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物权法律制度 (3)

第三章 物权法律制度 (3)

目录考点一物的概念和种类考点二物权法的基本原则考点三物权变动考点四拾得遗失物的处理规则考点五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考点六共有制度考点七用益物权考点八担保权概述考点九抵押权考点十质押权考点十一留置权考点一物的概念和种类一、物的概念物是物权的客体。

物权法上的物指的是有体物,是除人的身体之外,凡能为人力所支配,独立满足人的社会生活需要之物。

【单选题】(2019年)根据物权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物权法上的物的是()。

A.太阳B.星星C.月亮D.海域『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物权法上的物。

物权法上的物具有如下特点:有体性;可支配性;在人的身体之外。

选项ABC因不能为人力所支配而不属于物权法上的物。

【多选题】(2013年)根据物权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能够成为所有权客体的有()。

A.土地B.月球表面C.药品D.存有计算机程序的光盘『正确答案』A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物权的客体。

物权法上的物,具有以下特点:有体性、可支配性、在人的身体之外。

月球表面,不具有可支配性,不能成为物权客体。

二、物的种类(一)流通物、限制流通物与禁止流通物(1)大多数动产以及不动产中的房屋,均属于流通物。

(2)文物、黄金、药品等属于限制流通物。

(3)法律禁止流通之物,属于禁止流通物。

(二)动产与不动产(1)不动产须登记,包括土地、海域以及房屋、林木等地上定着物。

(2)动产是不动产以外的物,以交付为原则。

(三)主物与从物(1)主物和从物在物理实体上都独立存在,从物不是主物的组成部分。

(2)在无法律特别规定或当事人特别约定时,从物的权利归属与主物一致。

【提示】旅馆设置的家具、房间的钥匙、书的封套、汽车后备箱中的备用胎、机器的维修工具等,均属于主物与从物的关系。

(四)可替代物(种类物)与不可替代物(特定物)该分类仅限于动产。

(1)可替代物。

交易上依数量、容量或重量而确定的物,如书、粮食等。

(2)不可替代物。

具有唯一性、不可被他物替代,如梵高的画作等。

不可替代物一旦发生损害,只能转化为金钱赔偿。

(五)消费(耗)物与非消费(耗)物该分类仅限于动产。

(1)消费物。

依其性质只能“一次性”使用或让与之物,如粮食、货币、汽油等。

(2)非消费物。

依其性质可以“多次”使用或让与之物,如汽车、手机、冰箱、电视机等。

【提示】消费物的使用行为=处分行为。

(六)原物与孳息根据两物之间存在的原有物产生新物的关系,分为原物与孳息物。

(1)孳息必须与原物分离,为独立物。

(2)天然孳息。

由自然规律形成。

由原物的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

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其约定。

(3)法定孳息。

依托法律关系产生。

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

【单选题】(2018年)根据物权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动产的是()。

A.房屋B.林木C.海域D.船舶『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物的种类。

选项ABC属于不动产。

三、物权的特征与种类【提示1】由物的概念所引申出的物权,是指特定主体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具有支配性、排他性和绝对性的特点。

(1)支配性强调一种对物的支配力,即无须第三人的积极行为协助,权利人即可行使自己的财产权,可简单概括为“人与物”;(2)排他性强调一物之上只能设立一个所有权,即“一物一权”,权利人可排除他人以同样方式支配物的权利,可简单概括为“人与人”;(3)绝对性也称为“对世性”,强调物权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人是特定的,而义务人是不特定的公众,即任何人均有义务尊重特定权利人对物享有的财产权(物权),可简单概括为“一对多”。

【提示2】物权的种类如下图,此学习阶段大家可作简要了解。

待学习完本章后,我们会对这些理论内容有更加透彻的理解。

考点二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一、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一)种类法定当事人在法定物权种类之外创设物权,该物权创设行为无效。

如增加居住权、优先购买权为物权种类因违反种类法定而无效。

(二)内容法定行为人设定与法定物权相异的内容,该设定行为无效。

如设立质权可以不转移占有因违反内容法定而无效。

二、物权客体特定原则(一物一权原则)1.一物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2.一物之上可以存在多个所有权人,如共有;3.一物之上可以成立数个互不冲突的物权。

【提示】债权具有兼容性,同一标的物上成立双重买卖,两项买卖合同均可依法有效,不相互排斥。

三、物权公示原则物权以法定方式公之于外,称公示原则。

(1)物权是一种绝对权,除权利人以外的一切人都是义务人,依照统一的法定方式公示(公之于众),是成本最低,最有效率的。

(2)原则上,动产以交付占有为公示手段,不动产则以登记为公示手段。

(一)物权推定效力为法定公示方式所彰显的权利人,推定为合法权利人。

(1)动产占有人被推定为动产所有人;不动产登记薄上记载的权利人以及其所享有的权利被推定为真实,即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

