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台印刷机的设计

平台印刷机的设计

目录
一、工作原理 (2)
二、机器的运动方案分析及选择 (3)
(一)设计数据 (3)
(二)设计基本要求 (3)
(三)主传动运动方案分析及选择 (3)
(四)方案比较及组合 (8)
(五)运动循环图 (9)
三、平台打印机机构系统——凸轮从动件的设计 (10)
四、机器运动简图 (12)
五、机械设计总结与感想 ......................................................
一、工作原理
平台印刷机的工作原理是复印原理,即将铅板上凸出的痕迹借
助于油墨压印到纸张上。

平台印刷机一般由输纸、着墨(即将油墨均
匀涂抹在嵌于版台上的铅板上)、压印、收纸等四部分组成。

如图
6-9所示,平台印刷机的压印动作是在卷有纸张的卷筒与嵌有铅板的
版台之间进行的。

整部机器中各机构的运动均由同一电动机驱动。


动由电动机经过减速装置i后分成两路,一路经传动机构Ⅰ带动版台
作往复直移运动,另一路经传动机构Ⅱ带动滚筒作回转运动。

当版台
与滚筒接触时,在纸张上压印出字迹或图形。

版台工作行程中有三个
区段。

在第一区段中,送纸、着墨机构相继完成输纸、着墨作业;在
第二区段中,滚筒和版台完成压印动作;在第三区段中,收纸机构进
行收纸作业。

图--1
二、机器的运动方案分析及选择
(一)设计数据
(1)要求构思合适的机构方案实现平台印刷机的主运动:版台作往复直移运动,滚筒作连续间歇转动
(2)为了保证印刷质量,要求在压印过程中,滚筒与版台之间无相对滑动,即在压印区段,滚筒表面点的线速度与版台移动速度相等。

(3)为保证整个幅面上的印痕浓淡一致,要求版台在压印区内的速度变化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小);
(4)要求机构传动性能良好,结构紧凑,制造方便。

(三)主传动运动方案分析及选择
根据前述设计要求,我们选用低速型,版台应作往复移动,行程较大,且尽可能使工作行程中有一段匀速运动(压印区段),并有急回特性;滚筒作间歇(滚停式)或连续(有匀速段)转动。

这些运动要求不一定都能得到满足。

但一定要保证版台和滚筒在压印段内保持纯滚动关系,即滚筒表面点的线速度和版台速度相等,这可在运动链中加
入运动补偿机构,使两者运动达到良好的配合。

由此出发构思方案。

(1)版台传动机构方案
方案一:六杆机构。

图--2所示六杆机构的结构比较简单,加工
制造比较容易;作住复移动的构件5(即版台)的速度是变化的,有急回特性。

有扩大行程的作用;但由于构件数较多,故机构刚性差,
不宜用于高速;此外,此机构的分析计算比较复杂。

图 --2
图 --3
方案二:曲柄滑块机构与齿轮齿条机构的组合。

图--3所示机构由偏置曲柄滑块机构与齿轮齿条机构串联组合而成。

其中下齿条为固定齿条,上齿条与版台固连在一起。

此组合机构最重要的特点是版台行程比铰链中心点C的行程大一些。

此外,由于齿轮中心C(相当于滑块的铰链中心)的轨迹对于点A偏置。

所以上齿条的往复运动有急回运动。

方案三:双曲柄机构、曲柄滑块机构与齿轮齿条机构的串联组合图--4所示组合机构的下齿条也是可移动的齿条。

故可由下齿条输入另一运动,以得到所需的合成运动;当不考虑下齿条的移动时,上齿条(即版台)运动的行程也是转动副中心点C的行程的2倍。

这里用两个连杆机构串联主要是考虑到用曲柄滑块机构满足版台的行程
要求,而用双曲柄机构满足版台在压印区中近似匀速的要求和回程时的急回特性要求。

图 --4
图 --5
方案四:齿轮可作轴向移动的齿轮齿条机构。

图--5所示齿轮齿条机构的上、下齿条均为可移动的齿条.且都与版台固接在一起。

当采用凸轮机构(图中未示出)拨动齿轮沿其轴向滑动时,可使齿轮时而和上齿条啮合.时而和下齿条啮合,从而实现版台的往复移动。

若齿轮作匀速转动,则版台作匀速往复移动。

这将有利于提高印刷质量,使整个印刷幅面的印痕浓淡一致。

但由于齿轮的拨动机构较复杂,故只在印刷幅面较大(如2
22m ),对印痕浓淡均匀性要求较高时采用。

(2)滚筒传动机构方案 图 --6
图 --7
方案一:齿轮齿条机构(转停式滚筒的传动机构)。

图--6所示的滚筒是由版台上的齿条带动滚筒上的齿轮转动的,因而可保证滚筒表面点的线速度和版台速度在压印区段完全等的要求.
此种机构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保证速度同步的要求。

