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研究方法论阅读报告

管理学研究方法论阅读报告

管理学研究方法论阅读报告
一、阅读初衷
用时两个星期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谈不上是精读。

因为阅读时间零散,这种间续性的阅读方式导致着我的收获不大,这是遗憾的地方。

本书一共是6个章节,主要是讲述了论题提出,数据收集与观测方法和数据分析与处理最后撰写论文的过程。

记得我是放假前在图书馆借阅的这本书,因为是导师推荐的这本书当时做了很多计划,现如今想起就如李怀祖教授所说,计划容易实施难。

二、阅读内容
书名:《管理研究方法论》第二版
作者:李怀祖,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加拿大阿尔贝塔大学(U Of Alberat)商学院兼职教授(Adjunct professor)。

江西临川人,编著有《决策理论导引》(主编),《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及应用》(参编)、《生产计划与控制》(主编)、《管理研究方法论》(编著)等。

1990年至今发表有关管理学科的论文100余篇。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管理研究方法论》探讨管理研究工作过程的规范和结构,亦即研究逻辑问题旨在提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第一章绪论
1.科学研究
在讲述科学研究之前作者先是从研究方法论的角度解释了科学是一种求知方式。

或间接或直接地列举了以下这几种求知方式:因袭方法、权威法、常识法、科学方法和思辨方法。

针对科学方法和思辨方法相反的特点,重点解释了科学研究和思辨研究:科学研究是用科学方法来获取知识,代表的是逻辑思维;思辨研究是直接运用形象思维而非逻辑思维获取知识,但因为研究方法论的本质,研究方法论更钟情于科学研究。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人文科学:逻辑思维处理抽象的概念信息,
形象思维则是处理具体的形象信息。

科学研究以逻辑思维为主,思辨研究以形象思维为主。

自然学科运用科学研究和逻辑思维的分量最重,人文学科运用思辨研究方法和直觉判断最多,这两个学科应是分于两极,而社会科学和管理学科对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则是交叉运用有强有弱应属于中间。

2.管理研究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纵观管理研究发展历程管理研究离不开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影响。

管理研究是思辨研究方法与科学管理研究方法的统一体。

管理研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区别:主要是研究对象的不同。

管理研究对象:管理者、企业成员属于个性人。

自然科学研究对象:物质的人以及人的生理结构。

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社会人、社会和群体中的一员。

第二章管理研究基本要素
设计制造一台机器时离不开各类零件,撰写论文、阅读报告也如同制造机器一样,因此管理研究成果的表达离不开基本要素。

概念、名词、定义、变量、假设和分类等这些基本要素的熟悉程度体现了研究者的水平和功底。

基本要素的不熟练,撰写论文更是无稽之谈。

概念是对所观测事物本质的抽象表达,目的是便于思考便于沟通。

思维心象:人们听到像创新性这类概念时,大脑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会涌现出与此相关的一组具体心象。

概念化过程:通过一组心象形成概念的过程。

概念是“公用的”而概念化过程却是“私有的”同一概念,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心象”。

因此,在管理研究中我们应清晰概念。

名词:是为一个概念正名,一个概念必然有个名词加以表达,以便书面和口头交流。

研究论文中概念、名词常出现的问题: ①同一名词前后代表不同属性。

②推出新名词无后续内容。

③内容创新变成名词创新。

定义:是提示概念和名词所表达的共同属性的逻辑方法。

定义能够消除歧义。

因此在撰写学术论文过程中关键名词应给予清晰的定义,便于阅读交流。

变量指具有可测性的概念,其属性在幅度上和强度上的变化程度可以度量,如工作满意度。

假设:是对某种行为、现象或事件做出的一种合理的、尝试性的并有待检验的解释。

分类作为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深化研究的一种途径。

第三章管理研究设计
管理专业研究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往往将研究领域与研究问题混为一谈,而研究设计是对研究课题的规划,包含辨识问题提炼主题和论证与验证主题两个目的。

李怀祖教授将管理研究设计的过程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问题辨析二是假设论证或假设验证。

