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团体辅导设计方案.doc

团体辅导设计方案.doc

提高自信团体辅导方案一、团体名称我相信我能行---自信提升团体辅导二、团体性质结构式的、发展性的、封闭式团体三、团体规模48人四、参加对象在校大学生五、团体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次数活动时间:暂定活动地点:教室活动次数:6次六、团体领导者领导者:应用心理学学生助手:应用心理学学生七、团体目标本活动希望在自信心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通过为组员营造一个真诚、尊重和温暖的小组气氛,引导他们回顾过去的经历,思考自己的性格、价值观、优缺点、人际关系和人生目标等内容,引导和小组其他成员的沟通、探讨,使组员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自我接纳,增强自我尊重和自信,不但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个性,而且学会欣赏自己的长处,勇敢面对自己的短处。

帮助组员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增强自我方向感和自己解决问题并抉择的能力,帮助成员客观认识自我、悦纳自我、突破自我、发展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寻找、摆脱自卑的束缚,找到自信的依据,建立理性的自信系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悦纳自我,微笑面对生活,从而拥有成功的人生。

过程目标:个人探索,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终极目标:建立自信系统,笑对生活。

八、理论依据自信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对自信的理解和界定不同。

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指出,自信是自尊需要获得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古柏史密斯认为自信是个体做出的并经常保持的对自己的评价,说明个体在何种程度上认为自己能干、有价值、重要;表达了一种对自己赞许或不赞许的态度,显现了对自己能力、身份、成就及价值的信心。

杰克逊指出:自信既是一种持久的人格倾向呢,也是一种随环境调整的易变的自我评价状态。

Basch认为自信是人对自己的感觉,关键在于“能力的经验”。

Shrauger则把自信当做自尊的一个组成部分,将自信定义为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或技能的感受,是对自己有效应付各种环境的主观评价。

阿德勒的理论阿德勒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自卑感, 这种自卑感促使个人不断地追求优越。

他认为自卑情结的发现是个体心理学的重大贡献。

对抗自卑感的主要方法就是“补偿”,即力图补偿自己的不足,克服缺陷以求达到优越的目标。

由于补偿方法的不同,儿童形成了“生活方式”,即在生活中不断加以总结、归纳和概括,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一套特殊达到行为方式,以此作为对付环境的基础。

在阿德勒看来,各种心理疾病或障碍都是“生活的失败”,是由于错误的生活风格导致的。

而错误的生活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个人专注于夸大了的个人优越感并缺乏足够的“社会兴趣”。

如果一个人缺乏对社会的兴趣和与他人的合作精神,而自己的生活目标又遇到困难不能达到,人的心理就不平衡。

埃里克森的理论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主要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是自我同一性,同一性混乱具体表现为自我认识不全面、不客观,自我目标不明确,自我与环境适应不良,由此导致了自我认识偏差、自卑、人际关系不良、生涯规划不明等一系列迷失性问题。

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就是要建立同一性和亲密关系,即帮助青年人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思考自身角色和责任,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确认自己的正确位置和发展方向。

马斯洛的理论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

与自尊有关的,如自尊心、自信心,对独立、知识、成就、能力的需要等。

尊重的需要也可以如此划分:①渴望实力、成就、适应性和面向世界的自信心、以及渴望独立与自由;②渴望名誉与声望。

声望为来自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或欣赏。

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导致自信、价值与能力体验、力量及适应性增强等多方面的感觉,而阻挠这些需要将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

基于这种需要,愿意把工作做得更好,希望受到别人重视,借以自我炫耀,指望有成长的机会、有出头的可能。

显然,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这种需要一旦成为推动力,就将会令人具有持久的干劲。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

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

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

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

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成就感与成长欲不同,成就感追求一定的理想,往往废寝忘食地工作,把工作当是一种创作活动,希望为人们解决重大课题,从而完全实现自己的抱负。

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把成功和失败的行为归因于何种因素,直接影响到个体以后做事的积极性和情绪情感。

如果把失败归因于能力差或任务难,会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如果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活运气不好,则可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提高自信。

成就目标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可能采纳的成就目标主要有两种:掌握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当个体追求掌握性目标时,倾向于追求挑战;在遇到困难时不轻易放弃,较少为失败寻找理由;自我评价也比较积极。

当个体追求表现性目标时,会避免挑战,以免自尊心受到打击;当遇到困难时,个体会选择放弃。

因此,成就目标的选择对学生的学业成就有很大的影响,具有掌握性目标的学生寻求的是自身的发展,焦虑水平适中,成败归因正确,愿意接受挑战性的任务,这样的学生往往都有很高的自信水平。

班杜拉的理论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关心的不是某人具有什么技能,而是个体用其拥有的技能能够做些什么。

班杜拉认为,在某一情境下,决定自我效能感的四个主要因素:①行为成就:效能期望主要取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以前的成功导致高的效能期望,而以前的失败导致低的效能期望;②替代经验:观察他人的成败,可以对自我效能感产生与自己的成败相似的影响,但作用小一些;③言语劝说:当你尊敬的人强烈认为你有能力成功的应付某一情境时,自我效能感可以提高;④情感唤起:高水平的唤起可导致人们经历焦虑与紧张,并降低自我效能感。

