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
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以及《忆江南》都是名家写大好河山的,画面感强,有拓展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学习通过看注释,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说出有关景物的特点。
4.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
三.教学的重难点:1.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4.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四、课时安排:《古诗词三首》 3课时《桂林山水》 2课时《记今画的双龙洞》 2课时《七月的天山》 1课时《语文园地一》 4课时1 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对诗中描绘的景物展开充分的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
借助字典与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默写课文。
2.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字典,朗读体会、小组合作来学习古诗;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二、学习课文:(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3)解诗题,知作者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①指名读②汇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③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④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⑥师小结: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
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5)多诵读,悟诗情①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②复习朗读方式:表演读、轮读、叠诵、唱诵、小组读、配乐读……③自己带着感情读④四人小组读古诗⑤汇报: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⑥全班再齐读古诗第二课时望洞庭课时目标:1.认识“螺”,掌握“庭、镜、磨、螺、潭”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3.了解洞庭湖的静美。
体会诗人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二、学习古诗:1.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古诗,师正音,然后全班齐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3.解诗题,知作者①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4. 抓字眼,明诗意(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①指名读②汇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秋月:点明时间——秋天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潭面:湖面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师强调“潭”字笔画③指名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遥望:远远地看;翠:苍翠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④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⑤指名复述: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⑥师小结: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
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轻松、自然)⑦朗读想象诗歌画面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你们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吗?⑧把优秀图画展示在黑板上5.多诵读,悟诗情①师:现在黑板上有好几张洞庭湖月夜图,让我们看着这些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好不好?(全班自读古诗)②师:说想当一会大诗人,上来吟诵这首古诗?(指名读)③师:有很多同学还想上来读,但是时间不够了,你们在四人小组里读给其他组员听。
第三课时忆江南课时目标:1.初步知道古诗与词的区别。
2.理解《忆江南》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简介相关资料1.背诵有关描绘春天景色的诗句。
2.齐读诗题:忆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3.介绍诗人和创作背景: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他曾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回到洛阳12年后,他对江南依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创作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
二、初读全诗,感知词的特点1.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流畅。
2.初步感知词的特点:(1)有没有发现这首诗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明确今天我们学习的其实是一首词。
(2)师生交流对词的初步认识。
3.指名读。
(重点提示“谙”这个生字的读音)4.教师范读激,评议导学。
三、自学交流,探究诗意1.学生自学,理解字意、句意:教师引导,迁移学法:同学们可用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这首词。
2.同桌交流自学收获。
3.全班集体交流,整体感知词意。
四、品词赏句,想象悟情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你从哪几句感受到江南春景之美的?(1)赏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江南的春景美在哪里?红胜火:体会江花的红艳;花的数量多,感受江南春天的盎然生气。
“胜”可否换成“似”?什么时候江边的花更红,更艳?(日出图)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江花图)体会后指名有感情朗读、评读。
(2)赏读:春来江水绿如蓝这句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绿如蓝:体会水的青绿,感受江南春天的勃勃生机。
为什么江水这样清绿?让我们联想到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江水图)(3)引导学生想像并对比两句诗所描绘的不同画面,感悟两句诗“红”与“绿”相互映衬之美。
(4)学生结合想象诵读:①指名读。
②合作读:(师:日出时分,花开的如此热烈,男生读:日出江花红胜火)(师:春来碧水悠悠,纯净、清幽,女生读:春来江水绿如蓝)2.体会前两句中蕴含的作者感情:江南春景的如此美丽、绚烂,作者用一个字就表达了由衷的赞叹,那就是──好, 这个“好”字是在赞美江南的什么好?读出自己的体会。
作者赞叹的美好春景是他非常熟悉的,亲自感受到的,理解“风景旧曾谙”一句。
3.对比引申,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1)引入作者另一首诗《魏王堤》:当江南花红胜火,水绿如蓝的时候,而北方的洛阳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出示七绝《魏王堤》。
(2)引读体会:在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的季节,洛阳却“花寒懒发”,只有魏王堤上的柳丝,才透出那么一点儿春意。
(3)再次朗读体会“能不忆江南? ”一句的含义。
4.拓展引申,深入体会作者情感:(1)赏读白居易其它两首《忆江南》。
再次深刻感受诗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思念。
引导:作者回忆了哪里?又在怀念江南的什么?(2)补充: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作了很多好事,杭州人民和他的感情很深,在他离任时,苏州人民不舍得他走,都哭着来为他送行。
诗人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带着对江南人民深深的思念,再读——能不忆江南?(3)江南不仅景色优美让作者怀念,还有纯朴的人民让作者牵挂,江南的景美、酒香、人更美!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再看这个“好”字又增加了哪些含义?(4)感情朗读,读出赞美之情、读出思念之意。
五、布置作业展开想象,把“日春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可以写,也可以画。
)板书设计:赞美忆江南────好词思念2 桂林山水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玩赏、无瑕、扩散、攀登、泰山、骆驼、屏障、波澜壮阔、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色彩明丽、危峰兀立、连绵不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