如图所示:
其中问题辨析部分李怀祖教授概述性的介绍了辨析要素,重点的讲解了“主题先行”和“假设树”的重要性及主要内容。

对于假设论证部分李怀祖教授只是着重的讲解了抽样的研究方法,对于其他的研究方法则是在后面几章重点讲解。

第四章数据观测和收集
确定主题和建好假设树完成变量设计和抽样方案后,就是对主题的假设进行论证。

按图中可知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无干扰研究、实地研究等。

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分别反映归纳法和演绎法的思维方式。

归纳法表现为实证方式,以观察事实和归纳逻辑为基础,透过现象的描述和解释概括出理论命题。

而演绎法是从已知知识的法则、理论出发,演绎推出新知识。

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两者可以独立运作,也可相互配合。

实验研究作为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在管理研究中亦有体现。

调查统计研究是以研究样本(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数据为基础辨析总体状况的研究方法。

在管理研究领域中统计调查研究经常应用三方面:人员态度、观点的调查;研究企业不同时期的差异;评价性调查研究。

统计调查研究方法包括两类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和访谈法。

实地研究是对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行直接观察,收集一段时期内若干变量的数据。

无干扰研究可分三类:文本分析、现有统计数据分析和历程比较分析。

第五章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及分析是研究方案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处理及分析数据是会用到数理统计与概率论知识因此在理解时应当注意。

统计技术是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它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可分为单量、双量和多量。

单量描述统计描述某个变量属性值的集中趋势。

双变量描述统计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关联,分析方法则因变量尺度不同而异。

多变量描述统计是管理研究人员离不开的工具和基本功,在学习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推论统计是一套有清晰逻辑程序的统计计算,对于从样本观测值得出的发现,作出是否适用于总体的判断。

本节先是讨论了推论统计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介绍了几种统计显著性检验方法,t检验、F检验和其他检验等。

本章最后介绍了结构方程建模。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比:
线性回归分析,它只能提供变量间的直接效应而不能显示可能存在的间接效应。

优点是建立了两组变量间的线性因果关系,便于分析。

缺点是可能忽略了交互效应和非线性的因果关系。

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建立、估计和检验因果关系模型的方法。

模型中既包含有可观测的显在变量,也可能包含无法直接观测的潜在变量。

优点是允许结构方程的自变量含有测量误差;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因变量。

缺点是特定的方法可能需要极大的样本量;给定的模型可能产生无法解释的结果。

第六章撰写论文
摘要要简明扼要,字数一般为200~300字为宜,内容要准确、精炼,能把全篇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摘要应包括:意义、问题、方法、结论。

最后,本书做出了对论文撰写的要求,从中我了解到了论文要创新但不要盲目,要新鲜但不要新词,要有亮点但不要全篇范围都很广。

首先,论文的摘要部分必须简明扼要清晰告诉评阅者论文的创新点和价值所在,切忌不能写成目录式。

其次,论文要切忌“大题目、小文章”,一篇好的论文主题只有一个,贯穿于论文始终,不能贪大求全,目标多样。

三、阅读感想
1、阅读报告的类型有不少,本篇报告选择的是类似于摘要型。

选择原因为在写阅读报告中,系统的梳理了书中内容,建立了知识框架,为我在下次阅读学习本书时打下牢实的基础。

2、管理研究方法论讲的是研究逻辑和研究规范。

本书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先是介绍了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然后讲述了管理研究中的各个环节,重点的讲解了“主题先行”和“假设树”,最后介绍了论证研究假设的观测数据的方法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第二部分则讲述了研究生撰写高质量论文需要注意的事项。

3、阅读管理研究方法论后认识到研究方法论是提高研究工作效率的一门学问,旨在探索管理研究(包括研究工作过程和研究论文的写作过程)的内在规律和规则,阐明如何规范地去做研究、写论文。

收获了一管理研究是介于科学研究和思
辨研究之间,但更钟情于科学研究,这为我以后展开管理研究提供了指导性建议;二对论文写作过程更加清晰化、结构化,在日后的写作过程中有基本规范可寻,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