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6年高三语文衡水金卷四答案
2016年高三语文衡水金卷四答案
当时中原大乱,岭外 与中原交通隔绝,有人劝 何真效仿尉佗称帝的旧事。 何真没有听从。 (“时”“效”“故事” 各1分,句意2分)
(2)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
非真主不屈.
•
像窦融李勣之类, 率兵据险,卓然立于群 雄之间,不是真主不屈 服。(若,之属,角各1分, 句意2分)
中吕· 满庭芳· 山中杂兴
9寄托了怎样的情怀?结合全曲分析
• 作者居于山中,借该诗表达急于归隐, 返 回故乡的情怀。(1分) • 前三句直接表达急于归隐的情怀。(1 分) • 接下来写自己的家居生活,化用沧浪、 赤松子和何郎的典故,表明自己归隐返 回故乡的愿望。(2分) • 最后三句描绘出清幽之境,表达对归隐 生活的向往。(2分) • 。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文章最后两段引用孟世凯与宫长为对李尚师评价有什么
作用?请进行概括(6分)
• ①孟世凯对李尚师在学术研究方面取 得的成就作整体概括,宫长为则从李 尚师的学术地位进行评价;(2分) • ②从侧面突传主李尚师的贡献以及其 在学术界的地位;(2分) • ③其中包含有评价者及作者对李尚师 的赞美和崇敬之情。(2分)
作者态度:“进城务工者'是社会发展的产 物,无可厚非;但因进城者而产生的种田 问题、空巢老人问题等需要妥善解决。
(4)文章结尾老人告诉董阳这些人都是他雇来的,表现了
怎样的时代特征?请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 时代特征:社会发展迅速,很多年轻人离开家乡,即 使过年都不回来,而家里的老人为了摆脱孤独,只好 雇人与自己团圆。 • 我的看法: • ①这是时代的特定产物,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城乡差距 缩小之后人们观念上的变化。 • ②通过对老人行为的描写,表现关心空巢老人这一主。 当今社会,空巢老人已经成为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 希望乡村人能够站在亲情的角度,给老人多一点关爱, 给家庭多一点温暖。 • ③乡下人去城里打工,城里人去乡下打工,是时代发 展的正常现象。(任选两点即可得6分,其他答案言 之有理亦可)
(4)李尚师被称为“中国当代民间修史第一人”,他的事迹
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情怀?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8分)
①这是一种对社会、对历史负责的情怀。(2分) ②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够让我们在反思中完善自己, 提高自己。修史可以进一步厘清历史的真实性,让人 们更好地认识历史,并在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 2分) ③李尚师民间修史的事迹,为社会提供了关于历史的 更为清楚的认识,为当代治国与修身带来思想启迪。 而在修史的过程中,他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2
12(1)BE(答E3分,答B2分,答A1分, 答CD无分)
• A"因此走上了漫漫修史路'"说法不严密,这 只是他走上这条路的前提 • C“形成了百万字的手写书稿”错误,是对 “百万字的手写书稿”“写一遍、改一遍、 再誊抄一遍”。 • D“推翻了历史上的七说”文中无据,另外 文章说他最终选定的“临汾盆地说”也应 该属于七说之一。
11
(2)文章以大量笔墨写到董阳周围的人们,还有乡村那些 过年回来的人们,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6分)
• ①作者运用衬托的手法(2分) • ②通过他周围的人对他的批评和嘲 笑,从侧面表现出董阳对当前形势 不了解,缺少生活实践。(2分) • ③写乡村那些过年回来的人,从侧 面印证了老人曾经对说的话,表现 出这些“这些进城务工者”的鲜明 特征。(2分)
10默写 •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 泥土。 • (2)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 白鸟飞回。
11(1) DE(答 E3分, 答D2分,答B1 分,答AC无分)
• A“充分表现出他对城市和农村生活现状的 深刻了解”理解错误,通过两次经历,可 以看出他对城市和农村生活现象没有深刻 了解 • B老人没有告诉他这个答案 • C“调查报告”并不是线索,因为它在文中 没有体现贯穿全文的作用
(3)文中说:“看起来,老人的笑容里有内容”。试分析笑容
里饱含的内容。结合文章推断作者对“进城务工者'的态度。(3 分)
老人笑容里包含着一种无奈和伤感。(2分)
他将只有过年才回来的人叫做“进城务工者', 这些人,在老人眼里已经是城里人,心里想的 只是工作,却很少能够想到家人。而且家里有 活干,只能花高价钱雇别人。(2分)
• (2)李尚师开始编撰《治国方略史》主线是什么?
12 • 具体阐述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①主线是“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的思想。 (1分)
②儒家提倡德治、仁政、中庸,法家崇 尚法治,两者各有优点和缺点,在相互 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了“儒法 兼容”的思想体系(2分) ③写法:具体阐述时运用对比,(1分) 通过两种思想的对比,表现出各自的长 处和不足,突出了两种思想的本质特征。
2016年高三语文 衡水金卷(四)答 案
高三
1C 2B 3B 4B 5D 6B 13B 14C 15C
• 1C“文物保护需要以价值为正确导向,只 有多考量价值才能实现良性循环”范围扩大, 文中所说的“价值”应该是“文化价值”。 • 2B“就会使其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消失在金钱中”中“消失”一词用的绝对, 文中只是说“一味向钱看”会这样,而且提 到“这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是全部道理”。 • 3B强加因果,原文的意思是说政府和开发 商应该关注那些“倒贴钱”的文物,而对能 带来物质利益的文化则不需要加倍呵护。
•
风波几场,急疏利锁,顿 解名缰。故园老树应无恙,梦 绕沧浪[1]。伴赤松[2]归欤子房, 赋寒梅瘦却何郎[3]。溪桥上, 东风暗香,浮动月昏黄。
8“急疏利锁,顿解名缰”的“急”和 “顿”有什么表达效果?
• 急,急忙;顿,马上。(1分) • 急忙打开名利之锁,马上解脱功 名之缰。(1分) • 一个“急”字,一个“顿”字, 形象的表达出作者疏解利锁名缰 的急迫心情和急欲归隐故园的情 怀(3分)
4B 5D 6B
• 4B 抓住主语“真”“海寇”“熊天
瑞”,表官职升迁的“擢”及时间副词 “寻” • 5D '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 还常用致事, 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 辞职回家。
• 6B“最后这二人都被何真杀掉”错,原文 只是说陈仲玉被杀,但并没有交待王成是否 被何真杀掉。
•
7(1)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 佗[注]故事者,不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