同时,班杜拉的学习理论认为个人的行为是由个体的内在因素与环境的外在因素交互影响决定的,个人、行为与环境三因素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忽视其中任何因素的研究都是没有意义的。

此外,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大部分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模仿他人而学会的。

因此,在团体中研究成员的行为更具有现实意义,团体辅导的素材来源于真实生活,而成员学习到的技能也将运用于实际生活。

艾利斯的理论根据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人既是理性的,又是非理性的。

人的大部分情绪困扰和心理问题都来自于不和逻辑的货不合理的思考,即不合理的信念,这种不合理的信念会导致不适当、不适度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时,最终会导致情绪障碍的发生。

如果人们能学会并扩大自己的理性思考、合理的信念,能减少不合理的信念,则大部分的困扰或心理问题就可以减少或者消除。

结合认知行为理论的观点,缺乏自信心的人通常是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了错误的观念,他们会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不相信自己有权利坚持自己的主见,或者对坚持自己的主见感到焦虑和恐惧等。

通过团体辅导活动,要帮助成员改变妨碍自我肯定的不合理观念,是其能够客观认识自我,敢于自我表达,不断提高自信体验。

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理论把人和生活的环境看做一个整体,认为个体只有在这个有机整体中所产生的社会行为,才能衡量和探索出个体的潜在动力。

九、参考文献车丽萍. 大学生自信发展特点的研究. 心理科学,2003,26(4):661-666.车丽萍. 国外关于自信的研究综述. 心理科学进展,2002, 10(4):418-424.刘敏岚. 论自信心的发展及影响因素.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1):64-67.车丽萍,黄希庭. 青年大学生自信的理论建构研究. 心理科学,2006,29(3):563-569.陈新汉. 自信的哲学意蕴. 江西社会科学,2010,48-55.张彦.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作用研究. 实践与探索,277.李艺. 大学生自信心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7):156-157.马娟. 大学生自信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策略.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65-166.十、团体评估方法过程性评估: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由团体的领导者以及领导者的助手观察并记录在活动中各个成员的表现情况,如发言的次数、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在活动中的变化。

总结性评估:成员的心得报告、成员自评活动参与的程度以及成员对团体凝聚力的总体评价。

十一、团体方案气游戏锤)第一次活动:目标:同伴相互认识了解,建立信任,增强凝聚力,促进团队合作。

程序:1.棒打薄情郎(1)填画胸卡:自己命名,成员之间接触交流,建立信任。

挑选自己一个昵称,你最喜欢别人称呼你的名字,填写在胸卡上,团体交流:为什么喜欢这个昵称?(2)棒打薄情郎:成员了解和记住彼此的名字,促进了解围圈就座,选一人手执报纸卷成的“棒子”,指导者喊出一位成员的昵称,被叫者左右两侧的成员要马上站起来,否则由被叫者给与当头一棒,“棒打薄情郎”,反复做,直到大家熟悉彼此的名字。

2.同舟共济(1)首先将成员分成六组,每一组8人。

(2)将报纸铺在地上,代表汪洋中的一条船,现在需要团体成员8人经过共同想办法同时站在船上,必须同生死共命运,一个也不能少。

(3)将报纸面积减半,继续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游戏。

(4)让每个成员谈感受。

3.签订合约(1)讨论哪些行为会影响团体辅导的进行,应该建立怎样的团体规范。

(2)在一致通过的基础上签订合约。

4.相亲相爱一家人准备《相亲相爱》磁带、歌词,录音机。

共唱手语歌曲《相亲相爱》。

第二次活动:目标: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眼中的我以及他人眼中的我,改变错误认知。

程序:1.棒打乌龙(1)所有成员围成一圈,都是“乌龙”。

(2)中间一人手持锤子,先拍拍某位成员的肩膀,然后就要敲打这位“乌龙”的头部。

(3)被敲打的“乌龙”需要在被打到前只要说出另一个“乌龙”的名字,就可以不被打。

此时,中间一人则需要去打下个“乌龙”。

被打到的人就要站到中间继续打人。

2.共建小家园(1)让同学们在纸上写下自己的自信分数(满分100分)。

(2)领导者按照分数高低排列,第一到第六名分别是一到六组,第七名到第十二名分别是第六到第一组,第十三名到第十八名分别是第一到第六组,以此类推,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八个人。

(3)小组内讨论自己小组的名字、口号,并选出组长。

3.猜一猜(1)每人拿出一张白纸,在纸的正面写下自己认为好的性格特征,在背面写下自己认为不好的性格特征,越详细越好,或者说你该怎样描述你自己,才会让别人知道那个人是你。

记住自己写的内容,写好后交给组长。

(2)组长随便抽出几份,然后读出每一张纸上的内容,让小组成员们猜猜看,纸上说的究竟是谁?如果你“有幸”被猜中了说明你对自己的性格特征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