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中文摘要 (1)
一、所谓腐败之说 (2)
二、基层腐败之拿钱办事 (2)
三、民众对基层腐败的漠视 (2)
四、民众应有的反腐意识 (4)
五、农村基层政权的腐败问题 (5)
(一)农村中的腐败问题 (5)
(二)防治基层农村基层干部腐败 (6)
参考文献 (7)
论当今中国社会中的基层政权腐败
摘要:如果从腐败的普遍性来看,基层政权也只不过是公权腐败中的一个层级而已,村官腐败也不过是所有腐败者中的一部分,但是,如果从对国家稳定的影响上来看,基层政权的腐败可能更甚于上层政权。
关键字:普遍基层政权腐败
一、所谓腐败之说
古人做事喜欢礼尚往来,但当今社会的“礼尚往来”,似乎人们已经习惯用它来为自己谋得利益。
就有人说要想在中国取得一番成功,你就得有关系网,外国人也为这一现象取了个名,叫“guanxi”。
用通俗的话说是人情,直白的说就是送礼,至于是送哪种“礼”,千百年来无所不有,有人送钱,有人送金银珠宝,人间奇货,也有人送美人,更有人送你“乌纱帽”。
但无论送什么用法律用语讲就是行贿,对方受贿,用政治语言来解释这一现象就是腐败。
二、基层腐败之拿钱办事
前段时间,微博爆料北京昭阳区一工商所人员向其北京某涉嫌违法被查公司暗示索要关系费或者“走关系”。
其工作人员有这样说道,“你这件事情,自己的著作权,对社会没有造成什么危害,你必须要改变现在的观点,你不改变下一步的工作就没法做了,这个案子又不可能不做,你别让我们走到法律移转,要走到移转实际对你们企业不利,(其公司工作人员问:往哪儿移转),这个我们见面说,(其公司人员问:为什么老见面说,老说一半话?)你们真的没有,始终没有这个意识,实际有几次谈话,是我也好是我们领导也好,实际上好几次都在暗示你,看来你一点儿意识都没有。
”,“我还可以给你再重复一次,你那边要想把这件事情给打住了,平息了,还是要你们有关系,走走关系,走通了,我二话不说。
”这样公然的索要关系费,在当今社会中早已不少见了。
大家都已接受或者说是早已习惯这样的处世之道。
拿钱办事好像再正常不过,公众对这种现象也见怪不怪。
三、民众对基层腐败的漠视
“基层官员的自利寻租,在丧失有效监督的情况下,使政府的行政监管首先在内部就被消耗,使有质量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成为空谈。
腐败如果得不到遏制,将会使基层生态日渐恶化,最终败坏民众日常的生存基础。
”当基层政权腐败普遍化,民众习以为常,不再以为意,那就意味着基层政权真正败坏到了无可救药的程度。
基层权力寻租相当普遍,权力部门和有权者拥权自肥似乎成为一种风气。
民众不花钱打点,很难办成事;即使有时也可以办成事,但必定要经历很多刁难和曲折。
长期在权力腐败的环境下生活,民众形成了“办事要花钱,不花钱办不成事”的思维习惯,也就慢慢对权力腐败习以为常,进而视而不见了。
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怕呢?
记得有次坐车回家,在火车上遇到有人说,他家小孩每学期开学就要给班主任、任课老师送礼,上学是要给校长送礼,上上学了要给老师送礼,现在还要给食堂阿姨也要送礼,否则人家就不给你的小孩打好饭。
民众是基层政权腐败最大的受害者,有着切肤之痛——比如河南省虞城县顶风建别墅一事中,民众是蚁族,是蜗居者,为房子奔波劳苦一辈子尚未可得,而有权者依靠手中的权力轻而易举地住上豪华别墅,公共资源被占用,公共利益被侵蚀。
按理说,民众应该是对基层政权腐败最痛恨的人,因而也应该是举报最积极、监督最尽力的人。
但如果基层政权腐败到了民众习以为常的地步,民众权力腐败已经麻木,对清廉权力不再抱有信心,那么,民众就会漠视权力腐败,从而
不再举报不再监督腐败权力,当然更不再支持基层政权。
失去这些,权力的存在也就失去了基础。
四、民众应有的反腐意识
我认为,腐败问题不光要从我们不完整的社会体系和法律制度来完善,更要增加大家的责任意识,无论是公检法机关,还是新闻媒体社会或是公众,我们都应该有这样的意识,即杜绝腐败问题,莫让基层腐败深入我们的生活中。
要想人们生活安定幸福,那么就要杜绝腐败问题给我们社会带来的政治问题,经济的损失。
腐败不光影响着我们的实际生活,更影响着国家的安危,我相信一个强大的国家背后一定是个清廉的政府,一个具有现代化的国家,政府是个会办事的政府,而不由有一个个贪污受贿,骄奢淫逸的官员组成的。
那么我们更应该大力鼓励社会以及普通百姓的民主法治意识,监督检举意识,对有隐患的官员,实时向纪检监察机关反映情况,对这种隐形腐败的打击,不仅能够给国家挽回损失,更重要的是百姓还能够得到实惠,让贪官让位,让好官执政为民,这难道不是社会百姓的福分吗!广大民众强化对腐败的监督检举意识,不仅是对社会的负责,更是对个人幸福生活的负责。
在腐败问题同样严重的俄罗斯,最近报道俄罗斯国防部部长谢尔久科,因为贪腐问题被普京总统给免职了。
