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群落与生态系统

群落与生态系统

5
二、群落的结构和物种组成
(一)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垂直分层结构 群落呈现垂直分层现象,这是由于在不同层次中的环 境条件(光照、温度、湿度、食物)的不同而不同,生物 产生不同的结果。 森林群落中 :阳性植物(全光照)构成林冠层。耐 荫植物从中层往下依次构成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 被层(苔癣等)。
13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优势种 群落常有一种或少数几种(或很多种)生物决定其 主要特征,或有很多物种决定其主要特征。这些种称为优 势种。 优势种:决定群落主要特征的物种。 优势种的作用:优势种具有控制群落的作用,若把 群落中的优势种除去,必然导致群落发生重要变化,但是 把非优势种除去,只会发生较小的变化。 优势种常是个体数量十分多的种。在研究中,按动 物数量分为三种情况,: (1)优势种:个体数量占总数的10%以上。 (2)常见种:个体数量占总数的1——10%。 (3)稀有种:个体数量占总数的1%以下。
3
4、群落具有空间和时间结构。 空间结构—垂直分层; 时间结构—随着昼夜和季节不同,群落的结构产生变 化。
5、群落结构的松散型和边界的模糊性。 松散型:分层结构、物种组成都是松散的。 边界的模糊性:如森林群落和草原群落之间的过渡地 带,两边的群落往往犬牙交错地混杂在一起。
4
(三)群落的命名 群落的命名根据下述三方面的特征: 1、根据群落中的优势种:如红松林群落、云杉林群落。 2、根据群落所占的自然生态环境: 如山泉激流群落、沙 质海滩群落。 3、根据优势种的主要生活型: 如热带雨林群落,草甸沼 泽群落。 在优势种类太多时,若用优势种命名则命名长而导致 混乱,故用一群优势种的总称(如林、草甸)+生活条件 (生活型)=群落名称。
第三篇
群落与生态系统
第一章 群落生态学 一 、群落的特征与命名
(一 )概念:群落是一定地区内所栖息的各种生物种群(动物、 植物、微生物)的自然组合。 群落是指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那一部分。 群落是一种泛指的概念,它可以用来指各种不同大小及自然特性 的有生命物体的组合。 小:一棵树(包括树上的生物)是一个群落。 大:一片森林,也是一个群落。 群落是自然界中层次结构的一个基本单位,它主要是强调生物之 间的相互作用。
有穴居生活的双带鱼螈、盲蛇、 肉鳞蛇、蛇蜥,其它土壤动物 及数量庞大的微生物。
在土壤中:
8
再如:水生动物群落分层也很明显,一般分为:
漂游生物——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栖生 物——附底动物——底内动物。 ★ 利用群落分层的实例: 淡水养殖业中,利用不同鱼类适应不同水层和 食物不同,进行鱼类混养,提高产量。如青、草、 鲢、鳙、鲤鱼混养。鲢、鳙生活在上层,以浮游生 物为食,鲤鱼、青鱼底栖,青鱼吃螺蛳,鲤鱼杂食。
9பைடு நூலகம்
群落中生物根据光合作用不同分二层:
(1)自养层(绿色层) :陆生群落和水生群 落中能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层次——自己制造 有机物。
(2)异养层(褐色层):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 造有机物,主要利用自养层制造的有机物,主要 指微生物等。
10
2、群落的水平分区结构 群落的水平分区结构决定于植物的分布型。 植物的分布型又决定于环境因子的差别。 如:在陆地群落范围内的各点,地面有凹凸、山丘有大 小、土层有厚薄,水位有高低、阳光照射有南北等差别。 环境因子的这些差别,必然造成群落中的生物,尤其是 定居性的植物,在各位点上,分布不均匀。除了环境因子影 响动物的水平分布外,植物的分布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动 物的分布。 3、群落的时间格局 因为环境因素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和季节节律,所以群 落的结构也随之变化。
1
(二)群落的基本特征
1、一个群落中的所有生物,在生态上是互相联系的 整个群落中的所有物种,都是彼此依赖、相互作用而共 同生活在一起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一个森林群落中,上层 是乔木树冠遮荫,为下层灌木和草本植物建立了一个适于生 存的环境。 土壤中的微生物和真菌必须依赖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 才能生存。而真菌和细菌的分解作用又为乔木、灌木提供无 机物。 此外,捕食、竞争、寄生、共生等种间关系,也是构成 生物群落的基础。
7
根据中国西双版纳调查: (动物的垂直分层) 在树高15~20m的主林层中:栖息有大树蛙、棕褶树蛙、斑飞
蜥及林栖的留鸟、候鸟和旅鸟;
在10~15m的次层林中:
有黑蹼树蛙、白脸大树蛙、还有 多种树蜥;
在近地面的地被层中:
有多种蛇类、蜥蜴类、锯腿树蛙、 宝兴树蛙、华西树蛙、红蹼树蛙、 鸟类、兽类等动物;
11
①群落昼夜相 如: 白天:蝶类、蜂类、蝇类。 一块农田里 夜晚:夜蛾类、螟蛾类
白天:各种鸟类、松鼠
一片森林 夜晚:猫头鹰、夜莺、鼯鼠、林姬鼠
12
②群落季节相 如:温带落叶阔叶林。 冬季:树木光秃,草被枯黄,很多迁徙性鸟 类飞到南方越冬,居留的只有留鸟和迁来的冬候 鸟,变温动物进入休眠状态。 春季:树林、草地披上绿色春装,冬候鸟北 去繁殖,夏候鸟飞来繁殖,变温动物苏醒过来。 所以季节的不同,群落的结构差异很大。
6
在地下层则由植物根,根际微生物、蚯蚓、昆虫幼 虫和真菌等,杂居于根际。 在群落的不同层次中栖息着不同的动物——所以动物 在群落中也分层。林冠层、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 被层、地下层。不同分层为动物提供不同食物,不同层次 提供不同的微气候、不同的隐蔽所。 鸟类:杜鹃、林鸽喜欢在林冠层;长尾山雀、旋木雀、 青山雀—乔木层;沼泽山雀、大山雀、棕头鸦雀—灌木层; 乌鸫—草本层。
14
2、种的多样性 种的多样性包含两个意思,: (1)种的丰富性:群落所含有种数的多少,称为种的丰富 性,群落所含的种数越多,群落的多样性就应越大。 (2)群落的异质性:群落中各个种的相对密度称为群落的 异质性。 例如:有两个群落,各由两个种组成群落。 群落1、由99个A和1个B组成;而群落2、由50个A 和50个B组成,那么后者群落的异质性程度高。而前者异质 性程度低。因为前者群落的面貌几乎全为A种决定。后者 群落的多样性大。 在一个群落中,各个种的相对密度越均匀。群落的异 质性程度越大。
2
2、群落与环境的不可分割性 气候和土壤特征在决定群落的类型和特征上起着决定 性的作用,群落也对其环境的许多特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沙漠在没有植物时十分荒凉,但通过治沙后有了植被, 各种动植物也逐渐增多起来。
3、各种生物在群落中的重要作用是不相等的。 根据物种在群落中功能的重要性不同,有优势种和从 属种之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