()A.免疫应答限制在适当限度 E.免疫应答妆期多数较弱 C.免疫应答可以持续增强D. 慢性感染应答较强 E.寄生虫消除后应答常持续1005. 非消除性免疫是指机体对外某种寄生虫()A.无能力消除 E.未完全消除,对再感染无抵抗力 C.对再感染有一定抵抗力D. 对再感染有完全抵抗力 E.保持低密度,对再感染有抵抗力1006. 幼虫移行症是指)()A.寄生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在组织内移行造成的损害E. 寄生蠕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在组织内移行造成的损害2001 寄生蠕虫侵入人体后,在组织中移行所造成的损害C. 寄生蠕虫幼虫侵入正常宿主后,在体内移行造成的损害CI. 寄生虫蠕虫在常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而造成的损害。
1007. 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A.终宿主E.保虫宿主 C.中间宿主D.转续宿主 E.传播媒介1008. 带虫免疫是宿主感染寄生虫后产生的免疫力()A.能将寄生虫清除 E.不能清除寄生虫2009 虽不能将虫体全部清除,但对重复感染产生一定的名免疫力2042 可使虫体寿命缩短或症状减轻E.虽不能将虫体全部清除,但对重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当宿主至被治疗后就逐渐消失1009.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是()A.疟疾,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黑热病B.血吸虫病,疟疾,阿米巴痢疾,蛔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疟疾,蛔虫病D.血吸虫病,钩虫病,黑热病,疟疾2043 蛔虫病,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1010. 寄生虫病自然疫源地所具备的条件,哪项是错误的()A. 荒野地区B. 寄生虫在脊椎动物之间传播C. 寄生虫在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之间传播寄生虫仅在昆虫媒介之间传播 E.人偶然进入该地区,可感染动物寄生虫B 1005 E1009 AC 1006 A1010 DD 1007 CA 1008 E第二章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感染阶段是()A.大滋养B.小滋养体C.单核包囊D.二核包囊E.四核包囊各种疟疾的潜伏期长短不一,其中最主要原因是()A. 红细胞处期发育时间不同B. 红细胞内期发育的原虫数不同人体免疫力的差异 D.患者服抗疟药的结果 E.疟原虫的种类和虫株不同急性阿米巴病最常见的病原诊断方法是()A.生活盐水涂片找粪内活动的大滋养体B.生活盐水涂片找粪内包囊血清学检查 D.组织切片检查 E.乙状结肠镜检查医学寄生原虫是指:A. 寄生于人体的原虫B. 人体的寄生性原虫C. 寄生人体的致病和非致病原虫寄生人体和家畜的原虫 E.危害人体的原生动物鉴别阿米巴属虫种的主要形态学依据为()A.细胞的大小B.细胞核的数目与大小C.细胞内含物的性质与形状D.细胞核内染色质的形态学E.运动细胞器原虫的免疫类型多数属于()A. 伴随免疫B. 带虫免疫C. 消除性免疫D. 无获得性免疫E. 无免疫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病期为()A. 包囊期B. 小滋养体期C. 大滋养体期D. 大小滋养体E. 大小滋养体及包囊A. E.histolytica,E.hartmaniC. E.histolytica, E.gingivalis2014 血检恶性疟原虫配子体适宜的采血时间, 是在周围血液中出现环状体之后的A.数小时B. 一周内C.10余小时D. 三周E. 10 天左右2015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主要致病机制(A. 病原体在巨噬细胞内大量繁殖引起巨噬细胞的破坏与增生B. 变态反应C.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D. 细胞毒反应E. 补体作用A.对靶组织的溶解性破坏作用B. 生成肉芽肿C.细胞内寄生的增殖性破坏D.由外毒素引起的局部及全身性反应 E. 变态反应最可能检出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的检验物是()A. 成形粪便B. 粘液脓血便C. 脓血痰液D. 肝穿刺液E. 尿液阿米巴痢疾的主要传染源来自()A. 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B. 慢性阿米巴痢疾结肠炎患者C. 无症状带虫者D.阿米巴肝脓肿者E.动物宿主对人体致病力较强的两种阿米巴是()CI. E.histolytica, E.coliD. E.histolytica, naegleria fowleriEndolimax nana,Iodamaeba butchlii阴道毛滴虫广泛流行, 主要由于()A.包囊的抵抗力强B.滋养体抵抗力强C.包囊的抵抗力强D.生活史复杂E.需中间宿主血检间日疟原虫患者, 采血时间宜于()A.发作后一周B.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C.发作期间D.发作后72小时E.