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专题测试卷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含答案

中考化学专题测试卷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含答案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一、单选题1.溶解度曲线可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加入KNO3可以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C.30℃时30gNaCl与100g水充分混合可以形成饱和溶液D.KNO3中含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答案】C2.测定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时所用溶液必须是( )A.浓溶液 B.稀溶液 C.饱和溶液 D.不饱和溶液【答案】C3.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不变时,t1℃ X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仍是饱和溶液B.溶剂不变时,分别将t1℃ X、Y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相同温度时,X的溶解度一定大于Y的溶解度D.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答案】B4.X、Y两种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溶解度比Y的溶解度大B.t2℃时,X溶液的浓度比Y溶液的浓度大C.在交点M处,X、Y两种溶液均为饱和溶液D.将t1℃时X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答案】C5.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t2℃时,分别将50 g的M、N固体加入到100 g水中,搅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2℃时,N固体不能完全溶解B.t2℃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C.M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大于ND.分别将上述t2℃时 M、N的溶液降温到t1℃,得到M、N溶液的质量一定相等【答案】B6.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B.将40 ℃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溶液质量不变C.40 ℃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40 ℃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30 g甲、乙,同时降温至20 ℃,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答案】D7.已知t℃时,盐M(不含结晶水,式量═126)的溶解度为S g.在一定量的M的水溶液中加入ag M后,恰好为t℃时的饱和溶液.若用M•7H2O代替M,欲使原溶液在t℃时恰好饱和,则需加入M•7H2O的质量(g)为()A.2a B.(2+)a C. D.(2+)a【答案】C8.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5C.将t1℃时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质质量增加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答案】D9. 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放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烧杯①的溶液是硝酸钾溶液B.烧杯①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若将烧杯①和烧杯②的溶液升温到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若烧杯②的溶液升温到t2时,烧杯底部还有部分物质不溶解【答案】C10.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B.t1℃时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升温可转化为饱和溶液C.乙中混有少量的甲,要提纯乙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答案】B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 ℃时20 g某物质溶解在100 g水里形成溶液,则20 ℃时某物质的溶解度是20 gB.20 ℃时20 g某物质溶于水制成饱和溶液,则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 gC.20 g某物质在100 g水里恰好制成饱和溶液,所以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 gD.20 ℃时100 g水里最多只能溶解20 g某物质,则20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20 g【答案】D1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P点表示t1℃时a和c的溶解度均为20 gB.t2℃时,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a溶液是饱和溶液C.从a和c的混合溶液中提纯a,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D.将t1℃时,a、b、c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为:b>a>c 【答案】B13.含有碳酸钠的湖泊在冬季结冰时,湖底常有碳酸钠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A.碳酸钠难溶于水B.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D.温度变化对碳酸钠的溶解度影响不大【答案】B14.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答案】B15.某温度时,将20g KNO3固体解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该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m(溶质)∶m(溶剂)=20∶120 B.降温后,有固体析出C.升高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答案】B16.影响固体在水中溶解度大小的外界条件是( )A.加入水的多少 B.加入溶质的多少C.是否进行震荡和搅拌 D.温度的变化【答案】D17.如图abc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t1℃时,50g水中溶解20gA就可以达到饱和状态C.t1℃时,等质量的A、B、C三中物质饱和溶液中,A溶液中含溶剂量最少D.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到t1℃时,析出的溶质质量A大于B【答案】B18.如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20℃的饱和溶液X降温到10℃,溶液X仍然是饱和溶液B.a点表示30℃时,X的溶解度为60gC.b点表示20℃时X、Y的溶解度相等D.同质量的X、Y饱和溶液从30℃降到10℃时,析出的Y大于X【答案】D19.在室温下,向一定量的NaCl溶液中加入10g固体,充分搅拌后,还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10g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前,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加水后,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答案】B20.人们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是因为汽水中的CO2进入人体后()A.发生了分解 B.与胃液反应生成了气体C.温度升高,CO2溶解度减小 D.压强增大,CO2溶解度减小【答案】C二、填空题21.水和溶液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1)水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人类所需的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

(2)天然水多为硬水,日常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发生火灾时,消防员利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4)右图为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

若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填序号)A、降低温度B、增加溶质C、蒸发溶剂t2℃时,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都升温至t3℃,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忽略水的挥发)。

【答案】属于煮沸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C BC A=C<B22.一些物质的溶解度同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70℃时,在100g水中加入110g硝酸钾固体,所形成的溶液是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将上述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的晶体质量是__________g。

(3)工业上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热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饱和)冷却至室温,析出晶体。

①析出的晶体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关于剩余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只含有氯化钠,不含硝酸钾,且氯化钠达到饱和B.含有氯化钠,又含有硝酸钾,且只有氯化钠达到饱和C.含有氯化钠,又含有硝酸钾,且两者都达到饱和【答案】不饱和; 90; KNO3; C。

23.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如NaCl、MgCl2、CaCl2等物质。

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主要流程如下:(1)电解熔融的无水MgCl2可以得到金属镁。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2)将海水中的镁提取出来,首先要让海水中的镁离子形成沉淀而富集起来。

结合表中数据分析,为了使氯化镁转化为沉淀,应加入溶液A可能是。

室温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3)结合MgCl2的溶解度曲线分析,操作I:蒸发浓缩、、过滤。

【答案】(1)分解(2)Ca(OH)2溶液或NaOH溶液(3)降温结晶24.小红家喜欢养金鱼,但金鱼存活的时间总是不长,她上网查阅资料得知:鱼缸中每升水的溶氧量低于0.003g 时,鱼就会死亡。

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化学增氧剂,其反应原理是2CaO2+2H2O==2Ca(OH) 2+O2↑请回答:(1)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

(2)小红将2.88g过氧化钙放入盛有200L水的鱼缸中,请你通过计算分析,当过氧化钙完全反应后,鱼缸中水的溶氧量是否符合最低要求?(假设产生的氧气完全溶入水,其他因素忽略不计)【答案】(1)减小(2)符合最低要求25.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泥沙等杂质。

初步提纯粗盐的实验流程如下:(1)“滤渣”是粗盐中含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多次用到玻璃棒,分别是: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次:蒸发结晶时不断搅拌,防止液体和固体小颗粒飞溅;第四次:将粗盐从蒸发皿转移出来。

(3)本实验从滤液得到精盐,采用的是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参照所给溶解度曲线图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图可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g,本实验溶解5.4g的粗盐,蒸馏水的最佳使用量约为__________ml(水的密度为1g/mL)。

【答案】泥沙;溶解时搅拌;过滤时引流;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36; 1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