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莲文化的魅力”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教学设计

“莲文化的魅力”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莲文化的魅力》教学设计汝城六中袁健燕【活动设计理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北宋周敦颐)是对莲的绝妙写照,古往今来,流传下来无数的表现、歌颂莲的佳作。

之所以莲为众多文人钟爱,是因为我们赋予莲人文内涵和人格魅力。

莲,是中国传统审美架构中光彩夺目的碧玉,也是中国文人不甘流于世俗、执着追求高洁品质的真实写照。

对当代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的指导意义。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安排这样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体现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大胆尝试。

我们既不能将它看作是一堂传统的语文“传道授业”课,也不能简单地把它等同于一次轻松而热闹的班队活动。

何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首先它要达成语文学科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其次它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再次是强调多种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多种学习手段的综合运用和多元文化激烈碰撞。

这里我们要设计的就是这样的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预期达成目标】指导学生通过以自主、合作、探究为途径的实践活动,对中国莲文化进行认知、体验、感悟和表述,培养语文学习必需的观察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目标定位】1.通过对莲的各种知识的搜集、整理、探究,培养学生处理各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学生各种形式的探究性活动,揭开莲文化的神秘面纱,了解莲与生活、文学艺术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

3.积累有关莲的诗文名句,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初步理解、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了解关于莲的科学知识和文化常识学会分工合作,掌握探究了解事物的方法,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情境渲染、音画欣赏、诗文诵读、小组讨论等形式,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较为全面地了解莲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次活动力争使学生受到高尚道德品质和积极人生态度的熏陶,积累一定的审美经验,探究莲的外在姿态到内在品质之间的联系,理解莲在文化情感上被赋予的特殊含义。

课型设计:综合性活动教法学法:板块式教学、情境渲染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1.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

2.指导学生欣赏以“莲”为主题的古诗文。

三、教学难点1.探究古诗文中莲花的寓意。

2.感悟和归纳荷花的文化内涵三、活动准备1、拟一份活动记录表,体现学生参加活动的项目、内容、方式以及有关活动成果,评分结果,以此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2、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A 组:探莲组组长:王美玉B 组:赏莲组组长:梅裕芬C 组:说莲组组长:张胜足D 组:颂莲组组长:钟逸秀3、访谈有关行家,民俗文化研究人员。

4、与学校图书室取得联系,开出有关图书目录,准备查询。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以7 人学习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有分工、有合作地从莲与科学知识、莲与现实生活、莲与文学艺术等方面去搜集、整理和探究。

提示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搜集、整理材料:(1)莲的名称(含学名、别名、美称等)(2)莲的历史、品种(3 )莲的美食和药用(4)莲的名胜古迹(5)莲的诗文、故事、传说(6)莲与佛教的关系,与民俗文化的关系(7)结合对莲的观察与欣赏以及积累的材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或出手抄报,或制作幻灯片,或制作网页,来展示集体的成果。

【课堂展示】指导学生成果汇报,实现资源共享,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莲文化的魅力所在。

一、导入:她撷着淡淡的清香,婷婷地向我们走来。

她和着清风流水,袅娜地绽放在碧波之上。

她以美丽的舞姿翩跹于诗文篇章之中,为文人墨客所钟情,又引发我们无限的遐思。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莲花,走进莲文化,去感受荷风莲韵的魅力!(幻灯片循环播放莲花的图片,背景音乐为《江南采莲曲》)二、水中荷美——赏莲让我们走进第一个环节水中荷美——赏莲1.首先有请莲的科学知识组上台展示,大家掌声鼓励!2.莲的民风民俗组。

3.同学们,你收集了哪些有关莲的成语,俗语.看哪个组的同学说得又多又好!4.刚才有同学说到了“藕断丝连” ,谁能解释下科学原理?5.有的组精心设计了手抄报,你们也来秀一下吧。

说说你们组的特色。

三、诗中荷香——品莲荷花入诗入文,情彩飞扬,雅俗共赏,有人借荷香淡淡抒发清闲散淡情怀,有人借荷花艳艳展示生命意趣,有人借荷花生死倾诉相思苦情⋯⋯凡此种种,多姿多彩,荷为人而生,文因荷而贵,人荷相映,演绎了一首首洋溢着生命情愫的华彩诗章。

让我们跟着诗词组的同学去品味诗词中散发的莲的香味。

1.小组展示收集的描写荷的诗文。

2.谢谢他们的展示,下面举行颂莲诗文朗诵会。

请大家当好评委,听了后要分析他们的优缺点。

大家掌声有请各小组代表上台表演。

!3.他们的朗诵让同学们在视觉与听觉上都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评委们有些什么话想说呢。