但当版台空回时,滚筒应停止转动,因而应设置滚筒与版台运动的脱离装置(如滚筒与齿轮间装单向离合器等单向运动装置)及滚筒的定位装置(如图--7)。

由于滚筒时转时停,惯性力矩校大,不宜用于高速。

方案二:齿轮机构。

图--8所示的滚筒是由电动机通过带传动及
齿轮减速后,由齿轮机构直接带动的。

因而其运动速度是常量。

当与其配合的版台由非匀速机构(如前述版台传动机构方案1、2、3带动时,很难满足速度同步的要求,因而此种机构方案一般只和版台传动
机构方案4(图--5)配合使用。

图--8
图--9
方案三:双曲柄机构。

图--9所示为双曲柄机构与齿轮机构串联组成的滚筒传动机构。

此传动机构为非匀速运动机构,但当设计合适时,可使滚筒在压印区段的转速变化平缓,这样既可保证印刷质量,又可减小滚筒直径。

因为这种机构的滚筒作连续转动,所以其动态性
能比转停式性能简好。

(四)方案比较及组合
方案一的设计矩阵为一。

版台运动(主运动)由曲柄滑块—齿轮齿条组合机构完成,具有急回特性和行程扩大功能,结构较紧凑,设计简单。

滚筒的停转式回转由齿轮齿条机构实现,可以保证滚筒表面点的线速度和版台速度在压印区段完全相等。

滚筒与齿轮间装有单向离
合器,以实现滚筒的单向运动。

采用凸轮机构定位,保证印刷机构每个运动循环中滚筒停歇位置相同。

为使版台回程时版台不与停歇机构接触,滚筒下部被削掉一点。

方案二的设计矩阵为二。

版台运动(主运动)由双曲柄—曲柄滑块—齿轮齿条组合机构组成,具有急回特性和行程扩大功能,并满足了版台在压印区近视等速的要求,结构较紧凑,机构设计复杂。

滚筒的连续转动由双曲柄机构与齿轮机构串联组成的传动机构完成,虽然是非等速运动机构,但当设计合适时,连续转动式滚筒的动态性能比停转式滚筒好。

方案三的设计矩阵为三。

版台运动(主传动)由齿轮作轴向移动的齿轮齿条机构完成,版台作等速往返移动,印刷质量较高。

但齿轮的拨动机构较复杂,且存在冲击。

滚筒的连续运动由齿轮机构完成,该机构只能与版台等速机构组合使用。

方案四的设计矩阵为四。

版台运动(主传动)由六杆机构完成,版台作近视匀速压印前进,急速退回运动,具有急回特性,但是无法扩大行程,满足了机构设计的急回特性。

滚筒的连续转动由双曲柄机构与齿轮机构串联组成的传动机构完成,虽然是非等速运动机构,但当设计合适时,连续转动式滚筒的动态性能比停转式滚筒好。

综合考虑所有的方案,我们选择方案一作为平台印刷机机构设计的方案。

(五)运动循环图
图--10
三减速传动机构的设计
5 传动方案设
(1) 根据刷机的印刷张数要求(每小时按1960张计算)以及电动机的转速,确定系统总传动比为:
n=1960/60=32.7张/min
i=940/32.7=28.7
(2) 传动比分配选用二级转速,第一级采用带传动,选取传动比为6,第二级采用齿轮传动,传动比为:28.7/6=4.8。

选取齿轮的标准模数为3,初选带轮直径:d1=80mm,
d2=480mm。

齿轮齿数:z1=20,z2=96。

Z2齿轮直径d=mz=288mm>Lab=179mm
小带轮直径:D1=80mm
大带轮直径:D2=480mm
计算带长:Dm=(D2+D1)/2=280mm
△=(D2-D1)/2=200mm
初取中心距:a=1000mm
带长: L=πDm+2a+△*△/a=2919.6
求中心距和包角;
实际中心距:a=
(L-Dm)/4+/4=1000mm
小轮包角:a1=180°-(D2-D1)/a*60°=156°>120°
减速传动机构简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