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生理学: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植物生理学: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第三节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 通过地上部吸收 • 通过根系吸收
主要途径
• 研究(大麦根)离子吸收 的模式
Plants develop extensive root systems
Wheat
Fibrous Root System
Tap Root System
一、根系吸收溶质的特点
1 根系对矿质与水分吸收的相对性
• 表现出对同一种盐的正、负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同, 产生: 生理酸性盐:如铵盐[(NH4)2SO4],对NH4+的吸 收多于对阴离子的吸收; 生理碱性盐:如硝酸盐(NaNO3),对NO3-的吸收 多于对阳离子的吸收; 生理中性盐:如NH4NO3,对阴、阳离子的吸收速 率相同。
3 根系对矿质的吸收表现出单盐毒害和离子拮抗
Total length of roots (m m)
59 70 254 324
二、根系吸收溶质的部位
• 根毛区:表面积大,输 导组织发育完全,易吸 收并转运
• 分生组织:积累大量离 子,因无输导组织,所 吸收的离子不易被转运 出去
甜玉米幼苗的主根
三、根系吸收溶质的过程
• 通过与H+和HCO3-交换吸附方式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 • 进入根的内部:
• 影响矿物质的可与程度:
酸性时,利于难溶金属离子的吸收, 但一些离子(P、K、Ca、Mg等) 易流失; 碱性时,一些金属离子形成难溶盐 See your Text Book
3 菌根 • 非病原性或弱病原性真菌与根的活细胞间形成的
一种互惠共生体
• 真菌的菌丝体一部分侵入根的表皮或皮层细胞间隙, • 自然界中,97%的植物的根与真菌共生成菌根 • 菌根增加了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 红松的菌根
• 菌根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左:有菌根 右:无菌根
• 菌根增加了植 物的吸收范围
4 土壤中矿质元素的量 营养耗尽区
5 温度 通过呼吸作用影响主动运输
6 通气 O2与CO2交换能力
7 地上部生长情况 提供呼吸所需的碳水化合物
六、地上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 主要从叶片吸收: 叶面营养
• 矿质元素主要由角 质层进入细胞内部
• 吸收难溶盐:
根系分泌CO2、柠檬酸及苹果酸等有机酸,溶解某些难溶矿 物质
• 生长在岩石。
五、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
1 土壤结构和矿质元素
• 土壤胶体颗粒表面带“-”电荷,故吸附多种阳离子。 加之土壤颗粒的“表面积/体积”极大,成为一营养库;
• 单盐毒害:培养液中 只有一种金属离子而 对植物起毒害作用, 即使这种元素是植物 所必需的
• 离子拮抗:在单盐培 养液中加入少量的含 其他金属离子的盐, 就能减弱或消除单盐 毒害
小麦根在不同溶液中的生长情况
Solution
NaCl CaCl2 NaCl + CaCl2 NaCl + CaCl2 + KCl
• 阴离子被土壤颗粒排斥,存在于土壤溶液中;易被水 淋洗而流失;
• 土壤的通气状况(气相)影响O2和CO2的交换
• 土壤中的 离子交换
2 土壤pH值
• pH直接影响根系生长:
多数植物适宜微酸性(pH5.5-6.5)土壤; 少数植物适宜微碱性土壤(甘蔗、甜菜、石榴等)
• 影响土壤微生物生长:
微酸性时,真菌生长良好; 酸度高时,根瘤菌死亡; 较碱性时,有害微生物(反消化细菌)生长良好
• 相互依赖:
矿质须在溶液状态才被吸收,矿质随水分一起进入根部 的质外体中; 根系对矿质的主动吸收使根部的水势降低,有利于水分 进入根部
• 相互独立:
吸收矿质和水分的机理不同; 吸收矿质以耗能的主动吸收为主; 而水分则按水势高低进行被动的运输
2 根系对矿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 细胞中不同溶质的载体数量及活性均不同
(1〕溶质扩散至质外体,即表观自由空间 (2)由于内皮层上凯氏带的阻隔,溶质进入共质体 • 进入导管,随木质部汁液向地上部输送
• 离子进入根部 的径向途径
四、根系对非溶解态矿质元素的吸收
• 吸收土壤胶体上吸附的矿质元素:
1 离子交换:根释放CO2,形成H2CO3,其中的H+与土壤表面 的阳离子交换; 2 接触交换:土壤颗粒上的阳离子与根表面的H+ 通过离子 振动直接交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