发作后48小时2016 引起全血性贫血的原虫是(D.弓形虫脑病E. 畸形胎儿A. 溶组织内阿米巴B. 杜氏利什曼原虫C. 间日疟原虫D. 蓝氏贾第鞭毛虫人体弓形虫病的首要传染源来自(E. 冈比亚锥虫2017 黑热病传染媒介是(A. 中华白蛉B. 蒙古白蛉C.中华按蚊D.致乏库蚊E.苍蝇2018 我国黑热病的保虫宿主是(A.猫B.犬C.猪D.家鼠E. 牛2019A. 病人B. 病畜C. 隐性感染者D. 急性弓形虫病者E. 艾滋病者2020 人体先天性弓形虫病多表现为(A. 急性感染B. 隐性感染C.进行性感染2021 对间日疟原虫A.红细胞ATP水平下降B.HB结构异常C.Duffy血型阴性D.红细胞缺P-6-GDE.网织红细胞2022 Duffy 血型阴性者和镛状红细胞阴性者对何种疟原虫具有先天性免疫力()A.间日和恶性疟原虫B.恶性和三日疟原虫C.三日疟原虫D.间日疟原虫E.恶性疟原虫22023 鉴别内阿米属虫种的主要形态学依据是()A. 细胞的大小B. 细胞核的数目与大小C. 细胞内含物的性质D. 细胞核内染色质的形态E. 运动细胞器2024 在疟疾流行区(<10%)要迅速控制流行, 应采取何项措施为主()A. 开展防蚊灭蚊B. 开展服务C. 查治传染源D .开展宣传教育以上都不是原虫致病作用除蠕虫感染的一般作用之外, 还具有原虫哪些自身的特点()A.虫体细小,损害严重,免疫逃避B.增殖作用,代谢活跃,损害严重CII. 增体细小,免疫逃避,机会致病 D.增殖作用,播散能力,机会致病E.以上均不是疟疾再燃的原因是()A. 迟发型子孢子B. 速发型子孢子C. 残存的红外期原虫D. 残存的红内期原虫E. 新近再感染各种疟原虫侵入人体后,潜伏期长短主要的是取决于()A.红外期发育时间不同B.红内期发育周期不同C.疟原虫的种,株生物特征D.人体的免疫力差异 E .患者服抗疟药情况疟原虫侵入人体后,可能诱发机体产生的免疫为()A. 消除性免疫B. 非消除性免疫C. 伴随免疫D. 带虫免疫E. 以上均不是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主要的致病机制是()A.触杀与胞溶B.细胞吞噬C.伪足破坏D.溶酶作用E.细胞毒杀作用下列哪种原虫能引起全血细胞贫血()A.刚地弓形虫B.蓝氏贾第鞭毛虫C.杜氏利什曼原虫D.卡氏肺抱子虫E.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中没有包囊阶段的原虫是()A.蓝氏贾第鞭毛虫B.溶组织内阿米巴C.结肠内阿米巴D.阴道毛滴虫E.结肠小袋纤毛虫对可疑的急性阿米巴痢疾病人的粪检方法应首选()A.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B.饱和盐水浮聚法C.自然沉淀法D.硫酸锌浮集法E.涂片染色法下列原虫哪种不是寄生在细胞内()A.弓形虫B.杜氏利什曼原虫C.疟原虫D.隐抱子虫E.肺抱子虫阿米巴痢疾的主要传染源来自()A.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B.慢性阿米巴性结肠炎患者C.阿米巴肝脓肿患者D.保虫宿主E.带虫者对宿主选择最不严格的原虫是()A.间日疟原虫B.杜氏利什曼原虫C.刚地弓形虫D.溶组织内阿米巴E.蓝氏贾第鞭毛虫溶组织内阿米巴损害多个脏器 ,但最常见的脏器是() A. 结肠 B. 肺 C. 肝 D. 脑 E. 回肠 原虫为()A.单细胞原核动物E.多细胞原核动物C.单细胞真核动物D.多细胞真核动物 E.单细胞植物原虫表膜的重要作用是() A.保持虫体的自身稳定E.参与宿主的相互作用C.参与自身的营养和排泄生理活动CIII. 保持虫体的自身稳定和参与宿主的相互作用E.传递信息生活史只需要一种宿主的寄生原虫是() A.杜氏利什曼原虫E.恶性疟原虫C.蓝氏贾第鞭毛虫D.刚比亚锥虫E.以上四种均不是生活史过程中,滋养体对人体具有感染性的原虫是 () A.蓝氏贾第鞭毛虫 E.溶组织内阿米巴 C.三日疟原虫 D.刚地弓形虫E.以上均不是机会致病性原虫是() A.Plosmodium vivaxB. Toxoplasma gondiiC. Leishmania donovaniD. Trichomonas vaginalisE. Entamoeba histolytica虫媒传播型无世代交替现象的原虫是()A.间日疟原虫 E.三日疟原虫 C.恶性疟原虫D.杜氏利什曼原虫 E.以上均不是生活史属于循环传播型的原虫是()A.刚地弓形虫E.间日疟原虫 C.杜氏利什曼原虫D.刚比亚锥虫 E.以上均不是 侵袭型阿米巴病的病原体,主要寄生于人体() A.十二指肠E.空肠 C.结肠D.直肠E.阑尾溶组织内阿米巴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后能继续存活并发育的虫期是() A.小滋养体E.大滋养体C.囊前期D.包囊E.囊后滋养体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过程中,对人体致病的阶段是() A.肠腔共栖型滋养体E.组织型滋养体C.囊前期D.囊后滋养体E.包囊2001 E 2015 A 2030 A 2002 E 2016 B 2031 C 2003 A 2017 A 2032 D2004 C 2018 B 2033 A 2005 D 2019 B 2034 E 2006 B 2020 E 2035 E 2007 C 2021 C 2036 C2008 A 2022 A 2037 A 2009 B 2023 D 2038 C 2010 C 2025 C 2039 D 2011 D 2026 D 2040 C 2012 B2027 D2042 D2013 B2028 C2043 B 2014 E2029 D2044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