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权法律制度概述(一)物的种类1、动产与不动产。
①动产的物权变动以交付为原则,不动产则须登记。
②不动产纠纷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2、可替代物与不可替代物。
交易客体为可替代物(如可口可乐)时,可以同类物替代履行;不可替代物(如齐白石的字画)一旦发生损害就只能转化为金钱赔偿。
3、主物和从物。
再无法律特别规定或当事人特别约定时,从物的权利归属与主物一致。
认定主物,从物关系,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二者在物理上互相独立;二者在经济用途上存在主从关系;二者在经济用途上存在主从关系;A物脱离B物,不损害A物的独立用途,则A物为主物;B物脱离A物,丧失其本来的用途,则B为从物。
4、原物与孳息。
孳息是独立于原物的物,原物,孳息属于两个物,因此尚在母牛身体里的小牛属于母牛的组成部分,不属于孳息。
①天然孳息。
一物之上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因该物产生的天然孳息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孙悟空(所有权人)将自己在花果山中的一片桃树林承包给猪八戒(用益物权人)摘下的桃子归谁所有?如果当事人事先约定60%的桃子归孙悟空,按照合同约定。
如果当事人事先没有约定。
100%归猪八戒(用益物权所有)。
②法定孳息。
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
根据《合同法》规定,在买卖合同中,标的物在交付之前产生的孳息,归出卖人所有。
交付之后产生的孳息,归买受人所有。
根据《合同法》规定。
标的物提存后,标的物的孳息归债权人所有。
(二)物权的概念与种类1、物权的概念。
所谓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
与债权相比,物权具有以下特点:①支配性。
物权是对于标的物具有直接支配力的财产权,物权人有权仅以自己的意志实现权利,无需第三人的积极行为协助,属于支配权。
债权则属于请求权,其实现有赖于债务人的履行行为。
②、排他性。
一物之上只能成立一项所有权,债权则具有兼容性,同一标的物上成立双重买卖,两项买卖合同均可有效,并不相互排斥。
③绝对性。
无权是对抗所有人的财产权,排除任何他人的干涉,其他人有义务予以尊重,故为绝对权或称对世权。
债权则仅对特定的债务人存在,属于相对权或称对人权。
物权属于财产权,支配权,绝对权,对世权;债权属于财产权,请求权,相对权,对人权。
2、物权的种类。
①自物权和他物权。
物权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其中所有权属于自物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属于他物权。
②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
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均属限制物权。
以使用他人之物为目的的物权,为用益物权,主要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
以担保债权实现为目的的物权,为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用益物权针对的是物的使用价值,担保物权则针对物的交换价值。
③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
动产物权是设定在动产之上的物权,如动产所有权,动产质权,留置权等;不动产物权则是设定于不动产之上的物权,如不动产所有权,土地使用权,不动产抵押权等。
质权和留置权不得设定于不动产之上。
4、独立物权与从物权。
能够独立存在的物权为独立物权,如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从属于其他权利,不能独立存在的物权为从物权,如担保物权,地役权。
(三)物权法的基本原则1、物权设定原则。
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
一是种类法定,即不的创设民法或其他法律所不承认的物权;二是内容法定,即不得创设与物权法定内容相异的内容。
行为人违反“种类规定”原则,在法定物权种类之外创设物权,该物权创设行为无效;行为人设定与法定物权相异的内容,该设定行为无效。
案例1、某叔侄约定;侄子若将祖宅出售,叔父有优先购买权,否则叔父有权宣告房屋买卖无效。
在本案中,叔父欲以优先购买权排除他人购买,实际上是想创设一种具有排他权利的物权。
但《物权法》并未将优先购买权规定为法定物权种类,因此这一约定因违法“物权种类法定原则‘而无效。
如果侄子违法约定将祖宅售与他人,叔父无权主张房屋买卖无效,也物权要求买受人返还房屋。
不过约定在《合同法》上仍然有效,因此,叔父有权请求违反约定的侄子承担违约责任。
案例2、根据《物权法》规定,动产质权的设立,须以向质权人转移质物的占有为前提。
当甲以其手表向乙设定质押时,如果甲乙之间有约定手表仍存放于甲处,则该质权设定行为因违反“物权内容法定原则‘而无效(只是质权未生效。
并不影响质押合同的效力)2、一物一权原则①一物之上只能有一个所有权,不能有多个所有权。
②一物之上只能有一个所有权,但“所有权人”可以使多人(如夫妻共有)。
③一物之上只能有一个所有权,但一物之上可以设定多个物权(但不能相互冲突)甲(所有权人)将其手表抵押给乙(乙对该手表享有抵押权),因抵押不转移占有,甲又将手表质押给丙(丙对该手表享有质权),丙在修理该手表时由于不支付修理费而被丁留置(丁对该手表享有留置权)但,既然甲已经将手表质押给丙了,那就不能再质押给戍(无法交付)。
因此,对动产而言,一物之上,所有权,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可以并存,但质权跟质权不能并存。
甲(所有权人)将自己的房屋先出租给乙(用益物权人),后又抵押给了丙(抵押权人)。
3、物权公示原则。
①公示原则。
不动产的权利状态通过“登记”制度表示而动产的权利状态则通过“占有表示。
②公信力。
所谓公信,是指当物权依据法律规定进行了公示,即使该公示方法表现出来的物权实际存在瑕疵,为保护交易安全,对信赖该公示物权并从事了物权交易的人,法律仍承认物权变动的法律后果。
公信力是善意取得的必要条件。
案例;甲乙为夫妻,共有一处房产,但房产证上及房产局的登记薄上均只记载甲一人的名字,现甲乙正闹离婚。
一日,甲背着乙与不知情的丙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丙将放宽交与甲,并与甲一起办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
