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艺术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艺术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艺术学号:12048236005姓名:吴慧聪单位:超化镇第一初级中学[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生动风趣的语言、合适的比方、简单的板书板画、合理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感知抽象的物理概念;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科技前沿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学习兴趣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途径是多方面的,而课堂教学则是主要形式,讲课时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讲出新意。

阐述物理对现代科学的重要影响以及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巨大成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引导学生步入物理学这座精美的科学殿堂。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便很快失去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初中物理教学的失败。

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物理教师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

一注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每一堂课。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比如通过演示”给试管中的水加热,产生的水蒸气使塞子冲出去,从而发明热机”“从凸透镜成像到照相机的应用”“纸盒烧开水说明水沸腾时的特点”“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

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物理有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指导学生把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实验教学,通过鲜明、清晰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初中物理是最具科学性的学科,每一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的。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

所以在物理新课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时,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这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

课本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课前我都要反复地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排除干扰,确保所做的实验现象清晰显著。

例如:在演示阿基米德原理时,课前应认真选择好精密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使弹簧测力计所挂的石块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时的读数显著,另外,选取的石块大小要合适,既能放进溢水杯,又能排出更多的水。

由于我课前精心准备,实验现象非常明显,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易使学生信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为学生求知的动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物理教学中,教师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的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为显著。

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通过风趣、轻松的语言解决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克服畏难情绪。

作为科学,尽管物理有宏观上的连续性,但物理的最大特点之一是按力、热、声、光、电、原子物理学的体系讲述各部分内容,并不依赖前面讲述的全部内容。

因此,过去没学好(当然不是一无所知),只要努力,依然能学好。

再讲一些“半路出家”的物理学家的故事和童趣轶事,帮助那些过去没学好而灰心丧气的同学医治心理创伤,同时鞭策了基础好的同学克服自满情绪,使其勤奋学习。

我结合自己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地将这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移植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设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应用普及化,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

这种可延滞再现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

那么,好的教学软件是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必备条件。

例如,教学《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先播放各种各样学生熟悉的声音,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在这样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们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的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知发声体的振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

初中物理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多元化的。

每个教师的特点能力不同,因而教学特色也各有千秋。

近年来,应试教育制约着义务教育教学的发展目标,初中物理教学也不例外。

但愿素质教育的号角能吹来初中物理教学的第二个春天,让每个物理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来教学,真正地使初中物理教学能够做到——增长科学知识、加强能力培养,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能使我们的教学对象——青少年成为新世纪的建设人才。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生动风趣的语言,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例如,在讲解长度单位“纳米”时,教师可以模拟广告:“你能看见我擦了粉吗?”接着解释看不见的粉底霜的奥秘——它实际上利用的就是纳米技术。

然后让学生比出1米大概有多长,说明1纳米就是1米的1000 000 000分之一。

2、合适的比方,可以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具体化。

在讲摩擦力的方向时,教师可以这样比喻:在被太阳晒过的稀泥堆里,当你踩上去时,稀泥会阻碍你下沉;当下沉后,你想拔出脚来,稀泥又会阻碍你拔出脚,从而得到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结论。

3、为讲解配上简单的板书板画,可以使许多难以说清的物理知识一目了然。

在参照物的引入中,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几条长短不一的直线或几个大小不同的简单物体,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从而明确选取参照物的必要性。

4、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提出一些与课本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引入速度时,教师可以这样问学生:蜗牛和运动的汽车,那一个跑得快?你用什么方法来比较?从而引出速度的概念。

在讲减小噪音的方法时可以问:你们早上起床时,闹铃声对你来讲是不是噪声?如果是,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措施来防治?学生会回答:对不想起床的人是噪声,可以关掉,压到枕头下面,放在被子里,塞住耳朵等等。

这样就很容易得出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

在讲惯性的大小时,可以问学生,如果一只蚊子向你飞来,不小心碰到了你,你会怎么样?学生肯定说:打死它;如果向你飞来的是一个铅球,你该怎么办?躲。

从而说明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又如,在讲势能时可以这样提问:当天上有一片树叶向你头顶落下时,你会怎么办?学生肯定会说:没什么可怕的。

然后再问,若你头顶上有一块砖头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的捂住头顶:还不快跑。

从而说明物体的重力势能和质量有关;接着用从六楼教室的课桌跳下来和从六楼跳下来进行比较,让学生轻松得出重力势能还和相对高度有关。

这种有趣的情境假设,肯定会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5、提点学生留心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从现象中感知物理。

物理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很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从观察中发现的。

教师可以通过举出具体实例,引导学生们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例如,可以提出这些问题: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开水温度?为什么夏天往地上撒水会觉得凉快?为什么油罐车要拖一条尾巴铁链?在干燥的冬季,脱衣服时往往能看到电光闪烁,这是什么现象?为什么调节电视机的某个旋钮,就能让画面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教师可以不做解释,让学生自己感知。

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

曾经有一位学生问过我,既然一切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那音响发声的时候有没有震动?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他回家后自己观察,然后得到结论;另一位学生也提出了为什么摇呼啦圈时,小的圈反而费力的问题。

6、讲述有趣物理学家的故事,补充一些科技动态和物理方面的未解之谜,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到阿基米德原理时,可以介绍阿基米德发现鉴别纯金皇冠的过程;讲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用磁石来防刺客等等,都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

又如在讲解时间时,可以向学生补充“孪生子效应”,说明:运动的时间会变慢,从另一个新的角度理解“生命在于运动”。

而在讲解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时,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液晶,指出他并不是物体,而是物质存在的一种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特殊状态。

在这样状态下,物体具有固态的排列和液态的性质。

另外,教师授课时如果在适当的时机故意讲错,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使学生记忆深刻。

例如,在讲解绝对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时,故意说成“就是那个发现进化论的开尔文”,学生们先是一愣,然后几乎全班同学齐声回答“那个是达尔文”;在讲电和磁时,故意把奥斯特说成奥斯卡,把沈括说成赵括,学生也会哄堂大笑,使整个课堂气氛都活跃起来了。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生动有趣的实验,一句风趣幽默的话语,一点巧妙的课堂安排,都能把物理知识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让学生在在乐趣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教学是一门艺术,只要教师愿意做一个有心人,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还有很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