据说在担任国防部长期间,至少挪用了30亿卢布的国防预算(约1亿美元)购买房地产。
俄政府对官员的反腐力度在逐年加大,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
例如,俄罗斯政府新法规定官员要财产公示,没有例外。
在如,如果调查显示,
支出情况明显高于收入水平且资金来源无法解释,国家机构可将涉事人员辞退,其来源不明的财产可没收。
不止这些,还体现在“信息的平等化和透明化”上——除执法机构、政党、媒体之外,社会团体和任何有兴趣的个人均可获取公务人员支出与收入不符的相关信息。
俄罗斯公务人员未来不但必须报告大额收入和支出情况,而且还必须提供他们购买住房、汽车以及公司股票的有关信息,包括单项交易所需资金是否超过购买者及其家庭成员的3年总收入之和。
法案还规定,如果调查显示,支出情况明显高于收入水平且资金来源无法解释,国家机构可将涉事人员辞退,其来源不明的财产可没收。
此前3年内的违规行为也别想逃掉。
我想只要政府和公众做了,那就没有“顽固不化”的腐败问题。
五、农村基层政权的腐败问题
就有人说,当今中国的腐败就是从村长开始贪污,村长贪完,乡长贪,乡长贪完,镇长贪,镇长贪完,县以上的公职都在贪。
(一)农村中的腐败问题
1.村级民主是虚假的民主
如果不生活在农村,如果不去农村深入调查,很多人可能对村官的选举非常向往,仿佛有点西方普选的味道,其实这反映不了农村的现实,村官与其说是被选出来的,不如说是闹出来的,选村官99%都是闹剧,在农村只有四类人可以当村官(个别人除外):一类是有钱人,他可以用钱买村官,当上村官后又更有钱;一类是有后台的人,家庭或者家族在上级有人撑腰,也可以顺理成章地被“选”上;一类
是恶人,地方政府以恶治恶、以黑治黑的思想十分突出,所以这类人在农村当村官的居多数;一类是大族人家,农村现在流行家族房族,在村子里,不同姓氏的村落以大姓占优,同一姓氏的村落以同一支脉的房族为主,所以,村官出在哪里,不选就知道结果了。
2.村镇级官员腐败明目张胆。
县市以上级官员腐败大多有点遮遮掩掩,不敢那么公开,而村镇级官员则是不背人,尤其是村级干部,由于中央对村级财务的管理不严,所谓的村务公开早已名存实亡,村干部花公家的钱如同花自己家的钱一样方便自如,再加上近几年来国家对农村拨款的不断增多(多数村民并不知道国家拨了多少钱给村里,唯有种田补帖实实在在的到了农民手中),村官干一任就富贵一任,别看村官从国家拿的工资不多,大多数村主任或书记真实的收入决不亚于一般的教授级人员的收入,即使是老少边穷地区近年来也是收入不匪。
3.基层政权腐败有可能是危及国家安全的导火索。
历史上的中国无不以“农民起义”为改朝换代的导火索,当今社会虽然不可能有农民起义的发生,但是,群体性事件是必然会有的,并且随着农民思想的觉醒和维权观念的增强,腐败所引起的群体性事件会越来越多,对农村的稳定影响会越来越大,基层政权的权威性也会在一次次事件中得到削弱,党和政府的形象也会一年年打折扣,最终的后果必然是基层首先遭到重创甚至是崩溃,如果农村出现混乱,中国必大乱,农村乱象一成规模,治理难度远比城市大。
(二)防治基层农村基层干部腐败
第一,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通过农村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经济,减少和铲除腐败的条件和土壤,除旧布新,消除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现象、家长制作风、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建立一整套干部选拔、任免管理制度和日常工作运行机制,从根本上堵塞产生腐败的根源。
第二,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
通过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指导,让其懂得贪污腐败是违法行为,要负法律责任。
同时对农村基层干部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水平,塑造农村基层干部良好形象。
第三,完善监督机制。
要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内部监督,发挥村民组织的监督主体作用,当前紧要的是建立健全一系列财务、政务、事务等管理制度,并加大落实力度来增强监督效果。
第四,积极创造条件,优化农村基层干部工作和生活条件。
上级及有关部门要在经济上、生活上多关心体贴农村基层干部,努力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为他们的生活和发展多创造一些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