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篇_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外被

第七篇_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外被

第七章 细胞外基质
第一节 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
第二节 胶原与弹性蛋白
第三节 非胶原性黏合蛋白
概述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分布于细胞外空间,由蛋白质和多糖所构成的纤维 网络凝胶结构。对细胞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作 用,提供细胞各种生命活动的微环境等。
细胞外被(cell coat):
链基因细胞核hnRNAmRNA。
粗面内质网-核糖体前体肽链 内质网腔:切去信号肽前体链两端有前肽前链。 内质网/高尔基体内:羟基化、糖基化、三股 螺旋C端前 肽以二硫键连接形成前胶原分子。 胞外基质:切去前肽原胶原分子自我装配 胶原原 纤维胶原纤维
(四) 胶原的功能

膜整联蛋白(integrin)
跨膜糖蛋白,外连细胞外基质或
细胞,胞内连细胞骨架。 配体:FN 、LN、胶原等。
结构:
α 亚基 β 亚基
RGD 三肽序列
细胞外基质
胶原 纤连蛋白 层粘连蛋白 蛋白聚糖
细胞外基质的生物学功能
1.影响细胞的存活、死亡。
2.决定细胞的形状:不同细胞具有不同的ECM,介导的
4. 硫酸角质素(KS) 5. 硫酸乙酰肝素(HS) 6. 肝素(heparin)
氨基聚糖模式图(A)、蛋白聚糖(B)、 一些氨基聚糖分子式(C),软骨蛋白聚糖的电镜照片(D)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
结构特点:最简单,相对分子量大,含大量亲水基团、 带负电荷,可结合大量水分子使基质膨胀。
1. 使组织具有弹性和抗压性
2. 对物质转运有选择渗透性
3. 允许细胞在其间迁移等
第二节 胶原与弹性蛋白
一、 胶原(collagen) 胞外基质中,高度特化、水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家族。
体内含量最多的蛋白(约占总蛋白的30%)。
不同组织胶原含量差别很大。结缔组织特别丰富。
胶原在不同组织中的含量 组
跟 皮 角 软 韧 肺 肝 织 腱 肤 膜 骨 带 胶原的含量 (克 / 100 88.0 克干重)
又称糖锷,是胞膜外表面覆盖的一层粘多糖物质, 是糖与膜蛋白或膜脂共价形成糖蛋白或糖脂,属于细胞 膜的结构组分。
膀胱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被
细胞外被示意图
胞外基质的组分:
1. 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 凝胶样基质 2. 胶原和弹性蛋白—— 纤维网架 3. 非胶原糖蛋白(纤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粘着成分
胶原
细胞骨架组装的状况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形状。
3.调节细胞的增殖。
4.控制细胞的分化。
5.参与细胞的迁移。
脱钙骨
86.0
71.9
68.1 46-63 17.0 12~24
10
主动脉
4
(一)胶原(collagen )的结构
1. 原胶原,胶原纤维的基本结构单位,由三条-螺
旋肽链盘绕成的3股螺旋结构。 长300nm,直径15nm。每条肽链约含100个氨基酸残基。 Gly: 1/3(甘氨酸 ,选择性糖基化) Pro(Hypro)(常羟基化成羟脯氨酸,为胶原特有)
Lys(Hylys)(羟赖氨酸)
一级结构具有三肽重复序列:Gly-X-Y X=Pro、Y=Hypro或(Hylys)
胶原纤维及原胶原
2.胶原纤维(collagen fibril)
不同的原胶原首尾相隔35nm,相邻分子相错1/4长度阶梯式有 序排列,侧向间共价结合,彼此交联聚合形成的细纤维束。
胶原的分子结构
含量最高,刚性和抗张力最大,构成胞外基质的骨架结构。
肌腱中平行成束排列,连接肌肉和骨骼,具韧性、抗张性。
在成熟的骨骼、角膜中,形成有序的胶合板样结构,使组
织牢固、不易变形的特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胶原经细胞表面受体介导与细胞骨架相互作用。
二、弹性蛋白(elastin)



非糖基化疏水纤维蛋白,富含甘氨酸、脯氨 酸,很少羟化。 呈无规则卷曲状态,相互交联形成胞外基质中 的弹性网络。 具高度弹性及回缩力,在皮肤结缔组织中特别
2.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粘着。
3.维持细胞形态,调控增殖,迁移,分化等。
(二) 层粘连蛋白(laminin)
基底膜主要结构成分,细胞 通常通过层粘连蛋白锚定于基 底膜上。 α (重链) β (轻链) γ (轻链)
不对称十字形
层粘连蛋白功能:
1.构成基底膜主要成分。 2.保持细胞间粘连,细胞的极性及细胞的分化。 3.调节细胞的迁移,与肿瘤细胞的转移有关。
纤连蛋白
层粘连蛋白
蛋白聚糖
胞外基质
第一节 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
一、氨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 重复的二糖单位构成的直链多糖。 二 糖 单 位 氨基己糖 (氨基葡萄糖 / 氨基半乳糖 )
糖醛酸
氨基聚糖分为六种类型:
1. 透明质酸(HA) 2. 硫酸软骨素(CS)
3. 硫酸皮肤素(DS)
丰富,使皮肤有高度弹性。
弹性蛋白结构
弹性蛋 白纤维
疏水性短肽
伸长
回缩
交联短肽(富含Lys)
第三节
非胶原性黏合蛋白
胞外基质中一类多功能大分子。 共同特点:可与细胞结合,也可与胞外基质中其他大分子 结合,使细胞与胞外基质粘着,是胞外基质的组织者。 主要包括: 纤粘连蛋白
层粘连蛋白
(一)纤粘连蛋白( fibronectin,FN )
原胶原的分子间和分子内交联
3.胶原纤维束 胶原原纤维 赖氨酸残基横联共价结合 胶原纤维束
原胶原分子 胶原原纤维
胶原纤维束
(二)胶原的类型
I型: 皮肤、肌腱、韧带、骨中
II型:软骨 III型:血管壁、疏松结缔组织中 IV型:基底膜
(三)胶原的合成装配与降解
来源: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上皮细胞等 合成:细胞内(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小泡) 装配:细胞外 降解:细胞外
功能特点:赋予组织弹性、抗压性,促进细胞迁移、
增殖、创伤修复愈合、阻止细胞分化。 多余的透明质酸被透明质酸酶降解。
二、蛋白聚糖(proteoglycan,PG)
结构组成:
氨基聚糖
核心蛋白
共价结合
蛋白聚糖单体
蛋白聚糖单体
连接蛋白
透明质酸
蛋白聚糖多聚体
蛋白聚糖结构示意图
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的功能
氨基聚糖带有大量负电荷及具有极强亲水性, 使胞外基质形成多孔的胶冻状,具有:
1.纤粘连蛋白: 纤维状糖蛋白,亚单位约2500个氨基酸残基,羧基末端 二硫键交联成二聚体,呈V字型。 血浆FN(肝实质细胞产生(主),可溶形式,二聚体) 细胞FN(间质细胞产生(主),不溶形式,多聚体)
RGD 三肽序列
Arg-Gly-Asp (精aa-甘aa-天冬aa)
纤粘连蛋白的功能
1.血浆纤粘连蛋白 参与血凝、创伤愈合,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