几个月后,乙得知此事,诉至人民法院,要求丙返还房屋。
在本案中:①丙基于善意取得制度依法得到了该房产的所有权;②乙物权要求丙返还房屋,但可以要求甲承担赔偿责任。
二、不动产的物权变动。
(一)不动产物权变动的情形。
1、登记生效。
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①房屋买卖,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和不动产的抵押必须登记,登记有效。
②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
,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的效力。
案例1甲公司以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为抵押向乙银行贷款1000万元,双方4月1号签订了抵押合同,4月10号办理了抵押登记。
在本案中,抵押合同的生效日期为4月1号,抵押权的设立日期为4月10号。
案例2;甲将其房屋卖给乙,双方于4月1号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乙当日向甲支付了200万元的购房款。
但双方未办理产权过户登记。
4月20号甲又将房屋卖给了丙,双方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并于4月30号办理了产权过户登记。
在本案中:丙于4月30日依法取得了该房屋的所有权,甲乙之间的买卖合同自4月1号成立时生效,但由于未办理登记,乙不能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但乙可以基于有效的买卖合同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
2、登记对抗。
①徒弟承包经营权自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生效时设立。
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②地役权自地役权合同生效时设立。
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是否登记,不影响地役权的设立。
但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案例;甲为了能在自己的房子里欣赏大海,便与相邻的乙约定;乙盖的楼房不得超过两米,作为补偿,甲每年支付乙1000万元。
双方于4月1号签订了地役权合同,于4月10日办理了地役权登记手续。
乙的土地属于供役地,甲的土地属于需役地。
在本案中:①地役权自4月1号设立。
②如果乙将其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给丁,由于地役权进行了登记,则甲可以向丁主张地役权,如果地役权未经登记,且丁属于不知情的善意第三人,则甲不能向丁主张地役权。
3、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①基于事实行为。
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②基于法律规定。
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
③基于公法行为。
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生效时发生效力。
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岁不以登记为要件,但获得权利的主体在处分该物权时,仍应当依法办理登记。
未经登记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案例1:甲死亡,其房屋由乙继承,乙自继承之日起即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
如果乙将房屋出售给丙,乙必须首先将房屋登记在自己的名下,然后才能过户到丙的名下。
否则,乙丙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虽然有效,但不发生物权变动效力。
(二)不动产登记制度1、土地登记与房屋的登记①土地登记的登记机构是土地管理部门。
②房屋登记的登记机构是房屋管理部门。
2、土地总登记,初始登记,变更登记,转移登记和注销登记。
①土地总登记。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或者特定区域内土地进行的“全面”登记。
在初始登记之前,需作土地总登记。
对土地总登记之后,具体土地权利的取得,变更或者消灭才有可能进行登记。
②初始登记。
是指首次将“具体土地”;权利登入登记薄的行为。
③变更登记。
是指因土地权利人发生变化,或者因土地权利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等内容发生变更而进行的登记。
④注销登记。
是指因土地权利的消灭而进行的登记。
房屋登记谈不上总登记。
土地的变更登记包括权利主体的变更与内容的变更,房屋登记则将二者拆开,分别对应转移登记(权利主体的变更)与变更登记(权利内容的变更)。
3、更正登记与异议登记①更正登记。
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薄记载的事项错误的,可以申请更正登记。
不动产登记薄记载的权利人“书面同意”更正或者有证据证明登记有错误的,登记机构应当予以更正。
②异议登记。
如果不动产登记薄记载的权利人不同意更正,厉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异议登记,登记机构予以异议登记的,申请人在异议登记之日起15日内不起诉,异议登记失效,异议登记不当,造成权利人损害的,权利人可以向申请人请求赔偿。
异议登记使得登记薄所记载的权利失去正确性推定的效力,异议登记后,第三人不得主场基于登记而产生的公信力(不适用于善意取得)4、预告登记。
当事人签订买卖房屋或者其他不动产物权的协议,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按照约定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预告登记。
①预告登记后,未经预告登记的权利人同意,处分该不动产的,不发生物权效力。
②预告登记后,债权消灭或者自能够进行不动产登记之日起3个月内未申请登记的,预告登记失效。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申请预告登记。
①预购商品房,②以预购商品房设定抵押;③房屋所有权转让,抵押;④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