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经济大危机(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经济大危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经济大危机》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中第二单元第4课内容,本课在一战后世界历史进
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是世界由重建和繁荣到再次走向世界大战的分水岭,并深刻影响到二战后世界的发展。

本课通过讲述“繁荣”及其崩溃、罗斯福新政,从两个角度凸显出“经济大危机”这一主题。

通过学习罗斯福新政,使学生认识到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
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
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这次经济危机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局势
产生了重大影响。

所以本课在世界现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具体内容和学情分析,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重难点突破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地点、特点及影响;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有关史实。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
确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
不可避免。

教学重点:
1.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
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特点
教学难点:
1.经济危机中一些经济方面的知识
2.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突破: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看图片、看视频,合作探究和角色扮演的
方式,由感性入手,再由教师简单讲解,逐步形成理性认识,从而掌握重点知识,突破难
点问题。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的第四课,八年级学生对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有一定了解,学生应该较容易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前为什么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繁荣一时的局面。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掌握了较多的历史学习方法,所以对本课经济危机的内容较容易理解。

只是涉及到的一些经济常识问题比如股票对经济的影响,学生这方面的知识可能不足,在资料的选择和讲解的深度和难度的把握中要注意符合选择这个年龄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
1.教法
直观演示法、问题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2.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角色扮演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运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一一呈现美国历史上最富盛名的三位总统的肖像图。

提问,这位受美国人爱戴的总统是谁?他为美国做出了怎么样的贡献?学生依次回答。

最后呈现出罗斯福总统的肖像图,设置疑问,进入课堂。

这样设计既回顾了旧知,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为了更好的掌握和理解重难点,我将教材整合为以下三部分:1.山雨欲来风满楼2.覆巢之下无完卵3.力挽大厦于将倾
1.山雨欲来风满楼(美国的曙光)
讲述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美国经济“繁荣” 的局面,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20的内容,归纳出美国经济“繁荣”一时的表现。

在此基础上出
示一组图片,运用图示法,直观形象,引导学生思考出现经济繁荣的原因,在学生讨论的
基础上,我总结:这种经济繁荣是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下的产物,繁荣背后潜伏着危机。


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便于学生理解,从而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做好铺垫。

2.覆巢之下无完卵(繁荣背后的危机)
播放视频《大危机来临》,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并阅读教材P21,完成以下问题:1.经济大
危机的首发国家2.开始的标志3.爆发时间。

为什么股票抛售会导致经济危机,这里涉及到经
济学方面的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采用直观教学法,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对“股票市
价的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这一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做出简略的解
释几点:(1)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工厂企业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份公司,和股票有直
接的关系(2)1929年10月,纽约股票抛售狂潮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在这以前,美国的汽车
工业、钢铁工业等已出现停滞状况。

4.危机的特点。

通过出示图片和表格,引导学生说出经济大
危机三个特点,当堂记忆。

5.危机的影响。

出示一组对话材料,了解资本家和普通人的生活
和经济状况。

结合经济大危机的特点,顺理成章地提出:经济大危机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怎样
的影响?让学生通过观察补充图片,结合结合教材P21,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经济
危机的影响。

这样从整体上感知了经济大危机,出示知识链,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

经济危机
引发了政治危机,然后启发学生思考: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美国人需要一个救星带领他
们走出危机,他们选择了谁?从而进入下一篇章:罗斯福新政。

3.力挽大厦于将倾(罗斯福新政)
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受命于危难之际》,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罗斯福实施新政的背景、内容以及影响。

展示罗斯福的资料,使学生了解罗斯福本人,并结合阅读教材P22,请学生说一说从罗斯福
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哪些宝贵的品质?接着进入学思探究环节,多媒体呈现问题,“有学者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拥有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智能团。

即“金融财政委员会”、“工业复兴委员会”、“农业复兴委员会”、“公共工程委员会”。

结合教材
相关内容,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扮演这三个部门,思考应该如何运用政府的力量来缓解本部
门的危机?之后请小组代表进行回答,教师呈现表格一一呈现这四个方面的措施,并出示蓝
鹰标志的材料,突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是对工业的调整。

设置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实
现了知识的内化,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又能深刻体会当时美
国面临的困境。

接下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请一位同学扮演罗斯福总统召开新政发布会。


他同学踊跃提问,进一步加深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从而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在这里,我会进
一步总结:通过对工业的调整,美国逐渐把资本主义生产从无政
府状态纳入到有控制的轨道,使美国经济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接下来,抛出问题,“马
克思在天堂听说罗斯福将要实施新政,他感到大为欣慰;但是他看了会后,又感到大失所望。

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结合以上所学与教材回答。

教师做出总结,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实在不
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一次调整。

他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他的根本目的是维
护资本主义制度,直接目的是消除经济危机。

但由于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所以不可能
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最后,出示两幅经济增长的图表,让学生直观的感知罗斯福新政的作用。

并设问:罗斯福新政是不是让美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并出示图片补充。

接着思考:为什么罗斯福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在学生讨论
的基础上,教师对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进行总结。

同时让学生体会罗斯福的精神,对学生进行
情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

(三)巩固提升
创设情境:面对经济危机的打ft,罗斯福采取的措施对于当今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有什
么经验值得吸取的?要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

中外拓展,学生思考:有人说,20世纪出现
了两大改革家,一个挽救了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社会主义。

他们是谁?有何突出成就?(四)课堂总结,当堂练习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它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深刻、破
坏性最大的危机。

西方各国受不同国情的制约,寻求不同的道路来摆脱危机。

美国通过罗斯福
新政,使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和。

为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前发展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说明现在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罗斯福也因此成为自林肯以来最受美国和世界公
众欢迎的总统而永载史册。

但德国和日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下节课
我们再来一起学习他们的变化。

(围绕着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贯穿性总结,同时为下一节课埋下伏笔)最后通过5道选择题,一则材料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完成本节课的导学案,绘制知识框架。

五、板书设计
经济大危机→政治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
德、日:法西斯道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