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测试系列专题03 空气(含解析)

中考化学测试系列专题03 空气(含解析)

专题03:空气考试时间: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1.空气的组成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O2 B.N2 C.CO2 D.稀有气体2.我市是全国十大宜居城市之一,人们对空气污染关注的程度不断加强,下列气体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氮气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河水 B.干冰 C.煤 D.苏打水【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故选B考点: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判断4.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约78%,氧气约21%B.空气中各种成分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C.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D.PM2.5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5.“低碳减排,绿色生活”是2018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

大气中PM2.5(指大气中直径不超过2.5μm的可吸入颗粒物)的增多会导致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下列做法中,不应..提倡的是()A.大量植树造林 B.大力发展露天烧烤 C.充分利用太阳能 D.尽量采用环保出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大量植树造林;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采用环保出行这些都是有利于节约能源,符合环境保护的常识。

故选B考点:环境保护6.打捞韩国“岁月号”沉船是在水下作业,潜水员需要呼吸富氧空气。

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高于普通空气中的含量,富氧空气中氧气与其他气体的体积比可以是()A.1︰2 B. 1︰5 C. 1︰4 D. 21︰797.西藏地区独特的高原风景早就吸引了小明,他很想在国庆期间前往观光。

但爸爸说初到西藏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由于()A.高原地区的氧气与平原地区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B.高原地区的空气中氧气含量过高,让人有压抑感C.高原地区的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D.高原地区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让人感到窒息8.在今年的化学活动周中,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在《培养中学生基本科学素养的化学实验研究》课题组老师的指导下,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甲)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相对于原装置,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A.反应容积体积小,药品消耗少B.装置简洁,减少了甲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C.白磷比红磷着火点高,使用安全D.容器内径相等,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反应容积体积小,药品消耗少,正确,B、装置简洁,减少了甲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正确,C、白磷比红磷着火点低,错误,D、容器内径相等,易准确推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正确,故选C考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设计9.(8分)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

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向所取气体中加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

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原因是。

c.经过A、B两组同学的实验,A组测得的竹子中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

【答案】(2)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 +C a(O H)2 ==CaCO3↓+ H20(3)a、充分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b、方案二可以避免红磷在空气中点燃后再放入集气瓶中而导致的瓶内空气受热排出而形成的误差10.某化学兴趣小组实验测出,人在呼吸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1)请你判断:X是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回答: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而消耗的气体是。

(3)请你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一种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气体,它是______,为了检验这种气体,你的实验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操作方法和现象)。

(4)请你分析:X气体在呼吸过程中没有参与化学反应,在呼出的气体中它的体积分数减少了,原因是: .。

【答案】(1)氮气(2)氧气⑶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后变混浊⑷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大大提高。

【解析】试题分析:空气中氮气约占其体积的78%,参与人体新城代谢的气体是氧气;人体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检验二氧化碳常用的是澄清石灰水;氮气虽然没有参与反应但由于其它气体量的增加,导致它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40gB.t2℃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80g甲C.将t1℃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D.将t2℃甲的溶液降温一定能析出晶体【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故t1℃时,甲、乙的溶解度都是40g,符合题意;B、t2℃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80g100%44.4%80g+100g≈,t2℃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44.4g甲物质,不符合题意;C、由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将t1℃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有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变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将t2℃甲的饱和溶液降温一定能析出晶体,如果是不饱和溶液,不一定能析出晶体,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小花喝完饮料,看着易拉罐,它是铝制还是铁制的呢?在讨论时,小婷说可能是铁制的,小静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小静同学的这一想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与假设B.设计实验C.操作实验D.得出结论【答案】B【解析】【详解】小静同学的过程是设计实验来验证该金属是铁还是铝,故该想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故选B。

3.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B.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就是蒸馏水C.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两者体积比为2:1D.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答案】C【解析】【详解】A.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此选项错误;B. 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中可能溶有杂质,不一定是蒸馏水,此选项错误;C. 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两者体积比为2:1,此选项正确;D. 用煮沸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此选项错误。

故选C。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B.稀释浓硫酸C.加热液体D.量取液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B、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烧瓶用玻璃棒引流),并不断搅拌,使稀释产生的热量及时散出,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符合题意;D、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5.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固体B.过滤C.稀释浓硫酸D.收集氧气【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给试管中固体加热的方法、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浓硫酸稀释的方法、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长导管是出水管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A、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为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滤纸超过了漏斗的边缘,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容器内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将水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浓硫酸中,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进行收集,用图中装置收集氧气时,长导管是出水管,短导管是进气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6.某化学课代表对部分化学知识归纳如下,其中完全正确的是()A化学推论B资源的利用和保护A.A B.B C.C D.D【答案】B【解析】【详解】A、①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故氧化物都含氧元素,但是含氧元素的不一定是氧化物,如碳酸钙含氧元素,但是不是氧化物,错误;②碱能使酚酞变红,但是使酚酞变红的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能使酚酞变红,但是是盐,错误;该选项都错误,不符合题意;B、①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说法正确;②保护金属资源有三条途径,一是防止金属锈蚀,二是金属的回收利用,三是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说法正确;该选项都正确,符合题意;C、①多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资源浪费,不是“低碳生活”,说法错误;②开发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有利于减少碳排放,说法正确;该选项存在错误,不符合题意;Fe+2HCl=FeCl+H ,错误;D、①置换反应: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NaOH+HCl =NaCl+H O,正确;②复分解反应:2该选项存在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

7.为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答案】B【解析】【详解】A.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不符合题意;B.大量施用农药化肥既造成浪费,又造成环境的污染,做法不可取,符合题意;C.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既能节约资源,又能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D.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既能节约化石燃料,又能改善环境质量,不符合题意。

相关主题