4.同学们在准备活动中接触了大量的古今文学作品,初步接触了莲文化,感受到它在中国文化中的美姿美态美质。

下面,同学们根据收集的颂莲诗文讨论交流,分析莲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5.我们喜欢周敦颐笔下的莲,他是君子的化身。

他与我们汝城有着怎样的渊源呢?有个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究。

听他们来为大家讲解吧汝城县濂溪书院始建于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 年),距今已有785 年历史,为纪念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而建的,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周敦颐,湖南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理学鼻祖。

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6 年至1049 年期间在汝城当县令。

期间勤民耕读,风节慈爱,吏治彰彰,并在此写下《爱莲说》、《拙赋》等千古名篇。

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莲花“生于污泥之中而不染,常被清水洗涤而不艳丽,中通外直、无枝无叉、清香四溢”的君子品格,也就是他自己的从政和立身之本,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周敦颐理学思想对汝城有深远影响。

宋元明清汝城出了不少是理学名臣,自宋朝以来出了数十位颇有声名的监察御史。

至今保有一座全国仅存的纪念监察御史范辂的青石碑坊——“绣衣坊”。

四、心中荷魂——爱莲欣赏了千姿百态的莲花,也结识了如莲一般高尚纯洁的品质,相信莲的形象已深入你的内心。

你心目中的莲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说说“我心中的莲” 。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歌中荷韵——咏莲1.同学们,在这次莲花之旅的综合性学习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说出来跟大家分享。

2.大家想知道袁老师的感受吗?同学们,我们走进了莲文化,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审美水平和学习能力,以后用同样的方法走进梅文化、柳文化、松文化中去看一看,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的。

课堂的语文学习是有限的,而课外的语文学习却是无限的,语文在网络里,语文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睁大眼睛,立足课本,放眼生活,学活语文,学好语文。

让我们在荷塘的月色里结束这次旅行。

齐唱《荷塘月色》小组评比方法:1. 每人上台展示的奖一片荷花。

2. 小组幻灯、手抄报展示加两片。

一、情境导入【多媒体播放《荷塘月色》歌曲】欣赏着优美的乐曲,我们犹如来到了清香宜人的荷塘边。

风姿清雅的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田田的荷叶如亭亭的舞女的裙,洁白无瑕的莲藕又仿佛西子的玉臂,给我们带来无限遐想。

让我们走近莲,开展一趟《莲文化的魅力》之旅。

【多媒体出示课题《荷风莲韵》】二、赏荷怡情同学们,你们身边有莲花以及由它衍生的莲文化现象吗?请谈谈你对莲的初步认识。

生自由作答。

【多媒体出示多姿多彩莲花、荷叶、莲藕图片】莲除了可供观赏之外有何功用?生小组交流,点名回答。

【多媒体出示莲与饮食、莲与医药、莲与服饰、莲与家居、莲与传统文化图片资料】请学生简要小结对莲的初步认识。

三、探荷究理我们认识一个事物总是由表及里,对莲的认识也不例外。

莲除了外形的美观愉悦我们,实用的功效服务我们,还有更多的秘密吸引我们。

下面我们就对它进行一项科学研究,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多媒体出示图标及思考题】学生按课前安排分小组合作探究,选定问题自由讨论。

小组推荐发言人完成汇报展示。

教师简要点评,并归纳搜集资料和分析处理信息的方法。

四、咏莲品韵生活中,莲无处不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也不难寻觅她的芳踪。

下面我们一同泛舟文苑,感受荷风莲韵。

【多媒体出示美文《莲的心事》朗读视频】师生欣赏朗读。

提问学生了解哪些与莲相关的诗文。

【多媒体出示《荷叶. 母亲》文段】生自由诵读,点名朗读。

提问学生由此文联想到何种画面。

【多媒体出示多幅诗意图片和多组诗文名句】学生思考,为诗意画面配合适诗文,为诗文配画面或自由描述画面师及时评价,发放知识卡片,补充知识点不足,对学生诗文积累提出要求和建议。

五、颂莲抒怀通过刚才的学习和交流,我们对莲以及莲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

你们能不能说说,莲在我们中国文化中受欢迎的理由。

师归纳总结。

多媒体出示“出尘之姿、入世之德”】如果你是莲,将会怎么样?多媒体出示课堂作业“我愿做池中一朵⋯⋯的莲”】学生当堂写话,自由展示。

师评价总结。

在优美的歌曲声中,我们开始了课堂。

同样,在优美的乐声里,我们将要结束学习。

希望同学们心中,一朵纯洁的莲花永远绽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