(2)当事人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的记载与真实权利状态不符,其为该不动产权属的真实权利人,请求确认其享有物权的,应予支持。

(二)物权移转效力1.动产物权移转通常以“交付移转”动产的占有为标志。

2.不动产的物权移转通常以“登记变更”登记权利人为标志。

按照“登记”对物权是否直接产生设立、变更和消灭的效力来划分,可分为“登记生效”与“登记对抗”两种原则。

(三)公信效力(善意取得的必要条件)法定公示方式为权利变动与享有的法律表征,第三人有理由对其表示信赖,因而公示能够产生公信力。

【多选题】(2015年)根据物权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属于物权法基本原则的有()。

A.物权相对原则B.物权法定原则C.物权公示原则D.物权客体特定原则『正确答案』B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物权法定原则、物权客体特定原则、物权公示原则。

考点三物权变动一、物权变动概念物权变动,是指物权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一)发生如,取得所有权或设立抵押权等他物权等。

(二)变更如,转让所有权、转让建设用地使用权等。

(三)消灭如,所有权的消灭。

二、物权变动原因物权变动的原因包括:(1)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物权变动直接发生)。

包括:事实行为、法律规定和公法行为。

(2)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包括:有权处分(需要交付或者登记)、无权处分(善意取得制度)。

(一)非基于法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1.基于事实行为《物权法》:“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

”【提示】获得物权的主体若“再处分”的,需要公示。

2.基于法律规定《物权法》规定:“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

”3.基于公法的规定《物权法》规定:“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

”(二)有权处分的变动方式(基于合同的变动)类别概念说明债权行为在当事人之间产生债权债务关系。

例如,签订合同①合同一般自合同成立时生效。

②物权并不必然因为签订合同而生效物权行为直接导致物权变化,如买卖合同签订之后交付或登记如果合同生效,但当事人一方违约不办理交付或登记,此时承担合同的违约责任【举例】2019年3月1日,张三出售一套房屋给李四,当天依法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按照合同约定,张三应在2019年4月24日办理过户手续,后该买卖合同顺利履行完毕。

【问题1】合同何时生效?【问题2】房屋所有权何时转移?【分析1】2019年3月1日生效,依照《合同法》的规定,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分析2】2019年4月24日发生转移。

不动产物权转移以“登记”为生效条件。

1.动产物权公示方式——交付所有权: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质权:以动产设定质押的,质权自“交付”时设立。

(1)简易交付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权利人已经依法占有该动产的(如承租、借用),物权自法律行为生效时发生效力。

(合同法中有专门规定)【示例1】张三的电脑借给李四用,李四用的爱不释手,于是向张三买下该电脑,张三电脑“所有权”自双方“合同生效”时发生转移的效力。

(2)指示交付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第三人依法占有该动产的,负有交付义务的人可以通过转让请求第三人返还原物的权利代替交付。

【示例2】张三的电脑出租给王五,李四要买下,张三与李四达成买卖合同后告知电脑在王五处,于是又在合同中补充约定:“向王五要电脑的权利归李四”,该补充条款“生效时”物权发生变动。

(3)占有改定动产物权转让时,双方又约定由“出让人”“继续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该“约定生效”时发生效力。

【示例3】张三的电脑卖给李四,张三对李四说:“电脑现在是你的了,但是再借我三天,我要备份些资料”,李四同意。

张三与李四之间达成两份协议,一是买卖合同;二是占有改定协议(借用合同),物权自第二份协议“借用合同”生效时移转。

【归纳】三种动产交付替代方式总结交付种类简易交付指示交付占有改定判断方式买卖合同生效前“买受人”已占有动产买卖合同生效前“第三方”占有动产买卖合同生效后“出卖人”继续占有动产涉及当事人①出卖人;②买受人(占有人)①出卖人;②买受人;③第三人(占有人)①出卖人(占有人);②买受人动产转移时间买卖合同生效转让返还请求权合意生效占有改定协议生效占有与取得物权的顺序占有在先物权在后物权在先占有在后物权在先占有在后2.不动产物权的变动公示方式——登记(1)登记生效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除外。

【举例】甲将自己的一间私房作价2万元转让给乙,乙略加修缮后,居住一年后以4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丙,丙居住一年后以5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丁。

以上几次转让都签订了买卖合同,但均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

在丁居住期间,该房屋价格涨至20万元,甲、乙、丙、丁就房屋所有权发生争议。

【问题】该房屋所有权应属于谁?【分析】房屋所有权的转移以登记为生效要件。

本案例中的几次转让均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所以房屋所有权并未发生转移。

(2)不动产的登记对抗效力①土地承包经营权。

②地役权。

(3)更正登记VS异议登记《物权法》第19条:不动产更正登记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登记。

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书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证据证明登记确有错误的,登记机构应当予以更正。

《物权法》第19条:不动产异议登记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的,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

登记机构予以异议登记的,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15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